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马克思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来建构他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整体性和层次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客观性和人本性的统一。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形成新的系统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打破旧的社会结构、构建新的社会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社会结构相互融合,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结构内在矛盾的科学揭示,指出了正经历巨大变化的世界的转型本质,为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我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1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1.1微观社会结构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具体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组织结构、城乡结构、社区结构、就业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等要素和子系统结构。
1.2中观社会结构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社会关系是从人与自然关系中派生出来的关系,它们构成社会结构的中观结构。生产决定经济,经济为社会生产服务,经济结构对于政治机构。文化结构等具有基础作用。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这種相互交织、渗透,在总体上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完整体系。
1.3宏观社会结构
人与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人、社会、自然界三者的关系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结构分析中的宏观结构层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他提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另一方面,社会是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他认为,认为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依赖于自然;同时,人也影响和改变自然。因此人、社会与自然界三者是高度统一的。
2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特征
2.1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社会结构的系统整体与不同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结构系统是由各层次的要素构成的,而要素则是系统中不同层次里的要素,因此,社会结构是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
2.2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马克思提出社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并认为社会结构在不动发展变化和协调一致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稳定,传统的静态分析的观点被马克思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所替代。社会结构从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在稳定中不断运动发展,在发展中自主平衡协调并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3客观性与人本性的统一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观性是我们研究的前提。然而,这种客观性并不能涵盖其全部内容,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结构的发展以及我们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目的,必须始终归结到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还具有人本性,这是与其客观性相统一的。
3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对五大发展理念的启示
3.1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的整体性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在东中西部有序流动,基本功公共服务均等;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均衡城乡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缩小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同时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水平,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3.2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动态性发展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想持续向前发展,就必须着眼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完善。今后要力图打破常规,努力推进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寻求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坚持以人为本,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要义,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与人类寻求自我解放的理想相符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百姓的切身利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五大发展理念是彼此融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创新发展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重要支撑,共享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作者简介:王先芝(1993-),女,山东淄博人,青岛科技大学2016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8-600.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9+556+616.
[5] 崔治忠.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J].学习论坛,2016(03):57-59.
[6] Marx Engels Selected Works—Volume I[M].Foreign luaguages,1955.
[7] (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8] 张子礼,邓晓臻.马克思的社会结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齐鲁学刊,2012(03).
[9] 彭冰冰.论“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逻辑结构[J].观察与思考,2016(04).
[10] 李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J].理论前沿,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