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文化品格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为了培养高中学生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中学一线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成品书籍,深挖现行教材,编写相关校本课程,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使学生“有米可炊”,成为未来几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力。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一、 当前形势与英语试题
自从2014年教育部提出“核心素养”以来,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中学教育的热点。培养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几大类,主要有培养语言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和培养文化品格。为了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向高中学生介绍中外文化,尤其是用英语对高中学生来讲述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是一线英语教师们一直都在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应对日益升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高考、省考以及莆田市考考题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2017年高考英语全國Ⅰ、Ⅱ书面表达、2017年莆田质检英语书面表达以及2015年福建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应用。让考生通过应用文的写作,向国际友人传扬中国文化。Ⅰ卷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向自己的英国朋友Leslie介绍唐诗以及唐朝的历史;Ⅱ卷书面表达采取提高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让考生邀请外教Henry参加有关中国剪纸的艺术展。无独有偶,2017年莆田质检英语书面表达也有关唐诗题,要求考生以李华的身份,向美国朋友介绍唐诗以及唐代诗人。而早在2015年,福建高考的英语书面表达则要求考生用英语写一篇有关“凿壁偷光”的短文,考查了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美德的能力。
二、 教学建议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走向世界,我们的高中学生也将担负起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中间作用。英语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工具,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应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是笔者调查发现现今高中英语教材向同学们传递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外”为主,介绍西方名人、节日、风土人情等内容居多,而教材中鲜有用英语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的内容。高中英语课较少传播中国本土文化,同学们缺失本土文化输入,不能体验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不同程度上患上“中华文化失语症”。因此,我们一线教师要注意教材特点,探索中华传统的文化特点,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能够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把文化品格的培养渗透于日常的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当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一) 选择教材
高中学生普遍英语词汇量不多,吸收地道纯粹英语视听材料的能力有限,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任重道远。教材选取方面应当图文并茂,语言简单易懂。教材可以是系统地、较全面地涵盖中国上层建筑的政治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名胜古迹等方面的“大部头”。周仪编写的《中国文化概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是一本不错的教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选择一些更有针对性的教材,比如许渊冲先生创作的《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中国古诗词鉴赏》,该书就能够详尽诠释中国古代诗词,选择这些有针对性的教材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诗词的美,也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诗词翻译典范。
(二) 编写校本课程
任何的教材的使用都要根据学情。正因为现有的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情的传统文化论著一本难求,一线教师可以根据所在校的学情进行校本课程的编纂。如二中老师编写的《中西方文化比较面面观》校本课程,适合本校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进而提高文化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自信。
(三) 深层次挖掘教材,传承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应立足于统一的授课教材。结合英语教材中的各课课文,有针对性在各课文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知识,也能够培养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一些著名的外国节日以及人们在该节日风俗习惯。这一课的教学当中,对中国的节日只是简单带过。教师们就可以深挖教材,进行拓展,设计中国传统节日的教学环节,对于我国的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具有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节日进行渗透,安排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名称,介绍该节日的活动,介绍该节日中的食物等等,使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养文化品格,增强文化自信。
三、 结论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要领会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把握住这一契机,钻研改革教材,研究校本课程,挑选对我校学生最为合适的论著,来丰富高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让同学们能够养成更好的文化品格,为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国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曾品品,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