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困难原因及对策

2018-09-17 05:32房茂珂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摘 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乡村学校章程体制机制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虚设;教师相关概念认识淡薄、专业背景师资紧缺;学生个体认识不足使得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困难。改善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推动教育公平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人格完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及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小学生减压、减负等一系列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进行原因分析,从而给出改进策略。

一、 乡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困难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实现教育公平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教育投入逐渐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资源得到全面改善与加强。但乡村学校发展起步晚、教师队伍质量良莠不齐,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等诸多因素,使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整体上仍存在不平衡现象。

(一) 学校层面

1. 学校章程体制机制不健全

学校章程体制是学校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决定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的方向,是评价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的理论依据。同时,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又为学校章程体制改革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笔者就乡村小学关于组织教职工开展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现状进行抽象调查分析,90%的学校未曾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集体学习,10%的学校在学校教职工会议上涉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未进行深入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但就调查数据显示,95%的学校尚未制定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展的章程体制,章程体制机制的缺失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空壳。

2. 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虚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形式。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直接途径的教育教学,需要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调查显示,所有学校在班级公開课表中均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且学时分配较为合理,其中每周安排两学时课程的学校占90%,其他10%的学校安排为一学时。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下“唯分数”论思想根深蒂固,学校教育以传统学科课程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课则被语文、数学、英语传统主科课程所替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位低。

(二) 教师层面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专业化水平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匮乏且整体学历水平较低。据调查,专科学历教师占学校教师总人数70%,本科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接近30%,研究生学历则不到1%。另外,教师年龄层次划分不均衡。

1. 相关概念认识淡薄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理解出现偏差。95%的教师不能准确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其内涵,出现简单的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同于德育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性教育等情况;与大部分教师相比,5%的教师能够较好的说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他们缺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关注。一方面,教师将学生的心理表现归因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与道德品质,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发展失衡;另一方面,部分班主任教师努力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望更好地管理班级,但缺乏专业能力与专业意识,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困境。

2. 专业背景师资紧缺

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我们这个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途径,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掌握专门的系统化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间接途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学科教师也应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分析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学校因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教师,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未能付诸实践;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使得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相矛盾。

(三) 学生层面

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象。学生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是教师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笔者就“你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吗”“健康的心理在你身上体现在哪些发面”“你身边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你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测验”等问题对乡村学生进行访谈调查。90%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但并不能说出自己哪方面体现了心理健康;10%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把其原因归于胆小、不自信等。

根据埃里克森八大人格阶段理论划分,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或防止自卑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幼儿期表现出来的亲父母行为逐渐分化,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由于乡村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程度较低使得学生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

二、 乡村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策略

改善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基于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改进策略: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支持与投入,建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状况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教育发展实情的章程体制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密切家校合作、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11.

作者简介:

房茂珂,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我是小学生
乡村学校开展义工服务活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途径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