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莉莉
摘 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更是国家强盛的标志。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受教育者受教育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与当前公共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及社会不同群体间的不均衡性存在极大的矛盾。当前,由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择校之风”、教师严重流失等现象“长治不衰”。因此,实现教育均衡化、公平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城乡教育;师资配置;双向流动制度;均衡发展
一、推进教师双向流动制度,优化师资配置
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于2012年12月共同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流动政策。
一是为了实现艰苦边远地区优秀师资的更多倾斜,对经济欠发达、边远、农村地区实行教育补偿政策,并结合各区县的具体实情,对教师工作待遇适当改善,鼓励与促进城市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秀师资朝着普通学校流动。由于音乐、美术这些专业学科对该专业学生的艺术水平、经济情况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这些专业学生的教育投资是在校学生中投入比例最大的。所以,让一名音乐、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到收入相对较低、环境相对较差的农村教书有一定的困难,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
二是加快市县域内与县际间教师双向流动制度的建立,以实现学校之间的交流对等,比如,规定学校间有着相同的年限、人数、学科。市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须合理统筹规划,使得制定出的政策和方法合理、可行,使教师流动的常态化能够规范。
三是建立健全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走教制度,使农村学校部分学科缺乏师资的情况得以有效缓解,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二、加大督导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首先,督导各市县区在学校建成之后出台有推进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后续管理建设、优化管理队伍、优质教师配置、学区生源保障等配套政策。
其次,督导县市区政府领导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一枝独秀不是春”,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不是取决于有多少超级中学和名校资源,单靠精品教育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薄弱学校建设和管理才能改变教育的真正短板。要通过督导来督促县市区政府狠下心来打破精品教育政绩观,敢于拆除利益固化的藩篱, 重新调整利益格局,以政府的行政干预来制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
最后,通过义务教育专项督导着力推进公办学校“零收费”“零择校”,坚决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彻底整治教育变相收费和职能部门搭车收费行为,还教育一片净土。
三、健全和完善城乡教育物质资本投入机制
教育发展离不开资源投入,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而健全和完善教育投入体制,使之科学有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发挥着基础和保障的作用。老城区改造要优先考虑教育需要,新校舍未启用前,杜绝拆除正在使用的校舍,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农村城市化建设,要将教育用地统一纳入规划,优先保障和满足教育合理用地需求,做好学校(幼儿园)的配置建设,杜绝新建住宅区出现“就学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标准化配置要按照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到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着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提升工程,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逐步实现对同类学校生均教育成本的均衡投入,為城乡学校提供平等的办学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享受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
总而言之,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致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其不仅阻碍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稳步推进,更在很大程度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为此,更深一步展开城乡统筹背景下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上述的几项观点、意见,希望能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刘灵会,温 玉.河北省统筹背景下城乡学前教育差异的调查和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13.
[2]蔡 华.城乡统筹背景下义务教育师资县域均衡配置的调查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