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出版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2018-09-13 11:31范军
出版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出版学评奖编辑出版

范军

数月前编辑出版学界一个小小奖项的评选,公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得了普遍好评,出版学人一片叫好声,甚至一些学界“大牛”也出来“点赞”。这个奖就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旗下的编辑出版委员会在2017年岁暮时节评选的“首届全国编辑出版学优秀论文奖”。

评出的优秀论文通过微信公众号公示后,转发者很多,其中包括获奖者复旦大学“大牛”级史学专家邹振环教授。邹教授在转发这个信息的同时还特别加了几句“点评”:“一篇关于群益书社的论文意外获奖,本人并未申报过,这个评奖方式好,不是由作者填写申请表,自我吹嘘一番,而是由编辑出版学专业学术共同体来提名,这一评奖的模式值得在大陆推广。”邹振环教授的这番议论正道着了此次评奖引发关注获得好评的关键所在。的确,这是一次由学术共同体大致按照国际学术界通行的规则和操作办法进行的评审。论文不由个人申报,不要作者所在单位推荐,也无须作者所在省市和主管机构出版管理部门批准,而是请相关学术杂志(包括《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等二次文献期刊)、编辑出版学领域资深专家进行推荐。而参与评审的专家一律不得有论文参评,避免那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出现。

评委会经过认真讨论,仔细分析,最后从推荐的70余篇论文(皆为2016年公开发表)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10篇获奖论文。公示的获奖论文、作者及所在单位、原发刊物具体是:1.《冲突与调适:微信空间版权正当性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朱鸿军,刊于《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6期);2.《论融合趋势下的出版法制建设:从“版权”与“出版权”的二元化问题切入》(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于文,刊于《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2期);3.《语义出版应用与研究进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徐雷,刊于《出版科学》2016年第3期);4.《微信编辑:基于文本生成观的认识》(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段乐川、路畅,刊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论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的产权制度》(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欧阳敏,刊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6.《作为〈新青年〉赞助者的群益书社》(复旦大学历史系邹振环,刊于《史学月刊》2016年第4期);7.《论编辑权利及其规范行使》(《教学与管理》杂志社付一静,刊于《中国编辑》2016年第1期);8.《自出版概念探析:基于社会分析的视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李唯梁,刊于《现代出版》2016年第6期);9.《交互式数字教材:新媒体时代的教材编辑及应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雅筝等,刊于《科技与出版》2016年第1期);10.《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兼论国内儿童读物中性别教育的缺失》(南开大学文学院陈宁,刊于《出版科学》2016年第5期)。以上10篇论文从学术原创性、理论创新性、科学规范性、问题导向性等方面来看,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作者既有学养深厚、名气很大的学术大腕,也有富有创造活力的学界新秀包括在读博士生;刊物不惟名刊或C刊,其中既有编辑出版类的老牌C刊,也有《中国出版史研究》这样创办时间不长的新办普刊,还有不属于编辑出版专业期刊的大学学报、新闻学刊物、史学刊物。仔细研读这些获奖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编辑出版学近些年确实取得了新的进展,不断涌现出一些知识结构新、学术视野宽、学术训练到位、懂得学术范式的中青年学者,研究成果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学科意识、规范意识,也有问题导向意识。从学术性、科学性、创新性来看,我们应该也有理由树立起编辑出版学的学科自信、理论自信。

其实,二三十年来国内编辑出版界研究成果的评奖等活动一直没有间断。编辑、出版、发行方面的行业协会、基金会、各种学会经常进行评选,甚至有些年度研讨会也开展评奖活动,颁发奖证和证书。全国性重要的奖项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的“论文奖”,这个由原先的“全国出版科研优秀论文奖”演变而来的奖项理当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奖。这些评奖,对于促进编辑学、出版学的理论研究,推动编辑学、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提高编辑出版领域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些评奖也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空间,需要出版学术共同体的积极介入。从1983年武汉大学创办图书发行专业至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前些年编辑出版学又上了高校本科专业招生目录,成为颇受青睐的新专业;编辑与出版的专业碩士学位设立,更是把编辑出版学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七八所大学在相关一级学科博士点门下设置的编辑出版类博士学位点也逐渐成熟,发展良好。时至今日,编辑出版学的学术力量渐渐发展壮大,学术成果也日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出版学术共同体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2016年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的成立可说是学术共同体的亮相,此次首届全国编辑出版学优秀论文评选则是这个学术共同体的一种尝试。而第二届的优秀论文评选即将开始。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术共同体”呢?这一概念其实很早就有了,它是由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提出来的。布朗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他把全社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作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这样的群体就称之为学术共同体。在学术共同体中,成员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特殊专业技能。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出版学术共同体的出现和努力。近些年来,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学术共同体正在积极探索,按照国际学术界通行规则展开学术评价,推出优秀成果,引导学术发展。评奖方面,逻辑学界的“金岳霖学术奖”,人文研究方面的“思勉原创奖”,还有更加综合一些的“吴玉章奖”都是由大学或民间的力量、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在主导和推进,其评选出的成果得到的认可明显高于一些官方半官方的评奖,受到学界的一致推崇。2017年12月6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第四届思勉原创奖公告”,内容包括推荐专家30名、评审专家21名的名单,获奖成果(以得票多少为序)5项的作者、著作名、出版机构及年份。开诚布公,信息公开,接受学界和社会监督。三联书店和哈佛燕京学社共同推出《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其遴选也采用学者推荐,学术丛书委员会负责来稿评审,甚至把学者的推荐意见印在书上的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和时间检验。丛书运作20多年,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知道,学术共同体的规范化建设,学术共同体作用的有效发挥,一直是近些年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的编辑出版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研互动,可以也应该学习借鉴其他学科其他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做法,尤其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境外学术界的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多个平台,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首届全国编辑出版学优秀论文的评选只是小试牛刀,编辑出版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但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出版学评奖编辑出版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评奖获奖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出版学的学科分析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