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哲,郭玉琪
1.西安市胸科医院四病区(西安710061),2.西安市胸科医院重症科(西安710061)
主题词 结核,肺/药物疗法 糖尿病/药物疗法 胸腺激素类/治疗应用 免疫因子/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破坏机体免疫机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的一种疾病,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感染结核的风险[1]。有研究报道显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出非糖尿病患者3~7倍,且该病患者的痰菌阳性率显著单纯肺结核患者[2]。若临床无法有效控制糖尿病,则会导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不佳,而肺结核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亦会加剧糖代谢紊乱。糖尿病与肺结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3]。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单纯抗结核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使用异烟肼等药物会导致患者糖耐量下降,进一步对糖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以及视神经炎等不良反应[4]。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联合胸腺肽α1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CD3+、CD4+、CD8+的影响,目的在于为临床有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纳入标准[5]: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中所制定的肺结核诊断表标准,且符合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所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前1年内未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免疫功能的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者;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艾滋病感染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4.5±6.2)岁;病程6~14年,平均病程(9.8±2.3)年。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4.7±6.1)岁;病程5~15年,平均病程(9.8±2.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至正常范围内或趋近正常范围,同时予以异烟肼片0.3g/次口服,1次/d,口服利福平胶囊0.45g/次,1次/d;口服乙胺丁醇片0.75g/次,1次/d;口服吡嗪酰胺片0.5g/次,3次/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胸腺肽α1治疗,即静脉滴注1.6mg胸腺肽α1,2次/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
3 观察指标[6]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后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吸收率,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gA、IgG以及IgM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CD3+、CD4+、CD8+水平检测方法如下:采集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外周静脉血清5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占比。血清IgA、IgG以及IgM水平检测方法为免疫散射比浊法。
1 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吸收率对比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吸收率分别为92.86%(39/42)、97.2%(41/36)、69.05%(29/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85.71%(36/42)、47.62%(2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吸收率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 治疗前后两组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分别为(68.8±2.5)%、(43.7±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2.3)%、(29.2±3.8)%,而CD8+水平为(22.4±3.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IgA、IgG以及IgM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水平为(19.0±3.1)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2.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变化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以及IgM水平变化情况对比(g/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头晕、胃肠道反应以及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0/42)、2.38%(1/42)、0.00%(0/42),与对照组的2.38%(1/42)、4.76%(2/42)、2.38%(1/4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肺结核与糖尿病均是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常见病,且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糖尿病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包括蛋白质代谢紊乱,抗体与不同生成受抑制,机体免疫力降低[7-8]。而肺结核的免疫反应主要是以T淋巴细胞为主介导的,其中有多种T淋巴细胞再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CD4+T细胞主要是发挥辅助诱导作用,在致敏后可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从而有效吞噬结核杆菌。而CD8+T细胞则可通过分泌可溶性抑制因子以发挥细胞免疫抑制功能水平[9-10]。国内外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证实,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下降[11-12]。因此,通过有效的干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而胸腺肽α1属于胸腺激素中活性最强的组成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可有效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13-14]。
本文研究结果显著: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吸收率分别为92.86%、97.2%、69.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85.71%、47.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蒋红球等人的研究报道相符[15-16],说明了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胸腺肽α1是一种从新生小牛的胸腺组织中提取而来的多肽类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髓产生干细胞转变为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从而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使病态的异常反应恢复至正常保护性免疫反应,最终达到协助抗结核药物清除滞留菌或休眠菌的目的,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符合董璇等人的研究报道[17-18],表明了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可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分析原因,笔者认为胸腺肽α1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促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转变为T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形成存在直接相关,亦可增强循环血液中成熟T细胞的功能,从而促进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产生,进一步达到细胞免疫增强作用。另有研究报道也显示[19-20]:胸腺肽α1属于小分子多肽,可显著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同时有效增强淋巴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并可通过合成、分泌NK细胞、CD8+等免疫细胞,从而对结核杆感染的细胞产生灭活作用,且可有效调节Th1与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另外,观察组头晕、胃肠道反应以及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2.38%、0.00%,与对照组的2.38%、4.76%、2.38%相比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当然,在治疗的同时,应做好预防和教育工作,因血糖的理想控制是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最有力手段,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等并发症者应进行健康指导、组织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针对性的进行咨询、义诊,建立病人网络,起到前瞻性预防效果[21]。
综上所述,胰岛素、利福平综合疗法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