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摘要:网络的应用与推广给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基于此,在网络视阈下针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积极优势,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08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需要进一步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教育人民群众,武装全党,坚持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各方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斗志,巩固全党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精神文明体系建设以及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将其转换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1]。同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正对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与传播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在网络视阈下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已成为各方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
1网络视阈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在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平台的支撑作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体系的传播更加畅通与有效,依托于互联网网络所提供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突破信息数据在传播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拉近了各类信息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距离[2]。在传播时间不断提升,传播空间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信息传播双方还能够形成更好的良性的互动关系,将广大学生在依托于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方面的主动性、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能够在避免价值主体自我化问题的前提下,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完善。
2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
网络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而言是一面双刃剑,只有积极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才能够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下就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负面影响展开相应分析。
2.1积极影响
首先,随着网络的普及,依托于网络平台在信息数据传输方面的快速性以及便捷性优势,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的信息了解渠道。高校在网络技术以及硬件配置方面正逐步完善,且随着4G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学生可以借助于多种终端设备进行信息资料的查阅,也可通过网络交流聊天的方式丰富信息获取渠道,并将网络作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网络平台具有交互性以及实时性的特征,这一特征非常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学习,通过微信、微博、QQ等互动平台[3],使思想政治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复学生的各种问题,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再次,网络平台的推广应用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渠道得到拓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以座谈、社会实践等为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集中于同一空间中并面对同一名教师,展开的也是同一内容的教育[4]。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应用,思想政治的教育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点对点、面对面、部分对部分等教育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依托于网络平台的建设,学生家长能够更为方便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学校方面也可依托于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而学校思想政治网站还可以与社会上的有关单位连接,为社会各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实现了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三者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有机整合,对促进高校有关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质量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最后,网络平台下信息数据的表现方式多样,利用这一特征能够很好地吸引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微视频、微课件,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加以传播,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覆盖面,且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多样,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与认同度而言也有重要意义。
2.2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背景下所带来的多元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冲击。近年来,国外影片、动漫等文化形式深受大学生的欢迎,这些新鲜事物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导致大学生群体对于欧美风、韩流等外来的风格和形式有一定的偏爱。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这些文化形式背后价值取向的多元选择,给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干扰。其次,网络平台具有信息共享与开放性的特点,因社会结构变革所产生的贪污腐败、贫富悬殊等信息集中暴露在网络上,对于大学生而言容易影响他们的信仰与信念,从而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现实的联系[5]。再次,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地位,依赖于这种优势,能够使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宣教过程中树立威信,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但网络时代下,教育者常常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当高校学生作为年轻一代利用网络占据信息资源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在丰富自身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充分掌握信息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以免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6]。最后,網络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道德法制观念淡化的问题。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自由空间,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束缚,但也同时诱发了一定的道德问题。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以及匿名性特点导致外部对其的监督存在较大难度,一些大学生长期身处于网络社会中,逐渐开始出现道德法制观念的弱化倾向,也有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表现,甚至一些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不当言论,传播不实消息,互相谩骂与人身攻击,放纵自身行为,丧失道德规范,忘却社会责任,更有甚者还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这些都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关键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在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工作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殊局面下。高校应当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方式与方法进行积极创新,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网站建设、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网络监管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够进一步深入人心。
3.1加强理论研究
在网络背景下展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工作的开展方式以及流程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与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论自身的科学化以及系统化发展。而進行理论研究的深层价值就在于唤醒并启迪教育实践工作者,从而为其提供一种行动指南以及精神引导[7]。在加强网络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大学生群体在心理素质、道德追求以及思想观点上的差异性,认真剖析多元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影响,深入研究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网络背景下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以寻求可适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2加强网站建设
高校应当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方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提供全新阵地。目前,各大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站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但多数网站点击率并不理想。调查发现,导致网站点击率低,利用率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多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内容形式单一,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难以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二是由于缺乏宣传,导致多数学生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些网站;第三,多数网站内容过大、过空,没有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缺乏针对性[8]。因此,在网站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对网站的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做好对网站的推广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覆盖面。同时,还应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力求打造特色网站,以红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补充。众所周知,在我党长期艰苦奋斗与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红色资源非常宝贵且丰富,各个地区的红色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当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丰富网站建设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积极培育爱国主义情感。除此以外,高校行政部门还应通过加强与政府部门协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网站硬件条件,不断优化升级,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平台支持。
3.3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网络背景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以及业务能力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高校应当由专职、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技术保障人员构成从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工作队伍。但当前,这支工作队伍仍然面临着计算机操作技能薄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水平不扎实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工作的成效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严格把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入口关卡,优先选择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突出的工作人员组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实操技能以及政治素养的培训工作,鼓励他们利用一切时间与平台主动研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相关的专著、文献。
3.4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造成负面影响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监管。因此,在展开网络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对网络的监督管理,以争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构建法律防线,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工作,通过规范化的立法程序,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范上升为法律法规,提高约束的强制性,以确保互联网的安全运行。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各种网络犯罪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道完善的技术防线,合理控制信息源头,安排专人对电子公告栏、聊天室以及社区论坛等言论自由集散地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净化各种有害信息,从而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所依托的网络环境更为科学与合理。通过全面网络监管的方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舆论引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能够占据校园网络。在网络监管队伍的建设中,应当提高监管队伍的技术性,注重教师队伍的舆论高度,同时发挥学生群体中骨干分子对基层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应根据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予以正面回应,引导学生展开理性思考,避免一些焦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谣传的现象。除此以外,还应通过网络论坛、聊天室等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知识讲座,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沟通,尤其需要注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与内涵灌输并渗透至学生们的意识中。
4结束语
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极富创造意识与挑战意识,尤其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因此,在针对大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网络视阈下展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的基础之上,就网络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键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许庆朴.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理论的塑建与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评介[J].理论学刊,2014(2):封2.
[2]王晓丽,李静霞.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3(26):50—52.
[3]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5(2):84—86.
[4]郅秀丽.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3(17):3—4.
[5]王云飞.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251—252.
[6]袁永军,时君伟,冯晨静,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实践意义研究[J].山西青年,2017(8):62.
[7]孟繁茹,秦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人力资源管理,2011(10):115—116.
[8]马良玉,高晓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2,7(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