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信息可靠性评价策略研究

2018-09-14 08:40陈焕之
商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发布者信息内容阅读者

陈焕之

(湖南商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205)

一、移动阅读信息可靠性评价的意义

随着手机、IPAD等移动阅读终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从技术性工具发展成为公共媒体,在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轻松、迅捷地浏览各种新闻。而随着QQ、微信、微博、博客和Wiki等移动阅读媒体的飞速发展,其信息成为公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移动阅读的用户既是移动阅读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移动阅读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一方面,用户积极创建和共享信息资源,在传播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和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移动阅读降低了信息资源创造的标准,导致用户生成信息资源真假难辨,可靠性和公信力随之下降。

譬如移动阅读信息中谣传的包头市发生恐怖袭击引发民众恐慌,西藏不产藏红花给西藏旅游业带来负面影响,娃哈哈含肉毒杆菌、康师傅使用地沟油、肯德基吃出活蛆,由于这些信息和生活息息相关,影响巨大,迅速成为一些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热门推送内容,加上一些用户推波助澜,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娃哈哈曾公开表示蒙受巨大损失。移动阅读信息的眼球经济现象,不仅让移动阅读信息公信力下降,而且给这些商业品牌造成了巨大伤害,造成国家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说:“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1]。个人对移动阅读信息如何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不被误导,不乱扩散,成了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在移动阅读信息可靠性评价过程中,用户会对信息内容的客观性、时效性、全面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各种模型对网络信息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越高,网络信息可信度就越高,这个适合于各种机构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价[2]。而对于普通阅读者来说,在实际的信息阅读过程中,要综合所有维度对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将变得十分困难,评价指标过多,谁也记不住,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记忆,阅读者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逐一评判,所以利用模型和评价指标都不是很实用的方法。因此,本文建议普通阅读者掌握比较直观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方法。

二、移动阅读信息的两层评价策略

移动阅读信息的两层评价策略主要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方面的评价,宏观层面主要包括移动阅读媒介,发布者和发布者的历史信息;微观层面主要包括内容线索、社会线索和信源线索。如下图所示。

移动阅读信息可靠性评价策略图

三、宏观层面可靠性评价机理

(一)移动阅读媒介的依赖性和渠道的可靠性

当移动信息阅读者经常性接触一个移动媒介时,他对这个媒介上的发布信息的可信度在主观上就会增加。信息阅读者对某一媒介的可信度与其访问频率存在很大关系,他们比较倾向于相信自己喜欢的。很多研究者都认为信息可信度与媒介依赖程度之间有密切联系。阅读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对该方式产生依赖性,更容易相信这个媒介发布的信息,长此以往,就会将这个媒介作为获得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信任的依赖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譬如说国内几家大的新闻网站搜狐、百度、人民网等信息资源,大家已经习惯于从这些大型的网站阅读和下载相关信息资源,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形成了一种阅读习惯。

渠道可靠性指的是渠道的可靠和可信程度,判断评判渠道是否可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启发式评估:①渠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②渠道的专业性。这两点相当于首先对信息传播者的目的和专业性进行评判。如果媒介的渠道可以坚持公平、公正的为阅读者用户提供信息资源,能够快速有效的发现和删除那些虚假信息资源,能够精准辨别网络水军故意制造的舆论混乱,并进行及时澄清,不会发布一些故意干扰读者客观认知的信息(例如美化吹捧自己,丑化贬低竞争对手),那么该渠道会得到信息阅读者认可,渠道发布的信息资源值得大家信任。此外渠道定位和主要功能的不一样,导致其提供的信息资源类型也会不一样,阅读者对渠道的信任强度也不一样。例如微信朋友网发布的视频资源与优酷上的视频资源相比较,阅读者更容易相信优酷。因为优酷所发布视频的渠道都经过审核,优酷更注重维护网站形象和信用,所以大家觉得优酷比微信朋友圈的渠道更加可靠。

如果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站,发布的信息一般都是信得过的。其他移动阅读媒介一般都有社会反响制度和个人信誉制度,社会反响制度记载了阅读者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查看、评论和转发等发生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有助于个人对移动阅读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做出大致判断。媒介可信度理论认为,一般来说,无论对何种大众媒介,当受众对其使用增加,则对其可信度评价也随之上升。 同时,受众对特定媒介的依赖与其对该种媒介的可信度评价相关[3]。

(二)发布者信息如专业性、相似性和个人声誉

信息资源的专业性是指阅读者对信息渠道、信息发布者从专业的角度做出的主观断定,要求信息发布者具有开发精准信息的素养能力[4]。一个人在某一行业的专业素养能力越高,他的影响就越大。具有专业背景的信息来源开发的信息资源能够对阅读者产生更强的间接影响力,直接影响阅读者的判断。从网络信息资源的阅读者来看,假设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那么这个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资源被判断是正确的概率就越大,因而信息阅读者觉得这个信息资源更加真实和更加值得相信。

相似性在新闻传播概念中是整个信息内容传播当中发布者与阅读者的相似关联度,包括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工作经验、世界观、价值观等。Wangenheim和Bayon(2004)将社会比较学中的相似性理论引入到口碑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并且认为在较多方面比较相似的个体之间更容易沟通[5],Gilly等人认为社会中在某一类属性上相似的人群更容易产生相似的需求。如果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那么信息接收者更加倾向于信任该传播者所发布的相关信息[6]。在一些论坛、博客、头条新闻等网络自媒体上,可从这些网络媒体的发布者个人信誉信息着手,网络媒体的个人信誉机制记录了发布者的网络虚拟社区等级、勋章、发布数等数据。

(三)历史信息类型

从信息发布者以往发布的信息的内涵和真伪综合推理、总结归纳发布者的目的和信息的类型,从而初步评价信息的真伪。有造假前科、信誉不好的发布者,网络媒体系统还会提醒你该发布者已经列入发布信息黑名单,发布的信息也会被系统删除,点击链接系统自动提示:您浏览的信息已经不存在或被删除。

四、微观层面可靠性评价机理

(一)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主要从信息的真实客观性、全面性和表面特征来判断。

真实客观性是指移动阅读信息发布者的主观动机,可判断发布者是主观猜测还是客观评价。信息内容的客观性与阅读者对信息资源的信任存在很大关联性,如果发布者对信息内容随意篡改、博取眼球,或包含很多暗示语言主导信息内容的舆论导向,该信息对于阅读者来说其可信度就会很低。

全面性是信息资源内容的完整和全面,包含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语句理解通畅,条理清晰严密。信息全面性的衡量有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语义的完整性和内容全面性。语义完整度是指信息资源内容的遣词造句、语法语句、逻辑性的正确和通顺,出现各种“词不达意”,经不起推敲;内容全面关联性是指信息资源各种展示在阅读者面前的内容的全面性,比如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图文并茂、声情并举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阅读者深刻理解领会、丰富阅读者的想象,从而增强受众的信任感。

表面特征主要包括发布特点、撰写手法、访问速度等特征。观察信息来源是否标注明确的出处,标注各个方面的相关参考资料。

调查显示,在阅读信息资源标注的参考文献,用户通过参考文献检索到信息资源的准确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阅读者的认知可信度。同样具有规范、标准的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可信度会大大增加;国内一些研究发现,网络媒体的视觉效果如字体颜色、框架布局、信息组织、导航便捷等分别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一定的影响;Metzger发现阅读者对于信息浏览速度快的阅读媒介评价可信度会更高[7]。

(二)在线评论

在线评论在电子商务网站的移动客户端非常普遍,值得一提。各种购物客户端如淘宝、京东、唯品会中用户的评论已经成为信息内容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一个商品信息的后面都有买家对于购买该产品之后的使用效果评价,这些信息对于后来阅读该产品信息,评价其真实性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直接影响到阅读者对于该商品的购买意向。所以,电子商务中的卖家非常重视买家的好评信息,卖家为了获得买家的好评使尽浑身解数。由此可见,买家的评论对于商务信息的重要性。在社交网络中,各种评论及转发也很重要,这点在微博上表现尤其突出,当社会上发生舆论事件时,信息阅读者进行评论、转发,事件持续发酵,当评论和转发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变成社会热点和焦点。所以,信息评论者对于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评论者和转发者的二次、三次等评论语言会对接下来的阅读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各种信息阅读者间的社会关系显然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透过这层社会关系,有助于大家确定该信息的可信度。

在线评论在移动阅读信息可信度评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线评论的人群中,具有正能量或者年轻的阅读者更喜欢对阅读信息进行评论,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在线消息可信度进行评价,也更容易对在线信息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第二,阅读者在移动阅读信息评论区发表的评论,很容易成为网络舆情导航灯。网络舆情是用户对信息内容的建议和意见,作为信息可信度评判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可以减少阅读者对信息内容判断的失误率,从而降低信息误导的风险。第三,阅读信息的可信度还受到信息性社会和从众效应的影响。信息性社会是指当个体向其所属群体成员获取确切信息时产生的影响,能导致社会影响。信息性社会影响是引起从众的一个强有力的来源。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的时候,会质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和评价,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在移动阅读媒体中,阅读信息用户表现出来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可能就是因为别的阅读者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评论影响。全体用户对于同一条阅读信息观点和意见保持一致的话,这样会进一步增强用户对阅读信息的信任和支持,反过来就会导致大部分阅读者的认知失误。

(三)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表现出来的相关特征是影响用户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价的重要指标,是评价网络信息值得信赖的步骤之一,也就是对网络信息的来源问题核实清楚。历史的研究表明参与者在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价的过程中,经常将信息来源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相对于低专业水平的信息源,如果网络信息是由较高专业水平制作发布或转发的信息源,信息将会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和影响力。网站来源和网站隶属关系对可信度的影响很大,例如购物类商业气息比较浓厚的网站信息可信度不如政府机构或大型媒介如新华网、搜狐网站信息可信度。在很多阅读媒体中,阅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移动信息阅读群体,产生了很多新的参考依据,如相似经历、粉丝关注度、关系强弱等。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信息来源作用机理作为理论推测依据。第一,相似经历是指移动信息阅读者与移动信息发布者有着相似的经历。包括个人工作、家庭背景、问题相似性、价值观及其表现。例如在健康信息搜索中,一些病友就会检索和自己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病例进行阅读,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加以判断,从而产生一定的信任度;第二,粉丝关注度是指移动阅读信息发布者的“粉丝”数目,可以从另一方面反映信息发布方在网络经济开发中的虚拟资本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粉丝经济”。从侧面反映了信息发布者的“粉丝经济”对信息阅读者的可信度评价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三,关系强度是指移动信息发布者与阅读者之间联结关系。相互之间互动多、认同感强、情感融合、联系紧密多为强联结。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在移动阅读信息可信度评价过程中,如果信息来自关系强大的发布者时,其信息的可信度越高。

五、结语

随着国家互联网自媒体和移动阅读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移动阅读信息发布将会越来越规范、可靠和值得信赖,这也需要我们广大阅读者的共同努力和维护,传播网络正能量,净化阅读环境、提升阅读能力和提高阅读素养是我们每个阅读者的责任和义务。

猜你喜欢
发布者信息内容阅读者
阅读者的春天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新加坡新法规引争议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基于NDN的高效发布/订阅系统设计与实现
广告发布者的著作权审查义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