摘 要 奖学金可分为奖优型与资助型两类,对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参加各类活动、保障教育公平有着重大意义。奖学金评定指标体系不科学是造成奖学金制度备受高校师生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奖学金评判标准不科学、评判指标不细致的问题,国家和高校应提高对相关研究的重视程度,建立奖学金指标动态改进机制。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奖学金 评判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06 年教育部就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用奖学金制度替代公费制度。 经过试点和逐步推广,奖学金制度已在大部分学校施行,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改革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夯实了研究生的学术基础,突出了科研导向,培养了研究生的学术兴趣。一些学者则给出了相反的评价 ,认为奖学金等级设置悬殊,评定指 标不科学,评定程序不规范,导致评审结果未能反映客观事实,使研究生学术兴趣被扼杀、同学关系冷漠化。也有学者认为应弱化奖学金的主体地位,强调资助优先的理念 ,明确“三助”在研究生资助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办法、完善研究生助学贷款政策。综上所述,奖学金制度改革用动态指标(现实表现)替代了静态指标(入学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习动力,但同时也存在着评价指标、评定程序、评价结果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奖学金制度的改革,本质上是动力机制的调整,目的是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并将学习动力引导到学术发展的目标上来。
1研究生獎学金评定主要问题及异化的原因
1.1奖学金评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研究生奖学金评审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各大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广大师生一直在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评判标准不够科学。奖学金的发放对象是“优秀研究生”。正如 201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和霍姆斯特罗姆研究的契约理论所阐述的那样,高校为“优秀研究生”制定一个标准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一个评价标准不可能涵盖研究生培养的所有细节,即便真的涵盖了,也会因为过于繁琐而失去可操作性。目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从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各院校、各学院、各专业对四个方面的侧重各有不同。从这四个方面评价硕士研究生的表现是否足够,这四个方面应该由哪些具体指标支撑,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各个指标的权重如何划定等,高校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标准的答案。因此,高校制定更加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2)评判指标不够细致。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之初,定性指标曾占据主要位置,从而导致评定难度较高,评定结果的主观性较大。随着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发展,多数高校开始用定量指标取代定性指标,增加了奖学金评定工作的标准性。然而,指标不够细致的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在奖学金种类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一些高校没有设计出针对各类奖学金的不同评定方案。笔者就职的天津某高校,为在读研究生发放的奖学金有国奖、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三种,其中仅国家奖学金具有明确的评判指标体系,其他奖学金均参照国家奖学金标准进行评定。这就使各类奖学金的同质化现象突出,无法发挥更加多元的激励作用。高度类似的评判指标必然产生高度类似的评判结果,导致各类奖学金都为同一批学生所得,削弱了对在读研究生的认可和激励作用。虽然不同高校、不同研究人员对“各类奖学金是否该由少数优秀学生包揽”这一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然而即便抛开这一分歧不谈,既然各类奖学金有其不同的激励目的,就应该为此设置不同的评判指标。另一方面,缺少针对不同专业的评选方法。各个专业领域有其不同的教学计划、研究方法、实验周期,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评判,某些专业的学生很可能因为专业性质特殊遭到致命打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高校及二级学院采取将名额分配至各个专业,由各专业制订评定细则的方法。然而,各专业内部制定的评判方法主观性更大,由此导致专业内部和专业之间的分歧。
1.2奖学金异化的原因
(1)奖学金是名与利的变体。奖学金以金钱作为奖品,获得奖学金无疑是获得了一笔金钱上的奖励。基于前文所述,高校奖学金种类繁多,由此也间接说明奖学金的资金规模庞大。单笔奖学金可能因资金来源或是授予性质不同在奖励金额上有所差异,但不能否认的是,奖学金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形成马太效应,即多者更多,少者更少,学生同时获得多笔奖学金并非稀有之事。角逐各类奖学金必然是有利可图的。其次,奖学金不仅意味着金钱,与之伴随的还有熠熠生辉的荣誉。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往往被各高校公示在学校或学院网站,抑或是以简报形式张贴于学校宣传栏。这对于名单之上的同学,无疑是金钱之外的荣誉表彰,不仅使学生本人感到由衷的自豪,也使多次榜上有名的同学成为他人羡慕或是称赞的对象。除此之外,奖学金还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众所周知,在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简历中都有一项在校获奖情况说明。对于多次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而言,也常常更容易获得面试官的青睐,从而增加其求职成功的砝码。由此观之,奖学金实乃名利的变体。
(2)人有趋利的本性和物质欲望。人作为自然界的高等生物,与动物有异。但不能否认的是,在人的本性中存有动物性的一面,即人的自然属性。“受肉体组织的制约,人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物质的需求和“利己”“趋利”的本能,并将之作为其存在的首要前提。也就是说人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来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同时对于能给人带来利益的物质,人也有据为己有的本能倾向。奖学金以金钱作为奖品,可以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多种基本需求。与此同时,基于前文所述,奖学金作为名利的变体,毫无疑问会驱动人性中的利己本能,使得人人争之而后快。除此之外,人也是具有一定欲望的生物,欲望会唆使人获取比自身需求更多的物质,而现今社会,物质生产极为发达,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新换代的产品,无时不在刺激着人类的欲望。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群体之一,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必然会被外界的“灯红酒绿”所吸引,卷入物欲的横流之中。对其而言,金钱本身是一种欲望,同时也是满足其他欲望的手段。奖学金是大学四年都会必然存在的奖励,获得一次奖学金必然会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拿奖学金的欲望。而且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中,随着年级的递增,可申请参评的奖学金也会随之增多。拿到一笔奖学金的学生,享受到奖学金带来的殊荣与物质享受,自然会更加渴求拿更多笔奖学金。
(3)应试教育体制下催生出残酷的丛林法则。在我国,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提上日程,但在现实教育中依旧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应试教育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以分数论英雄”,不仅重视分数,也暗含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其一,一个学生优秀与否,衡量其的唯一标准便是分数。分数高则意味着优秀,不仅是学习成绩的优秀,也指有着较好的道德修养。其二,分数是学生能否顺利进阶下一个受教育阶段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如此单一化的评价标准,势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烈的目标导向作用,使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均聚焦于争夺高分数上。
这不仅使学生无暇顾及道德品质的养成,同时也使“战胜他人”的竞争逻辑充斥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正所谓“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将分数视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并将他人视为自己“欲除之而后快”的竞争对手,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形成的固有思维逻辑。而这样的竞争逻辑幻化为一种潜意识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基于前文所述,高校奖学金的评选往往是被简单地量化,分数是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的唯一标准。这势必会激起学生潜意识中的竞争逻辑,为了战胜他人,想方设法获取高分数,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从而实现由分到钱的转化。综上所述,奖学金可谓一道 名 与 利 的“饕餮盛宴”,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在人本性的驱使下,加之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竞争逻辑,以奖优助贫,培养德才兼备者的奖学金逐渐发生异化,成为了学生追名逐利的“练习场”。
2奖学金制度改进与对策探析
2.1多元评价,凸显鼓励创新的价值导向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不管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活动基础之上的、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正如伯顿·克拉克所指出,研究生教育应以科研为主,教授应将科研活动发展为一种教学模式,而学生则需将其转变为一种学习模式。可见,科研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选必须突出鼓励科研创新的价值导向,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融入到评定细则当中,以引导研究生致力于科研创新探索。
2.2提高思想认识,凸显国家战略的价值导向
对研究生个人而言,要充分认识研究生奖学金的战略意义,视研究生奖学金为神圣的使命,将研究生奖学金作为连接个人进步和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贡献的重要桥梁,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以创新性成果公平竞争研究生奖学金。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还是导师、教育管理者以及学生群体,只有自觉认识并践行研究生奖学金服务于国家人力资本战略需求的价值导向,才能最大化发挥研究生奖学金的战略价值。
2.3提高奖学金资助额度
扩大奖励政策的覆盖面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培养质量的提升,都需要强大的经费作为保障。省级政府高校奖学金政策是激励学生学业表现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政策保障。首先,地方政府应持续加大高校政府奖学金的经费投入,提高获奖生均额度。其次,取消省级政府奖学金不能与国家助学金兼得的强制性政策,将高校入学新生纳入省级政府奖学金评选范围,扩大总体资助的覆盖水平。再次,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合理计算本省高等教育资助需求量,建立省级政府高校奖学金与物价、学费联动机制,保证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3总结
奖学金评定工作对研究生的影响不仅存在于申报和评比时期,甚至存在于评定结果公布后。相比于本科生和中学生,研究生的思想和心理更为成熟,但他们仍是没有走出象牙塔的孩子。制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社会、学校需要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乔尚(1993-),女,回族,江苏高邮人,中央民族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1] 周辉.全面收费背景下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探析[J].中国市场,2016(07):207-208.
[2] 潘双吉.对高校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评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4):4-5+10.
[3] 孙鸽.研究生奖学金逆激励效应浅析——以A大学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为例[J].大学教育,2016(07):167-168.
[4] 施耀斌,葉义成,杨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及其动态调整相关问题探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0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