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

2018-09-13 11:07杨冬喆
求知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高职机电一体化衔接

杨冬喆

摘 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向高端方向转型推进,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严重制约了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为此明晰中高职就业岗位层级十分必要。文章重点探究中高职机电一体化衔接的举措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詞:机电一体化;中高职;课程;衔接

一、中高职衔接类型简介

国内中高职衔接模式发展至今主要包含五年一贯制、对口招生、“3+3”这三种模式。首先五年一贯制模式是较早实行的,这种培养模式期间仅进行课程考核,学生不用参加升入高职的升学考试即可入学。其次为对口招生模式,在该模式中,各个省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举办选拔考试,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填报志愿。这种模式易出现重复或断档现象,使得预期的教育衔接难以实现。最后为“3+3”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习三年,经转段考试合格后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学习三年,学生在中职学校满足毕业条件后可以在毕业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二、健全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意义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步骤。同时,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繁荣发展以及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的急切需求。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责就是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课程改革是其顺利实施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中高职衔接的桥梁和纽带。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探索

1.明确中高职两阶段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建立在中职教育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地把中职和高职叠加,而是在合理定位二者层次和结构的基础上,实施中高职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立足点,也是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起点。

2.实行弹性学制

在学制上,可以考虑制订弹性学制,即针对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和内容,给出相对宽松的学习年限,但是允许学习能力较强,提前达到专业要求学分的学生提前毕业。这不仅避免了学生培养的“一刀切”,也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效果。弹性学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学生完成学分的时间限制,也扩大了学生招生和入学的年龄范围,有利于高职学校提高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改善学习效果。

3.合理构建综合实训型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依据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根据素质培养要求,开设必要的职业素质课程,形成基于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根据教学效果、第三方评价等,实时完善和调整课程体系。

4.统筹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

基于系统论的思想,对中高职课程进行统筹排序归类,同时兼顾中高职机电专业教学实际和历史积淀,既体现共性又允许发展个性,把机电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三大模块,进行“模块对接”:中职特色模块、高职特色模块和中高职衔接模块。基础性的通识课程和操作性的技能专业课归为中职特色模块,把强调较强的职业精神、职业开创能力的技术技能专业课,归到高职特色模块。有较强上下联系的衔接课,可以在中职开一部分,到高职继续延展。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健全专业素质人才的必备基础及核心保障。虽然以往该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弊端和不足,但是随着国家和政府对中高职衔接设置的重视和投入,课程模式将会日趋优化和完善。为此,中高职院校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就业需求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不断深化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二者衔接的创新部署,最终确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日臻完美,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

[2]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6):56-59.

猜你喜欢
中高职机电一体化衔接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试析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