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018-09-14 10:49施光荣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调查现状

施光荣

摘 要: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网络素养成为当今大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问卷的方式对湖南省四所职业技术学院的856名在校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湖南省高职大学生在网络素养方面的特点,归纳了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词:网络素养 ;调查 ;现状

1.前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6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12月,在中国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85.3%,远高于全国整体网民互联网普及率(50.3%),其中13.8%是大学生。互联网在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参与社会、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的同时,也已突显很多问题,包括网络依赖性较强、批判意识较弱,网络娱乐时间过长,网络伦理道德能力较弱等,网络接触中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文明道德意识、思想阵地带来了强烈的冲突,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凸显出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

基于此,本项目组以湖南四所高职院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高职生网络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以期了解高职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水平,归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2.调查研究

2.1研究问卷的设计

本次问卷采取自编的形式,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以严红玲学者关于网络素养的定义为理论依据设计,包括网络素养的5个方面:网络媒介的认知、对网络信息的解读和批判反应意识、网络表现与发展能力、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提高网络素养的方式和途径,以开放式建议作补充。

2.2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在湖南省4所高职院校随机抽取856名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问卷806份。经查验,有效问卷786份,有效率为91.8%,样本分布在年级、性别、学科、学校地域等方面基本平衡分布(见表1)。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网络媒介的认知

对网络媒介的认知是衡量网民网络素养高低的一个方面。调查显示,与传统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同的是,大学生网络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自学和同辈(73.2%),只有9.7%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扩展了网络知识。这说明现在学校教育在网络素养方面还比较缺位。

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和交流,需求的排序依次是娱乐游戏、聊天交友、搜集相关资讯、浏览新闻、网上购物、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等,而对学习、专业方面信息不太关注。

对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98.6%的学生选择运用搜索引擎收集网络信息,只有7.3%的学生选择通过数字图书馆寻找答案。在运用搜索引擎时,有39.1%的学生能经常准确匹配关键字,不足40%。只有9.2%的学生使用过高级检索。这说明高职大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于网络信息的挖掘能力非常欠缺。

3.2对网络信息的解读与批判反应意识

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内容的来源更加宽泛,时效性更强。但是,正是这种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时效的注重,使得网络媒体的信息内容在准确性、权威性等方面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认识、辨别能力,对网络信息的解读与批判能力是网络素养的核心部分。从统计数据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网络信息真实度有较为清醒的认识,10.1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不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只有2.9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都是真实的,而86.9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息部分是真实的,相比较而言,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质疑明显高于传统信息渠道。81.65%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上资源丰富,多数是健康的,79.1%的学生都认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色情信息和反动的宣传信息)“可能会 ”和“肯定会”对自己周围的朋友产生影响,但是只有 38.70%的学生认为这些信息会影响自己。

以上数据说明,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实性具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存在“第三人效应”, 即认为大众传媒对其他人的影响要比自己的大。

3.3网络表现与发展能力

网络媒体是双向传播,每一个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发布者。作为前者,他们主要需具备网络信息的解读与批判能力。作为后者,他们则需具备一定的网络表现能力,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在了解如何利用网络做一件展示自己的事情時,微信平台被认为是首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非常高,普及率达到100%,可见,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是十分流行的。在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中,48.72%的大学生主要转发链接加评论,38.3%的大学生主要是记录生活事件及情绪状态、思想体悟,少数大学生将微信作为发展自己的平台,如微商,求助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3.4对网络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道德缺失的不良行为,包括网络犯罪、网上侵权、信息滥用和信用危机等。当今网络生活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组成部分,但与现实社会又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就要求它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道德规范。

调查结果表明,3.74%的大学生经常在网上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8.15%的大学生有时候发表,21.25%的大学生很少发表,66.86%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发表对他人人身攻击的言论。可见,大学生在网络上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论。但是有部分学生(12.6%)对网络黑客缺乏理性的认识,对黑客行为持认同甚至崇拜心理。

对网络素养的自律部分,我们主要考察了大学生实际上网时间与预期上网时间的比较,数据显示,大学生实际上网时间普遍超过预期上网时间,56.78%的学生“经常”超过预期时间,25.2%的“几乎总是”超时,“比较少”超时的只有6.94%,整个受访者中没有一个选择从未有过,可见大学生对上网时间普遍缺乏控制力。

3.5网络安全意识

对网络安全意识方面,我们侧重于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安全意识。调查显示:79.12%的大学生上网时会注意保护隐私,仅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个人信息;在与陌生人交流时82.4%的大学生会视情况选择是否说实话,说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烈。

4.结论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结合个别访谈,可以发现,我省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呈现出如下特点:自学和与同辈交流是他们网络知识的主要来源,学校教育在网络素养提升方面还比较缺位;大部分学生将娱乐与交流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在专业学习方面缺乏利用网络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假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但对于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缺乏经验;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论,但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缺乏理性的认识;绝大部分高职大学生对上网时间的把控缺乏自律性。

参考文献:

[1]2016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2]耿益群,阮艳.我国网络素养研究现状及特点分析[J] .传媒教育,2013(1).

[3]焦晓云,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8).

[4]贝静红.大学生网络素养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2).

[5]杨克平,舒先林.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调查现状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