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在改善面部痤疮治疗效果的临床体会

2018-09-14 03:32:10耿洪岳刘李汀韩毓皓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8期
关键词:乳膏痤疮皮损

耿洪岳,刘李汀,韩毓皓

(登封市中医院,河南 登封,452470)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毛囊皮脂腺为单位,面部以及胸背皮脂溢出的地方为临床好发的部位,以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具体表现为粉刺、结节、丘疹、脓疱等[1]。常好发于青少年,影响美观,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很大[2]。西医学以抗雄性激素药、抗皮脂溢药及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药为主治疗痤疮,易复发,治疗效率低。而中医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3]。本次试验采用针刺疗法治疗面部痤疮25例,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使用维a酸乳膏局部外用治疗痤疮25例行对比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6 月~2016年 12月来登封市中医院就诊的50例痤疮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标准,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试验组:男14 例,女11例,病程3个月至10个月,平均病程(6.3±3.2)个月,年龄14~40岁,平均年龄(22.1±4.2)岁,根据中医分型:肺经风热型6例,湿热蕴结型5例,痰湿凝滞型6例,冲任失调型8例,据西医分型:轻度8例,轻中度6例,中度5例,重度6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病程4个月至11个月,平均病程(6.2±4.1)个月,年龄14~39岁,平均年龄(23.1±4.5)岁,根据中医分型:肺经风热型5例,湿热蕴结型6例,痰湿凝滞型8例,冲任失调型6例,据西医分型:轻度6例,轻中度8例,中度6例,重度5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痤疮的标准依据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用书,本科十三五规划教材书《中医外科学》[4],西医诊断痤疮的标准依据《皮肤性病学》[5],即于身体的面部、颈部等部位发生,具体表现为粉刺、丘疹、黑头、脓肿、脓疱、结节、囊肿,甚至瘢痕等。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区间在14~40 岁,不限性别。②完全符合中西医诊断痤疮的标准。③未在治疗前30天内使用任何和本病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④患者自愿参与配合整个病程的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区间不在14~40 岁。②治疗前 1 月内使用过抗雄性激素药、抗皮脂溢药及抑制痤疮丙酸杆菌药或与本病相关的治疗性药物。③排除非寻常性的痤疮。④合并心、脑、血管等原发病,精神疾患、急性传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皮肤创伤、溃疡及瘢痕体质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5 中医辩证分型

①肺经风热型:初发症状为粉刺,红、肿、痛、痒,可伴有口干舌燥,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苔黄舌红,发生浮数脉象。

②湿热蕴结型:粉刺大面积爆发,能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泛油光,伴随口臭、口苦,大便粘滞,苔黄舌红,弦数脉象。

③痰湿凝滞型:痤疮质地坚硬,难以消退,感疼痛,或颜面橘皮状,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经期皮疹加重,苔薄舌暗,脉象涩。

④冲任失调型:月经不调,腹痛,经期痤疮症状严重,舌红、脉弦。偏阴虚者,常伴腰酸、腰痛,心感烦热等症状。偏阳虚者常见四肢凉,畏寒、面白、唇色淡,经期时腹痛,舌暗苔白,脉沉。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每晚睡前使用温水洗脸,擦干后,采用迪维维a酸乳膏(国药准字:H50021816,制药公司: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局部患处涂抹,每晚睡前 1 次,持续使用30天为 1个疗程。

1.6.2 试验组 采用针刺疗法取穴治疗。取穴:大椎、合谷 、四白、太阳、下关、颊车 。加鱼际、曲池、尺泽穴位用于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加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穴位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加丰隆、足三里、阴陵泉穴位用于治疗痰湿凝滞型痤疮;加血海、膈俞、三阴交穴位用于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6]。常规消毒穴位及周围皮肤。采用消毒针灸针(0.30 mm×25 mm 和 0.30 mm×40 mm),针刺至患者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

1.7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判断参照痤疮综合分级标准计算皮损积分,观察指标为皮损消退率,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积分-治疗后皮损积分)÷治疗前皮损积分]×100%[7]。

①痊愈:皮损症状消失,症状消退或仅沉着少许色素,皮损消退率≥95%;②显效:皮损症状消退大部分,症状减轻,皮损消退率≥ 70%。③有效:症状改善,部分皮损症状消失,皮损消退率≥ 50%。④无效:皮损症状不消失或临床症状加重,皮损消退率<50%。

1.8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7.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x ± s)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例数(%)]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皮损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损积分差值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P<0.05)。两组经治疗后皮损积分与同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P<0.01),见表2。

表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 (x ± s,分)

3 讨 论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年男女为好发人群,以毛囊、皮脂腺为单位,以多形性皮损为特点,以面部的丘疹、脓疱、结节、粉刺等为临床表现。本病除进行局部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物理治疗外,中医治疗还可根据症状进行辨证论治,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学观点认为发生痤疮的原因与体内热火偏盛有关[8]。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生肌长皮旺盛,营血热盛, 脾胃不和,内热外庸,气滞不畅, 瘀阻于肌肤之中造成痤疮的发生[9]。另外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可导致肺胃热气瘀滞,经络不畅,机体血液受到影响,血热上行导致皮肤发生痤疮[10]。针灸治疗痤疮,能对特定穴位进行有效的刺激,疏通面部的经络,补虚通络,补气益血上荣于面部,使得全身气机条达,排泄痰瘀之邪,调节患者体内“阴阳匀平”的失衡动态,疏通气血,改善皮肤状态, 达到复原肌肤的目的,进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11,12]。中医针刺治疗痤疮具有丰富的实际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经验[13,14],与常规的西医对比在临床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次试验研究得知,针刺治疗面部痤疮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局部外用维a酸乳膏的总有效率(84.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具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前与同组治疗后的皮损积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差值,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针刺治疗面部痤疮在临床上的治疗疗效优于维a酸乳膏的使用。

综上述所,采用针刺法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优于外用维 a 酸乳膏。针刺疗法治疗痤疮时可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状态,效果好,见效快,且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猜你喜欢
乳膏痤疮皮损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中国药业(2014年21期)2014-05-26 08:56:34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64例湿疹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