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添
(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审计市场规模与师所数量亦在20余年间迅猛壮大。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执业会员(注册会计师)105570人,比上一季度末净增657人;非执业会员达到131633人(其中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非执业会员587人),比上一季度末净增加1148人;个人会员达到237203人,团体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共有8605家(其中总所7523家,分所1082家),比上一季度末净增加78家①。另根据中国证监会会计部发布的《2016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共40家,仅占全国同期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0.5%;注册会计师共26879人,仅占全国同期注册会计师总人数的26%;但当年度全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总额已然达到440.3亿元,超过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总收入的60%[1]。虽然截至目前,《2017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尚未发布,但根据2013—2016年度分析报告的披露数据来预测,基本可以判定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将继续保持在审计市场的优势地位。
实现做大做强,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更好的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助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战略的重大行动。但近年来,社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集中度是否过高、因合并形成的垄断是否造成了竞争的削弱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质疑。与国际市场不同的是,国内监管部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过高的市场集中度对审计独立性的削弱。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则被不少专家所担心,此举无疑加重了弱化竞争的负面影响,十分不利于市场发挥“规模—质量”的正向效应。而学术界专家则侧重研究市场集中度对审计质量和报告的影响[2~3]。一般认为,一旦审计独立性因市场过度集中受损到一定程度甚至于缺失,将最终导致譬如审计意见购买等的各类审计作假,致使审计失败和职能作用丧失[4~5]。
可见,我国审计市场规模和市场质量的发展态势是喜人的,推进审计行业服务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是振奋人心的。但是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审计市场之于发展政策的效果和影响如何,以及发展政策是否始终适应审计市场形势的变化,两者之间是否形成理想的作用与反馈的关系,这是包括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客户以及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审计市场相关利益方都应时刻把握和关注的。而审计市场集中度即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市场发展与政策效应的重要性指标之一。那么,究竟现阶段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情况如何?历史上审计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结构类型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当前审计市场结构处于何种类型,未来一定时期内又将可能演化成哪种类型?为了解决上述疑问,下文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14年次(2003—2016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②,对过去十余载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发展变化以及未来市场结构类型的递进演化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指某一产业市场内买卖双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特征[6]。在独立市场上,需要对审计市场的卖方——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和规模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结果来测定独立市场集中度[7]。市场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行业市场的结构,根据市场集中度就可以研判出市场的垄断情况与竞争态势。因此,市场集中度已被普遍接受为体现某个行业市场结构集中度的关键性衡量指标之一。
目前学术界对市场集中度衡量的方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 Ratio,简称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洛仑兹曲线(Lorenz curve)、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逆指数和熵指数(Entropy index,简称EI)等[8]。但是在测算市场集中度时往往需要几种统计测量方法综合运用,方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相关行业市场的集中性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几种方法则取决于要研究的问题与可掌握的数据。
而衡量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指标选择主要有两大类型:第一类指标是从审计客户出发,利用客户资产、客户的收入、客户的利润等作为衡量指标,另外一类是从审计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出发,选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客户数量等作为衡量指标[9~11]。
基于审计市场和相关指数的特点,并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结果的数据披露情况,选择行业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熵指数作为测度方法,选取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作为衡量指标。
1.行业集中度指数
行业集中度指数(Concentration Ratio)是指某一行业相关市场内的前n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12]。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Rn表示行业集中度指数,即行业中最大的前n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比例之和;Xi表示第i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表示行业内的企业总数量。
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简称赫芬达尔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1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HHI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X表示行业的市场总规模;Xi表示第i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表示行业内的企业总数量。
3.熵指数
熵指数(Entropy Index)也称为因托比指数,借用了信息理论中熵的概念,具有平均信息量的含义;该指数实质上是对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赋予一个权系数,给予大企业的权数较小,而给予小企业的权数较大;它的数值越大,表明产业集中度就越低;反之,数值越小,产业集中度就越高[14]。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EI为熵指数;Si为第i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额或增加值等);N表示行业内的企业总数量。
政府市场监管部门想要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就必须在行业集中度的测试环节上严格把控。当前国际上,各国经济学者、专家就如何划分产业的垄断和竞争类型给出了各自的标准,划分标准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国情不一,很难统一标准。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贝恩(Bain)在1951年提出了“贝恩分类法”,他用集中度将市场结构划分为6种类型(表1)[15]。选取该广泛运用的贝恩分类法作为判定标准,根据计算的行业集中度指数值来判断我国审计市场的结构类型。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源于贝恩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般而言,HHI值应介于0与1之间,但使用时常常将其乘以10000,越接近0表示竞争越充分,越接近10000表示越集中。选取美国司法部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作为判定标准,具体见表2。
表1 贝恩对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
表2 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告发布的2003—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分别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2个指标测算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指数③,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
图1 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指数(CRn)年度变化
(1)从业务收入指标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CR4和CR8指数,两条曲线走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升后降再趋稳缓”的发展轨迹和演变特征。表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在2003—2008年间是迅速攀升阶段,2009—2013年则进入集中度降低时期,而后降低幅度放缓,转而维持在集中度相对平稳的状态。1992年起我国开始批准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设立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整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共有中外合作所4家(以下简称“四大”中外合作所,分别为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和安永华明)。“四大”中外合作所凭借着强大实力和专业美誉,拥有体量巨大的稳定审计客户,再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孕育的巨大市场,它们的业务收入成长迅速,2003~2012年间始终稳定占据业务收入前4位,具有高度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CR4指数值在2003—2008年间显著增大的主要根源。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无论是“四大”中外合作所还是本土内资所,业务收入增长率均有所放缓甚至出现较大幅度下滑,致使2009—2013年间审计市场集中度CR4指数值明显递减。近年来,本土内资所合并频现,其执业实力和内部发展与“四大”中外合作所逐渐缩小差距,收入在最近几年大幅增加,已有本土内资所排名甚至超越个别“四大”中外合作所,审计市场迎来了本土内资所与“四大”中外合作所的竞争时代。故而2014年至今,审计市场集中度CR4指数值下降趋势显著放缓。
(2)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CR4和CR8指数,两条曲线均呈现“攀升再平缓”的走势,表明审计市场集中度在2003—2014年间是逐年增大的,而后2年基本维持在2014年的集中度水平上。“四大”中外合作所优异的工作环境和高薪资待遇,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优秀和资深的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从业人员,“四大”中外合作所也因此长期具有较多人数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不断地涌现出更多的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且传统上注册会计师任职流动性相对较大,多数执业流入方向即是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这应当是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逐年增大的原因。但近年来,随着市场格局的逐步稳定和事务所实力的此消彼长,以及人工智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冲击与影响,“四大”中外合作所和大型本土内资所对审计人才的吸引力度稍不如从前,其注册会计师队伍规模也逐渐稳定下来,因此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下审计市场集中度自2014年来基本保持不变。
(3)根据表1的判定标准,从业务收入指标的CR4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经历了“中下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的渐变;从业务收入指标的CR8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则是由“低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的演变,并且十余年来长期处于“中下集中寡占型”。
(4)同样据表1的判定标准,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的CR4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一直属于“竞争型(原子型)”,不存在集中现象,充分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国家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战略(即外部环境),以及新世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就高心理和憧憬(即内生因素),不排除未来若干年审计市场结构类型转而攀升过渡到“低集中寡占型”。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的CR8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同样一直属于“竞争型(原子型)”,不存在集中现象;但是根据表1的40%的分类临界点,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在未来2~3年有可能会进入“低集中寡占型”。
分别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2个指标测算的我国审计市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图示可得:
(1)从业务收入指标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HHI指数曲线,同样呈现“先升后降再趋稳缓”的年度变化。审计市场集中度在2003—2008年间是迅速增大阶段,2009—2011年则进入集中度速降期,自2012年开始降低幅度放缓,转而维持在集中度相对平稳的状态。该曲线趋势和形态与图1中的两条业务收入指标CR指数曲线具有相似性。
(2)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来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HHI指数曲线,2003—2014年间表现为明显的“攀升”走势,而2015年和2016年的HHI指数虽有小幅降低,但基本与2014年HHI指数值持平。同样地,该曲线变化特征与图1中的两条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CR指数曲线相同。
图2 我国审计市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年度变化
(3)根据表2的判定标准,从业务收入指标的HHI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演变过程为“竞争Ⅱ型—竞争Ⅰ型—竞争Ⅱ型”,并且2012年至今一直处于“竞争Ⅱ型”;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的HHI指数值来看,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2003—2016年间均归属于“竞争Ⅱ型”,且根据年度变化趋势以及划分标准,估计今后将长期处于“竞争Ⅱ型”,不具有集中现象。
分别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2个指标测算的审计市场熵指数,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得:
(1)以业务收入指标衡量的EI指数,各年度值均在1.4至1.7区间波动,各年度平均EI指数值为1.5666;2003年出现最大值为1.7097,该年度审计市场集中度最低,2008年出现最小值1.4683,当年度的审计市场集中度最高。指数曲线形态总体呈现“先降后升转平”趋势,因此,审计市场集中度在2003—2008年间是增高阶段,2008—2012年则进入市场集中度降低期,2012年后审计市场集中度连续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但仍呈现缓慢增高的趋势。
(2)而以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衡量的EI指数,各年度值均在1.7至1.9区间波动,平均EI指数值为1.8374;2003年出现最大值为1.9353,该年度审计市场集中度最低,2016年出现最小值1.7202,当年度的审计市场集中度最高。在这14年期间,以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衡量的EI指数曲线逐年缓降,说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正在逐年缓慢升高。
(3)虽然通过2个指标测算得到的EI指数值及其变化经历阶段存在差异,但是从图3可清晰看出2条趋势线的离差正迅速减小,且这2个指标衡量的审计市场集中程度具有发展趋势一致性,我国审计市场集中现象正在逐年缓缓增强。
图3 我国审计市场的熵指数(EI)年度变化
综合上述分析,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熵指数作为测度方法,以业务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作为衡量指标,所测算得到的中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结果如表3所示。如果以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额作为衡量指标,则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属于弱中度集中寡占,若进一步按当前缓慢降低的趋势发展,将逐步过渡到竞争型;如果以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作为衡量指标,则当前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可判定为竞争型,基本不存在集中现象,而且同样具有市场集中度降低的趋势。熵指数下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当前预判趋势是平缓增大,与其他2类指数结论有异,主要原因可能是熵指数易受市场份额小于1%的事务所数目的影响,而前文所得EI指数并未纳入全国所有事务所,这里面绝大多数恰恰就是属于市场份额小于1%的事务所。因此,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又保持相对稳定,且有缓慢降低的趋势。这样的市场状态,虽然能促进行业市场的自由竞争性,却也凸显审计行业规模化、高端化和集团化建设的不足,实施做大做强战略是有改革空间和行业结构基础的。
表3 不同测度方法和衡量指标的审计市场集中度情况
(四)进一步研究
为进一步了解“四大”中外合作所对我国审计市场发展的影响,以及清晰掌握本土内资所近十余年来的成长情况,下文将单独就“四大”中外合作所(以下简称国际四大)、剔除国际四大后的本土内资所前四大(以下简称国内四大)以及本土内资所前八大(以下简称国内八大)3个组别在2003—2016年间的行业集中度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它们的实力消长变化以及我国审计市场的深刻转变。
1.基于业务收入指标的CRn指数
以业务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分别计算国际四大、国内四大与国内八大的行业集中度指数,具体结果见图4所示。由图可得:
图4 业务收入指标下国际四大、国内四大与国内八大的行业集中度指数
(1)国际四大的行业集中度指数的曲线形态与图1中的业务收入指标CR4指数曲线极其相似和吻合。深刻表明国际四大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国审计市场的集中度。正如前文所述及的,2003—2012年间国际四大始终稳定占据业务收入前4位。其在2003—2008年期间的市场份额快速递增,在2008年达到峰值的54.72%。2008年金融危机,成为国际四大所占审计市场份额的转向拐点,自此逐年递减到2016年的27.83%,与2008年最高位相比减幅达49.14%。2008—2016年期间,其CR指数年平均减幅为3.36%。国际四大所对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影响仍在,但已经在逐步减低当中。
(2)反观本土内资所的CR指数,国内四大和国内八大在2003—2008年期间一直在7%、12%左右小幅波动,与同时期国际四大的CR指数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明显是在市场竞争中被国际四大压制;但自2009年开始,国内四大和国内八大的CR指数出现稳步上升期,至2016年为止,该期间的CR指数年平均涨幅分别为1.94%、3.01%。充分说明,近几年来实力强劲的大型本土内资所发展迅猛,国际四大的部分审计客户和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被其抢占。
(3)国内四大和国内八大的CR指数曲线离差有增大趋势,表明国内八大的第二梯队事务所也发展迅猛,正在成长发展以追赶第一梯队事务所即国内四大。并且,国内八大的CR指数曲线已经与国际四大的CR指数曲线相交,在其2013年的CR指数已然接近国际四大,并在2014年实现反超,且正在逐年将优势扩大。而国内四大的CR指数曲线虽尚未与国际四大的CR指数曲线相交,但是也在逐年缩小差距,根据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不远估计也会实现追平甚至超越。
(4)国际四大的CR指数表明2003—2016年间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类型为“中下集中寡占型—中上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低集中寡占型”变化;在剔除国际四大后,国内四大的CR指数表明本土内资所仍然处于竞争型;而国内八大的CR指数则表明本土内资所经历了“竞争型—低集中寡占型—中下集中寡占型”的演变,市场集中度在提高。综上,国际四大寡占地位尚存,但优势逐渐丧失,致使审计市场集中度下降;国内四大的成长迅猛,国内八大的抱团性效果更是明显,推动审计市场集中度提高。但是国际四大的CR指数降幅远超国内四大或八大的CR指数增幅,也就是说,两大阵营市场竞争的合力方向是导致审计市场集中度下降。这就合理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又保持相对稳定,且有缓慢降低的趋势。与此同时,也透露出国内八大之外的其他本土中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同样也在与国际四大竞争市场份额。
2.基于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的CRn指数
以注册会计师人数作为衡量指标,分别计算国际四大、国内四大与国内八大的行业集中度指数,具体结果见图5所示。由图可得:
(1)国际四大的CR指数在2003~2011年期间缓慢递增,2011年达到最大值13.38%,年均增幅仅为0.64%;2012—2016年期间仅在12%左右小幅波动,该年度区间内的CR指数均值也仅有11.82%。表明国际四大的注册会计师队伍规模有效控制,这也与其人才延揽政策和要求高有关。国际四大以一成多比例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占有高达2~5成的审计市场份额,足见其企业内控环境、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等方面的良好建设。当然这也与其所拥有的审计客户类型和特点具有密切关系。其实,国际四大的客户数量比很多大型本土内资所的客户数量少,但是国际四大的客户往往具有体量巨大、行业高端的特征,单笔业务收入自然远超多数本土内资所。
(2)代表国内四大和国内八大的2条CR指数曲线则显然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形势。2003—2007年间,本土内资所的注册会计师队伍规模相对稳定,国内前四大所约在17%左右波动,前八大所则约在10%左右波动。2007年后开始,本土内资所的注册会计师指标CR指数出现剧增期,一直持续到2014年,该区间年度内国内四大的平均增幅为2.03%,国内八大的平均增幅则为2.63%。显而易见,国内四大是推动这一波CR指数上升的主要动力,而国内八大的第二梯队仅只贡献0.6%的升幅。国内四大在这阶段内采取的是扩大规模战略,注册会计师人数的增加除了人力招聘渠道,还有来自于事务所合并的原因。而在2014年后,本土内资所的CR指数出现了小幅降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加强内涵化建设,应该是今后大型本土内资所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3)根据表1的判定标准,国际四大、国内四大、国内八大的CR指数显示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始终处于“竞争型”;根据3条指数曲线走向预测,将来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在“竞争型”的概率非常大,而且注册会计师人数指标下的审计市场集中度出现降低趋势。这与前述结论一致。
图5 CPA人数指标下国际四大、国内四大与国内八大的行业集中度指数
综上,如果以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额作为衡量指标,则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属于弱中度集中寡占,若进一步按当前缓慢降低的趋势发展,将逐步过渡到竞争型;如果以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作为衡量指标,则当前审计市场结构类型可判定为竞争型,基本不存在集中现象,而且同样具有市场集中度降低的趋势。但是受限于全国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数据难以搜集齐全,测算使用的数据具有不完整性,致使所确定的审计市场集中度指数值是可能偏高的。与此同时,衡量和判定市场集中度,理应多采用各类测度方法和考虑多种指标,才能全面到位且合理准确地对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情况做出认定。因此,我国当前审计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又保持相对稳定,具有缓慢降低的趋势。显然本土内资所中,当属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居多,且竞争异常激烈,区域亦不平衡,审计市场结构上呈现小、多、散的局面。故而,为了加快促进我国事务所转型升级发展,推动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十三五”期间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做强做大、做精做专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注释:
①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http://www.cicpa.org.cn)。
②自2003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百家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共连续14年次发布该信息。截至本文完成之时,尚未发布2017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③因只获取了前百家事务所的相关指标数据,故N取值不是全国事务所数量,会使计算所得的行业集中度指数值与实际情况存在些许偏差。下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及熵指数的测算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