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探析

2018-09-13 10:07柯杨
新闻爱好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视角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柯杨

【摘要】“暖新闻”作为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网络信息极大丰富的互联网时代呈现回流趋势。“暖新闻”的采写传播在新时代呈现出很多新特点、新亮点,研究近三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暖新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传统媒体及新兴媒体如何更好地践行职责使命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暖新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网络

2018年伊始,一个名为“河南暖新闻”的专栏在省级党报《河南日报》上悄然“开张”,开栏推出了一组志愿者的故事。这个定位于“发现身边温暖”的小切口专栏,经纸媒和新媒体平台联动传播,很快成了用户普遍点赞的“网红”栏目。

2014年媒体融合“元年”以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竞相推进融合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倡树和践行,一股发掘暖心故事、传播正能量新闻的“暖流”,在媒体人的笔下缓缓流淌,而且力量逐渐壮大,浸润着人们的内心,滋养着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48个字概括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这48个字中就包含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内容,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奋进的新形势下,在复杂的舆情环境里,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暖新闻”如何采写制作传播,才能走进读者和网友的内心,才能有助于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闻媒体才能履行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使命?笔者研究了近3年来国内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暖新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试图从中探寻“暖新闻”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暖新闻”暖心才能打动人

《轮椅上活出精彩人生》《九旬老人26年助200余贫困学子圆读书梦》《北京市总工会“两节”为“快递小哥”送温暖》《生死营救7分钟:女医生跪床“托举”从鬼门关夺回女婴》……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暖新闻”三个字,全国各地网站原創或转载的数十万篇新闻报道,瞬间就呈现在人们眼前。在这些新闻里,多数都是凡人善举、好人好事,此外还有纯真爱情、敬业爱岗、奋斗坚持等主题。

何为“暖新闻”?新闻学教材上对这一名词并无确切定义。仔细研究可以发现,“暖新闻”在内涵外延上与社会新闻、正面报道等都有交叉,在传播效果上则和新媒体平台上流行的“鸡汤文”有相通之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综合各家媒体实际操作做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暖新闻”在题材上以社会新闻为主,以普通人、百姓事为主要报道对象,多为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在主题上均为正面报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和追求,能普遍引发人们感动温暖、向上向善的情绪情感;在写法上多为平视视角,注重娓娓道来,与读者实现情感上的交流沟通共鸣共振,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起到温暖社会、感化大众的效果,具有突出故事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简而言之,“暖新闻”就是传播正能量、彰显正能量、点赞正能量、弘扬正能量的“暖心闻”。

“暖新闻”增加了暖色调。2018年1月1日的《河南日报》,在“河南暖新闻”专栏刊发了一篇文物志愿者的故事。网友“小小诗意”在《河南日报》客户端留言:我在殷墟博物苑听过这位志愿者的讲解,看了报道才知道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为大家普及文物知识。点赞志愿者!点赞我河南!2017年6月,《人民日报》评论版开设“暖闻热评”专栏,开栏的话写道:“总有那么一些人,用自己的行动,写下对价值命题的回答。他们是普通人,他们是好人。”“希望我们一起来呵护这可贵的暖意,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心与心靠近,让人与人相遇,让这个世界更温暖。”在这个专栏里,对机场施救女乘客的军医,对帮街头走失老人找到家的好心人,对走山路为患病孩子上课3年的12名乡村教师,评论员们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用手中的笔真诚地颂扬真与善,向人性与人心的光芒致敬。[1]

“暖新闻”赢得了美誉度。采写暖心的故事,定格温情的瞬间,《中国青年报》在对“暖新闻”的挖掘呈现上一直孜孜追求。特别是从2016年1月起,该报还推出了《暖闻周刊》,周刊每周五见报,以其打动人心的叙述方式、整建制的出版规模、出新出彩的栏目设置吸引了广泛关注。2016年母亲节的时候,《中国青年报》曾刊发过一篇文章《妈妈会老,但你一直是少女》,讲述了一个将在母亲节出嫁的女儿写给妈妈的心里话,平淡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很多读者。一位高中老师读了之后非常感动,他认为,阅读的人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满满的正能量,“正能量”这个可能有些官方的词语,对于处于成长敏感阶段的高中生来说是一种“必须”。这是媒体人的“业界良心”,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因此,他把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发给了自己的学生,师生一起探究文章中的妈妈更多的故事,感受深沉隽永的母女情。

“暖新闻”激发了大力量。2015年4月起,凤凰网、凤凰新闻客户端在显著位置开设了“暖新闻”专栏,据其栏目负责人介绍,来自网友的反馈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统计发现,栏目推出两个月后,平均每篇的访问量达百万人次,累计访问量突破了1亿人次。不仅如此,“暖新闻传达出来的温暖和善意也改变了跟帖的风气”,以前很多新闻跟帖里,经常可以看到戾气很重的言辞,比如“仇官仇富”、地域攻击等,但在这个栏目里,每条新闻下面的留言几乎都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受此启发,凤凰网随后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份里,各选择了一家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合作,将“暖新闻”的力量进一步扩大。中国文明网联合各地文明网和新闻媒体开设“好人365”专栏,阿里公益的“天天正能量”项目和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点赞中国人”活动等,阅读率、点击量、参与度都很高,均是小小“暖新闻”激发大大正能量的典型。

二、“暖新闻”走红的时代背景和形势分析

慰藉心灵、促人向上,“暖新闻”里蕴含的特质与魅力正在于此。“信息快餐”时代里,人们对“暖新闻”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笔者以为,在认知多元化的今天,积极传播“暖新闻”是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推动圆梦的需要,这种趋势与当下的时代背景、环境形势不无关系。认清这种趋势,有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应对新闻竞争。

“暖新闻”的流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语境相契合。[2]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時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我们党对价值观建设的高度重视。“暖新闻”的绝大部分主题如崇德向善、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等,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谋而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大众媒介、主流媒体,采写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责无旁贷,义不容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兰考考察时曾说:“党员干部要用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前两个层面的宣传报道,理应渗透到办报宗旨、办报理念、办报方向等总的要求上,贯穿到每一篇稿件、每一个版面中,这是媒体新闻宣传的应有之义。而个人层面的宣传报道,尤其需要媒体下足功夫研究,花大力气落实。专注于平凡人物、日常点滴,发掘“平凡之中的伟大”的“暖新闻”,无疑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宣传需求;挖掘身边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典型,也有助于更好地让公众感知、理解、认同和实践核心价值观。

不可否认,“暖新闻”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对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非常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全面营造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环境。在“暖新闻”上投入一定的采写资源,符合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因此,在新媒体层出不穷、注意力争夺战越来越激烈的同时,我们很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努力呈现“暖新闻”,越来越多的平台正在叫响“暖新闻”。

“暖新闻”的流行,浇灌了现代人的心灵荒漠。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来,网友数量约为8亿。人群数量庞大,平台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使用者表达观点时相对的匿名性和自由性,种种原因导致网络空间各种信息始终泥沙俱下,具有凶杀色情等字眼的信息往往传播更快,关注度更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民综合素质尤其是媒体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负能量信息出现了审丑疲劳,开始反思负能量信息导致的网络空间生态恶化和精神心灵荒漠化等问题。

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反,则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除了网信、工信、教育等部门为净化网络空间,在身份认证、网络交易、网络游戏等方面持续推出监管举措外,传统媒体人也通过加大“暖新闻”的分量等方式作出自己的努力。知名评论员曹林在中青在线推出“曹林暖评”专栏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知道,公众已经厌倦了网络上的那种以撕为乐、为撕而撕的喧嚣、混乱和一地鸡毛,厌倦了媒体刻意寻找“人咬狗”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厌恶了网络为点击率和阅读量而把目光聚焦于丑陋和丑恶,我们会在“暖评”中致力于去发掘那些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东西,让读者在感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向上,以温暖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的美好。

西方新闻业一直流传着一句经典之言:无流血,不头条。然而在2015年初,知名网站赫芬顿邮报的掌门人赫芬顿在达沃斯论坛上向全世界宣布,赫芬顿邮报将大幅增加“正能量”的报道,致力于讲述老百姓和社区“了不起”的故事,并把这些“了不起”的故事、方法拓展出去,到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华盛顿邮报》的“乐观主义者”频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栏目《星期天早晨》等都致力于发掘“暖新闻”,这股“暖新闻”热给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现代人带去了抚慰和力量,不仅没有失去受众,反而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三、“暖新闻”出新出彩的启示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里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新闻媒体在“暖新闻”的采写、制作、传播上,也应当呈现新气象,再展新作为。

让“视角大小”统一起来。“舆论褒扬具有时代性。”“在现代社会,不断向广大公众注入公平观念、效率观念、正义立场、民主意识、公仆意识和开拓精神,褒扬性舆论才有时代意义。”[3]“暖新闻”在采写方式上多强调小切口,采访对象多数为普通人、平凡事。这类新闻可读性强,但也应注意避免报道主题上的琐碎冗芜,没有章法。相反,“暖新闻”的报道素材并非俯拾皆是,而是要精心策划,精心采写,才能真正带给读者启迪,才能带动读者向上向善。《河南日报》近些年在这类报道上,深入挖掘河南历史文化中的积极因子,在倡树“河南好人”品牌的同时,注重以焦裕禄精神为红线贯穿其中,挖掘河南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河南形象的时代风骨,也就是将“大视野”和“小视角”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出选题和呈现上的“设计感”。

让“纸媒内外”联动起来。在“暖新闻”的宣传报道中要始终强调突出柔性传播理念,顺应诉求来引导,贴近群众讲故事,综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论坛访谈、公益广告、网络互动等多种手段,对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进行多视角关注、多终端呈现。通过全媒体宣传,努力使核心价值观成为百姓的行为准则。连云港报业传媒集团在“暖新闻”宣传报道上,就打了一场场漂亮的联动战役:除集团所属报纸外,还在集团官方微信、连云港客户端、连网等平台推出“暖新闻”专题、制作H5产品,连云港手机报每天定时推送,借助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和手机报等多平台,对“暖新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让“网络上下”融通起来。刊发专栏,在纸媒、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新闻报道和相关产品,这是“暖新闻”的常规呈现方式。事实上,“暖新闻”报道和社会公益事业联系起来,呈现方式会大大丰富,平台也将大为拓展。也就是说,把“线上线下”融通起来,就能使“暖新闻”报道产业链条拉长,资源“吃干榨净”。多家新闻媒体的实际运作也证实了这一点。武汉广播电视台于2016年推出了专栏《好人在身边》,刊发了200多位“好人”典型,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栏目负责人认为,要把专栏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除了深挖典型、持续推出外,还要以专栏采制的好人好事为题材,制作成系列公益宣传片,通过影像艺术传播公益力量、展示好人文化,同时通过有奖征文、举办报告会图片展、集结成书、到社区演出等多种形式,放大“好人”效应,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7-06/23/nw.D110000renmrb_20170623_1-05.htm.

[2]陈卓琼.暖新闻走红的背景与社会功能[J].视听,2017(7).

[3]刘建明.舆论正负能量的社会定律[J].新闻爱好者,2015(1).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视角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真实世界的寓言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