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村
一、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的原因
情绪是人的天性,是由刺激引起的。引起情绪的刺激,可以是外在环境因素,也可以是内在因素,可以是表象因素,也可以是隐藏因素。情绪的主要功能包括:适应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和健康功能。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生理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快乐、自信等积极的情绪会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而恐惧、痛苦、自卑、过度紧张等消极的情绪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中职技能大赛训练有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参加训练的学生将停止课程学习,在训练室根据指导教师制订的训练计划进行学习、训练、比赛、淘汰,所处的训练环境相对于课堂学习的学生而言要紧张、压抑得多,训练的内容很多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技术动作,简单地重复,以训练量的积累来达到技术质的变化,训练强度要比课堂学习的学生高几倍,压力更大的是能参加市级选拔、省级选拔最后进军国赛的队伍只有一人。所以,在训练到一定阶段会进行淘汰,淘汰的方式就是对抗赛,这不单单是考量学生的技术,更要求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下能正常乃至超常发挥。但参加训练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绝大部分学生对调整控制情绪,尤其是面對紧张情绪时难以游刃有余。本文以中职技能大赛的建筑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给排水赛项)为例,对处理学生紧张情绪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对中职技能大赛参训学生的情绪而言,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有指导教师、队员、同学、班主任、家长等人的因素和比赛环境,熟悉或陌生的工具、设备等物的因素。有时同样的比赛环境,同样的设备、工具,当告知第二天要进行淘汰赛时,有些学生当晚就会睡不着,临上场还要上几次厕所,这都是紧张情绪在作怪。毋庸置疑,在如此消极情绪的影响下,成绩大多不理想。
同样的个体内在因素及其变化也可以诱发不同的情绪状态。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指疾病、激素改变等。而心理因素包括记忆、回忆、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这次比赛由于紧张没发挥好会被大脑记忆,诱发下一次比赛产生紧张情绪。
二、针对学生过度紧张的专项训练
1.研究背景
技能大赛需要学生具备强大的抗压力,以及面对不同情境调整情绪的能力,尤其是因赛场突发状况产生消极情绪时能调整好心态。因此,在赛项训练过程中,虽然参训学生年龄相差不过一两岁,属于同龄人,但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环境、情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样的逆境,不同的学生表现差别很大。其中,最困扰笔者的是因为接触时间短(一般在有比赛的学期初开始招募训练队员),很多学生可能因为自卑或还没完全信任指导教师,不愿意将内心想法或情绪表达出来,以致怕被淘汰故意隐藏对对手的恐惧。指导教师虽然学过心理学、教育学,也培训过如何控制学生的情绪,但大多都是针对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些和训练队的训练差别甚大。对于赛项指导教师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教师本身的技术水平,这对于赛项成绩是很重要的。而指导教师往往也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怎样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比赛任务,比较容易忽视学生在训练比赛时的情绪变化。在该赛项以往的训练时,也是在学生出现情绪崩溃、竞技水平突然下滑等现象时,指导教师才会注意到,而调整的方式方法则更多的是依靠以往在班级教学时积累的经验,缺乏针对性,对于刚开始带比赛的教师而言,更是手足无措。
这些因素的出现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特殊在高压、高强度、无数次重复枯燥的集训环境,普遍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大多心智未成熟,在没有教师帮助指导下难以很好地调节控制情绪。情绪管理的核心是指导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进行相应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才能使学生完成训练,发挥正常水平。
2.相关策略
适度的紧张对比赛有积极作用,避免学生因轻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低级错误或失误。而过度紧张则会使学生进入比赛状态慢,动作变形,手足无措,浪费时间,进而影响比赛后期任务的完成。过度紧张出现的时间主要是在比赛初期、后期及遇到突发状况时(工具损坏、训练时未出现的情况、新的任务等),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陌生的比赛设备、工具和场地、强大的对手、严肃的比赛气氛、自身背负的“金牌包袱”等造成的压力。所谓“金牌包袱”就是选手在比赛前对比赛成绩看得太重,目标性太强,这也是指导教师在平时训练中潜移默化给学生造成的影响。所以,训练重点在于抗压,《抗压力一逆境重生法则》中将抗压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从精神低谷中摆脱出来,让情绪停止低落的阶段。这部分训练是让学生设想自己被浪卷入海里,几乎溺水的情境,再不采取行动就会被大海吞没,利用各种方法让自己脱身。结合训练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称为“当机立断式”训练,即模拟选手在比赛后期无法把所有的任务都完成时,选手这里也想做,那里也想做,难以选择,越来越紧张,越紧张越出错,觉得比赛完了,情绪紧张导致失落放弃,把几项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全部完成的内容单独拿出来,一是让队员习惯这样的气氛,降低敏感度,二是迫使其停止情绪低落,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第二阶段就是当情绪停止滑落后,向上攀爬的阶段。这个阶段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这个阶段的训练方法是,指导教师在队员做出选择时,即使选择不明智,没选把握最大、最容易拿分的内容也不要干涉,并且提醒队友要支持,即建立“支持系统”,赛后待队员平复心情后,再分析对错。
第三阶段是科学培养“我能行”的自我效能感,建立心灵后盾,发挥自我优势,灵活运用。这个阶段比较考验指导教师的经验和能力,过度则会从紧张变成盲目自信。所以,要结合选手当时的情绪变化适时地进行,而且是单独进行。全体性的“你们是最棒的”起不了任何作用,需结合队员的优点,比如该队员基本功扎实,但临场应变比较差,则需凸显其基础扎实,允许其稍微多花点时间去变通。并且,在下一次比赛之前,要防止队员上一场比赛的紧张情绪影响本场比赛。因为当消极情绪来袭时,呼吸量、呼吸节奏、呼吸时间都会缩短,所以在开赛之前,要求选手利用上厕所的机会进行腹式呼吸,增大呼吸量,增长呼吸时间,减缓呼吸节奏,脑海中抛开比赛的一切,专注在每一次吸气和呼气。
三、打造一体化团队,强化选手情绪管理
处理训练队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处理普通班的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训练队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一起,接触时间长,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要长。首先,长时间的接触使二者之间不简单地以教授和学习的关系进行处理。其次,训练队的学生压力要远大于在班级上课的学生,身心疲劳程度也愈大,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处理不当,没有培养起足够的信任感,让学生把问题藏在心里,对于训練而言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指导教师要在技能上给予学生充分信任,让其相信教师的指导方式。这个问题在学生训练到一定水平后会产生,而且在肯动脑的学生中表现更加强烈,会摸索钻研,是不是有更加简单高效的技巧,此时指导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倾听和自己动手实践,是不是学生真的会想到比教师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学生也会观察,在看到教师在尝试自己想的方法时,无论结果如何,对其自信心的提升无疑有很大帮助。在学生训练到了瓶颈期时,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可以适当地降低训练强度和要求,给予一定的缓冲和空间。这样学生会觉得教师是理解自己、懂自己的,减少或避免抵触情绪。
四、研究成效
通过本次探究发现,以往对技能队训练的理解只停留在技术的提高、训练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必定能提高比赛成绩,是不全面的,忽视了训练队学生本身处于青春期,情绪较容易波动,存在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认知,但与此同时又无法合理、科学地调整管理,更有部分学生担心被教师发现消极情绪,故意隐瞒多种矛盾并存的现象。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处理集训队学生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依靠以往课堂教学的经验,缺乏针对性,情绪管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又急需帮助学生快速、彻底解决负面消极情绪对比赛发挥的影响。
训练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行“三阶段抗压消除紧张训练”的专门化训练,学生的紧张情绪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大幅度减少,训练水平也相应提高,学生也认识到调节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也掌握了调节方法,具备了一定情绪管理能力,这更坚定了教师的信心。
本课题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根据不同学生稍加改变,对本赛项训练队以后入队的学生的紧张情绪管理,以及同类赛项训练队处理学生类似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但有关情绪调节的方式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逐步优化。
在本课题的结题过程中,笔者将通过总结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训练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笔者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实用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训练指导教学中。
(作者单位: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