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舞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综述

2018-09-14 11:00林艳曾繁英
青年时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林艳?曾繁英

摘 要:财务舞弊问题层出不穷,国内外许多学者为了找到解决财务舞弊问题的方法,对舞弊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和归纳发现舞弊事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配置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审计质量和提升财会人员自身伦理认知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一、引言

自从建立资本市场以来,财务舞弊问题就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虽然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规范性、加强会计信息管制,但许多上市公司仍然存在财务舞弊的问题。财务舞弊事件如寄生虫般,顽疾难除。许多学者为了找到解决财务舞弊问题的方法,对舞弊事件的动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针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舞弊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期望通过整理和归纳发现舞弊事件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财务舞弊的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二、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主要是站在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视角进行研究的。

(一)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许多财务舞弊研究都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认为舞弊行为是由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并站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等多个角度对舞弊行为进行研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财务舞弊的影响因素包括如下:

1.董事会规模与结构

Beasley(1996),蔡宁和梁丽珍(2003)的研究都得出,财务舞弊与董事会规模成正相关关系,但分别得出与外部董事比例负相关和不显著相关的结论;金晓伟(2015)研究发现财务舞弊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而付正昕(2013)研究发现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与董事会规模之间呈现“U”型关系,与董事会结构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Dan Yang等(2017)研究得到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舞弊呈正相关关系。

2.其他董事会特征

Farber(2005)研究发现董事会持股比例和董事报酬越高,越有利于增强对经理的监督从而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因为会议次数越多并不意味着董事越勤勉,反而可能是企业存在较多的隐患。陈关亭(2007)的研究则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成反比,因为会议次数较少,董事会的监督力度减弱,导致舞弊的机会增加了。

3.监事会特征

金晓伟(2015)研究发现监事会的规模越大、会议次数和持股数越多,监督力度就会越强,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低。

4.股东治理特征

张冀等(2005)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财务舞弊成负相关关系;徐丽萍(2006)的研究中提出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观点,其通过实证检验也说明了股权集中程度,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低。

5.管理层特征

梁杰(2004)、袁春生(2010)的研究发现,CEO和董事会主席由不同的人担任,会增加董事会的监管效率,从而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6.外部审计特征

张奇峰(2005)在探究财务舞弊企业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时得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高于其他事务所,因此,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舞弊可能性低于其他事务所审计的公司。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研究关注了与舞弊发生相关的企业治理结构因素,更深入地剖析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因素,但这种分析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了各种因素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还无法体现因素的具体作用过程。

(二)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研究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优化策略。站在博弈论视角下研究财务舞弊,需要做出理性经济人的假设,通过设定相应的舞弊情景、构建舞弊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效用最大化原则下的双方的最优策略,并进行舞弊行为发生的机理分析。

秦江萍(2005)站在博弈论的视角对财务舞弊问题不断蔓延的根本原因,并进行了监管者与舞弊、监管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提出应该引入监管者的奖励系数和地方政府的处罚系数以此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苏文博(2016)从舞弊的风险处罚,建立管理者与外部审计人员之间在审计财务报告过程中的不同策略,揭露外部审计中的成本与效益。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研究克服了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缺乏因素具体作用过程的局限性,引入了舞弊行为人的概念,构建了因素、成本收益以及行为三者之间的研究架构,剖析了舞弊行为的发生机理。然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理性经济人的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假设。

(三)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部分学者在分析舞弊行为的过程中,利用了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陈艳(2011)站在程序理性的角度,基于跨期选择、心理账户和前景理论,研究宏观环境因素对行为主体决策过程的影响。陈艳等(2012)在研究认知偏差时,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了舞弊的决策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手段统计分析了财务决策相关主体的舞弊倾向性。

许多学者在财务决策相关主体的心理因素引入了经济计量方法,分析其如何对舞弊行为产生影响。金璐(2012)基于相关的行为经济学理论,用管理者的相关特征衡量风险偏好,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管理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与舞弊行为之间的联系,并得到二者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的结论。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引入了心理因素,解决了“完全理性”这一严格要求,得出的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境。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财务舞弊影响因素的文献发现,企业的治理结构、外部监督力量以及舞弊主体自身的伦理认知水平对舞弊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以增强内部控制的质量,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不利于舞弊事件的发生,因此舞弊的概率被大大降低;其次,当外部监督力量较强时,考虑到舞弊行为被揭发的概率较高,企业就越不容易进行舞弊;最后,当舞弊主体自身的伦理认知水平较高时,在面临困境时选择舞弊的概率就越低。

因此,为了有效减少舞弊事件的发生,企业应该合理配置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利用内部牵制的原理防范舞弊事件的发生。政府也应继续完善审计方面的制度规章,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财会人员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认知水平,帮助其在面临伦理困境时做出正确的抉择。

参考文献:

[1]Mark S. Beasle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J].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4):443-465.

[2]蔡宁, 梁丽珍.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24(6):80-84.

[3]金晓伟.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基于上市公司数据[D].南昌大学, 2015.

[4]付正昕.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行为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5]Yang D, Jiao H, Buckland R. The determinants of financial fraud in Chinese firms: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s a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matter?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7, 125.

[6]Farber,David B. Restoring Trust after Fraud: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5, (80):539-561

[7]陈关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因素的实证分析[J]. 审计研究, 2007(5):91-96.

[8]张冀. 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7(3):12-13.

[9]徐莉萍,辛宇,陈工孟.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6(1):90-100.

[10]梁杰,王璇,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7(6):47-51.

[11]袁春生,唐松莲.独立审计能提供公司財务舞弊的警示信息吗——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3(11):117-124.

[12]张奇峰.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5(12):14-23.

[13]秦江萍.企业会计舞弊及其控制: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2005(4):54-58.

[14]苏文博,邓思远.外部审计与财务舞弊的博弈分析——基于审计动态博弈模型[J]. 山东纺织经济, 2016(12):35-37.

[15]陈艳,田文静.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会计舞弊行为研究[J].会计师,2011(6):4-9.

[16]陈艳,刘欣远.前景理论的职务舞弊行为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9-17.

[17]金璐.管理者风险偏好与财务报告舞弊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