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强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200)
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医患所认同,但术后仍然有30%~73%的患者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影响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生活质量[1]。本文将以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对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镇痛应用进行探究分析,以下为具体内容。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异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6.7±3.1)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7.1±2.9)岁。将合并手术禁忌症,严重心脏疾病、精神意识严重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均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咪达唑仑注射液、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注射液做麻醉诱导,诱导完毕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调节参数做机械通气。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及七氟烷做麻醉维持。根据患者的具体血压、心率等来调节维持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2]。对照组患者术后连接一次性自控电子镇痛泵,设置好镇痛泵的参数及镇痛泵的配方。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壁消毒后紧贴右侧肋缘下平行放置高频超声探头,向外部移动,观察图像的同时使用平面内法由内向外进神经阻滞针,到达腹直肌与腹横肌之间的筋膜平面,回抽无气无血推注0.375%的罗哌卡因20 mL,继续向外侧移动获取腹外斜肌及腹内斜肌图像,重复平面内法操作。
在出恢复室、术后6 h及术后24 h测定两组患者处于静息及咳嗽状态的VAS评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出恢复室(A1)、术后6 h(A2)及术后24 h(A3)静息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 h及术后24 h咳嗽时观察组的VA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比较(±s,分)
组别 n 静息时VAS评分 咳嗽时VAS评分A1 A2 A3 A1 A2 A3观察组 40 1.51±0.56 2.78±1.01 2.27±0.91 2.38±1.01 2.93±1.33 2.67±1.16对照组 40 1.48±0.61 2.81±1.03 2.31±1.02 2.29±0.98 3.95±1.26 3.56±0.8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作用相对较为局限,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小,安全性高,效果确切[4]。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在静息时的VAS评分及在咳嗽时出恢复室是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而术后6 h及术后24 h受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接受一次性自控电子镇痛泵镇痛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在患者处于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忍受能力,显著减轻疼痛水平,将疼痛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可加其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