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和那座城

2018-09-13 03:06郭梅
北京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遂昌汤显祖万历

郭梅

我国民间一直喜欢和习惯用“插金戴银”之类的词汇说明富贵人家女子的生活状态,确实很形象,当然,也不免颇为世俗,于是,小女子私心里一直对黄白之物尤其是黄金缺乏好感,几件女人必有的金饰一直闲置着,极少佩戴。不过,在第二次参观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之后,我发现自己悄然改变了固有的观念——从找矿、探矿到碎矿、选矿,从古人的烧爆法取矿石、制团烧结、铅还原捕收、灰吹法分银等工艺步骤,到现代黄金生产通过磨矿、浮选、浸出、洗涤、置换、酸洗、熔炼、电解、浇铸等复杂的工艺冶炼出黄金成品,从黑灰相间丑不溜秋毫不起眼的矿石到沉甸甸金灿灿耀眼夺目的金砖金饰,个中之苦痛艰辛坚忍付出,岂是简简单单的“淬炼”二字可以完全形容涵盖的?从现代选冶技术的角度看,黄金品位达到3克/吨就有开采价值,10克/吨就算富矿。而遂昌金矿的矿石平均品位达到20克/吨,属于岩金类型,黄金白银分布在黑白相间的石英岩脉中,有黑金白银之称(黑色是金,白色是银),显然是一座大富矿。不过,在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员不止一次指着头顶某块矿石告诉游客,这一大条矿脉品位非常之高,但这一部分决不能开采,因为它是矿硐的支撑柱,只有断然放弃了它,才能保证整座矿山的安全和生产的持续性,否则,害莫大焉——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在县令汤显祖因反对开矿不果愤而弃职后的第二年,遂昌黄岩坑便因积水一直无法抽干,朝廷又催逼上交金银,冒险开采支撑柱而引起大塌方,伤亡惨重,不得不“奉诏报罢”——这一场血腥的矿难,是遂昌金矿从唐至明开发史的结穴之笔。换言之,矿冶史家基本以此认定汤显祖就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在遂昌组织开矿的地方官员,而文学史家、戏剧史家和明史专家们则也许乐意如是描述这个四百余年前发生在浙西南一座小山城里的绝不算起眼的历史事件——就是遂昌的这座“金山银山”,触发了仁政爱民的七品芝麻官汤显祖对罔顾百姓生死一心追索财宝的朝廷的进一步不满,也引发了作为思想者作为哲人的书生汤义仍对时局对生命对生活态度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虑,促使他作出其人生中也许是最后一个的重大抉择,即从遂昌县令任上离职返乡,写戏教戏看戏品戏,过起优哉游哉以戏自遣、以戏自娱、以戏自励亦以戏励人的乡居生活——“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醉答君东》)——玉茗堂外玉茗花下,他教给小演员的,岂止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浪漫爱情、岂止是曼妙的曲调优美的故事、岂止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期许热望?那生生死死间的板眼腔调幽咽婉转起承转合,排演的,是这位政治失意的读书人眼里心底的世道人心;演唱的,是这位艺术践行者对爱情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高远理想;传递的,是这位哲人对这个世界的睿智洞察、无奈喟叹和对后来人的殷殷垂告……

三年后,他被革职,从此再未起复,在家乡江西临川布衣终老。

万历二十一年癸巳,公元1593年的三月十八日,春花烂漫春色明丽,刚刚到任的遂昌县令,四十四岁的汤显祖的心情亦如山城的大好春光——他十四岁为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和所有中国古代的早慧才子一样,早就怀揣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跃跃欲试。可是,由于清高耿直,不肯接纳权贵张居正的拉拢,两次断然放弃张所许诺的状元的赫赫名衔,于是,三年一次的进士考试,他一直考到第五次才成功,而且,名次还不高——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的三月十八日,他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这时候,张居正已死去一年,汤显祖三十四岁,年过而立,早已不再是头角峥嵘的翩翩少年,而是可以自称老夫的中年人了。

新科汤进士显祖先生自然想在大明朝的官场上大展一番宏图,实现所有读书人“达则兼济天下”的高远理想。但仍然事与愿违,新一任的内阁权臣申时行、张四维又来招他入幕,承诺让原无资格的汤显祖参选庶吉士,以便他顺利进入翰林院,为日后成为内阁大学士铺平道路。正直的汤显祖自然不可能不拂却大人物们的这番美意,而他的仕途也便顺理成章地不可能不多舛了——先在北京礼部观政,后到陪都南京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闲职,典型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万历十五到十七年(1587~1589),全国陷入大灾荒,百姓生活十分困苦。万历十八年(1590),西北边防洮州失事,而申时行与边将通贿,使边防军队无心战守,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汤显祖自不例外。翌年闰三月,出现了古人认为不吉利的彗星天象。和古代绝大多数皇帝一样,在壞天象出现的时候,不是发个罪己诏应应景,就是向群臣问责。当时的万历皇帝选择了后者,发了一个责难官员的上谕。远在南京赋闲的汤显祖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天真地把皇帝的官样文章认作是针砭时弊、弹劾权臣的好机会,于是抱着为国分忧、仗义执言的政治热情,上了一道二千余言的《论辅臣科臣疏》,指出申时行的专权行为促使科臣为官不正,同时也影响了皇帝的权威,而官员们则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巴结权臣,无所顾忌,误国误民。所以建议皇上批评申时行的误国行为,令其将功补过,尽快罢免无行科臣,选用“素知名节者”,以利国利民。

天赋高才,但在政治上和盛唐时候的大才子李白一样天真的汤显祖完全没有料到的是,这篇针砭时弊、陈辞剀切的《论辅臣科臣疏》竟然成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分水岭,此疏一上,他就被贬到偏远的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典史,两年后,才“量移浙江遂昌知县”。正如浙江大学周明初教授在其《汤显祖:在政治与艺术之间》里所言:“理性和隐忍,机警和通变,深沉和权谋,勇猛和坚毅,还有忍辱负重,屈己下人,甚至卑躬屈膝,乃至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这些素质在汤显祖身上都很少具备。”所以,他仕途蹭蹬也就并不奇怪了。

不知道是历史有意体恤这位出生于八月十四月圆前夜的才子呢,还是故意吊诡,汤显祖中进士和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任所遂昌上任的日期,都是三月十八!这中间,隔着整整十年的光阴!从而立到不惑,才子汤显祖依然满怀着政治热忱,认为自己总有一天能实现诗圣老杜始终未能如愿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

知县虽官卑职小,但毕竟是实职,干得好还有升迁的机会,汤显祖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和绝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汤公心目中最好的地方自然是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而现实中的桃源则是当时的山东滕县——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十五年(1597),汤显祖两度赴京上计,途经山东滕县,看到原本贫弱的滕县在县令赵邦清的治理下短短三年就实现了经济腾飞,“……所至桑阴常满,城壕半乃有莲荷香,若南方。亭隧尽斥,垣树表列。宾舍有序,学士诵歌,市贾无饰,男女廉贞。休休于于,河洛之间,葱然一善国也”,不禁对赵邦清肃然起敬,决心把遂昌也建设成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

当时的平昌,即现在的遂昌是个很小的山城,四周重重叠叠的高山,交通不便,风气闭塞。几百户人家缘溪聚居就算是县城了,连泥土筑的城墙也没有,学校、粮仓、城垣等无不颓圮。汤显祖必须面对的,是赋寡民稀、盗贼出没的现状。甚至,遂昌由于森林茂密而虎患严重,且民间迷信虎受神佑,不敢打虎除害。

到任后,汤县令显祖先生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到遂昌才三天,风尘仆仆的汤显祖就忙着瞻谒孔庙,他发现孔庙里讲堂非常破旧,也缺乏藏书。十余年前的钟知县曾在此盖了三间房子办书院,但地方太小,无法容纳寄宿生。四月初一,汤显祖正式接印视事,又正好接到省里学政的公文,要求诸生演射。可是,平昌县既没有书院更没有射堂,没有人会射箭。于是,汤显祖马上决定在瑞牛山前营建一座文武合一的射堂和书院。可是,没有经费怎么办呢?汤显祖毫不犹豫地捐献了向例归知县所有的讼费和罚款。六月,射堂落成;八月,每间可供两人住宿的三十间学舍也建成了。这射堂和学舍合称相圃书院——传说,孔夫子曾在曲阜的矍相之圃习射,故曰相圃。这是遂昌的第一所正式学校,而汤显祖在明伦堂后创建的尊经阁也是遂昌最早的公立图书馆。为了保证书院的修缮和贫寒子弟的学费,汤显祖还利用职权剥夺了城隍庙和寿光宫的二十五亩租田,给书院作为学田,以支付助学金和修缮费。毋庸讳言,作为一方父母官,汤显祖此举为遂昌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实,早在徐闻典史任上,他就曾在江西老乡、徐闻知县熊敏的支持下创建贵生书院。他之重视教育,既是书生本色,亦是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具体体现。在遂昌相圃、尊经阁落成之际,他欣然命笔,写下了不少诗歌,如:

相圃新成十韵示诸生

礼乐在平昌,诸生立射堂。

山形君子似,地脉圣人傍。

四兽风云合,三龟日月良。

天门驰直道,星舍翼回廊。

半壁新泉暖,成帷旧木苍。

尝闻殷曰序,如见孔之墙。

远意桑蓬色,清歌皪藻香。

修容随抗耦,射策拟穿杨。

有鹄求臣子,为侯应帝王。

同科非尔力,得隽乃吾祥。

在诗中,既有对诸生的殷殷嘱咐,又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一派儒生和长者之风。

又如《平昌尊经阁成,率诸生恭读御箴。下宴相圃,欣言十八韵》:

君子犹名地,周公即有源。

平昌开旧馆,前令作新门。

朱雀何飞舞,灵蛇太伏蹲。

或为闻地理,爰筑见天根。

遂尔升层栋,因兹贲复垣。

山川夹户牖,日月倒悬轩。

气脉宜龙举,阶梯此骏奔。

钟球悬圣作,鼓箧付司存。

似谒河宗帝,如招洛诵孙。

横经将吏事,直道倚君恩。

……

后来,汤显祖在其不朽名剧《牡丹亭》的第二十出《闹殇》里描写陈最良和石道姑争夺二顷祭田,结果石道姑落败,这一情节便很有可能来源于他在遂昌兴建相圃书院的亲身经历。当时,汤显祖常常在公务之余去书院看望师生们,和他们谈诗论文,有时候还亲自替诸生批改文章,使遂昌子弟受益匪浅。众所周知,在汤氏之前五百年,北宋文豪苏轼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岛儋州,他心态豁达,随遇而安,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于载酒堂上著述讲学,传播中原文化,“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而汤显祖在遂昌的德政,与苏公当年对儋州黎民士子的热忱付出,何其相似乃尔!他俩,无不是不世出的大才子,亦无不是心怀民瘼,达则兼济天下,穷也不甘仅仅独善其身的愛国爱民的大赤子。换言之,汤公和苏公,都是无论穷通,那一颗为苍生呕心沥血的赤子之心始终如一!小城遂昌之遇汤公,实乃大幸也!

汤显祖到任那一年的十月,一个深夜,老虎进城咬伤了一个小孩,于是他下决心打虎除患,未料一县青壮不敢应募。汤公遂祷告城隍:“我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一扫民众疑虑,再亲自率领乡勇兵丁高举火把驱除老虎,于是虎患渐靖。他还请来自江山的名医何晓用巨胜膏治愈了受伤的孩子,于是满城百姓争相传诵县太爷的恩德。

除了重学兴教、驱虎安民,汤显祖在遂昌还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政绩。他,班春劝农,奖掖农桑;他,勒杀盗酋,整顿治安;他,抑制豪强,公平税赋,收齐了豪强的陈年欠租,大快人心;他,甚至还循古代良吏之风,在遂昌留下了“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的佳话——除夕,万家团圆之佳期,汤公亲临监狱,放囚徒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他宽厚博大的胸怀无疑让遂昌百姓感佩莫名,正月初四,囚犯们一个个在父兄的陪送下回到监狱,继续服刑。元宵佳节,笙歌绕城,万民欢腾,汤县令特地组织囚犯到原来供官员眷属赏灯的河桥之上观看花灯,以良辰美景激发犯人改过自新的决心。这两则佳话,数百年来一直流传于遂昌民间,越来越传奇,越来越深入人心,也越来越体现出“汤青天”“汤遂昌”在黎民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和分量。而汤显祖诗集里的两首作品,则如实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他的心情:

除夕遣囚

除夜星灰气烛天,酴酥销憾狱神前。

须归拜朔迟三日,溘见阳春又一年。

平昌河桥纵囚观灯

绕县笙歌一省囹,寂无灯火照圆扃。

中宵撤断星桥锁,贯索从教漏几星。

就这样,经过汤显祖德刑兼施、宽严相济的治理,遂昌渐渐赋成讼稀,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可以“五日一视事”,还高兴地赋诗曰“杏花轻浅讼庭闲”(《初至平昌与苏生说耕读事》)、“琴歌积雪讼庭闲”(《丁酉平昌迎春口占》)、“庭中有讼多蕉鹿,市上无暄少斗鸡”(《平昌君子堂》)——在遂昌时期的诗作中,汤显祖多次强调“讼庭闲”,可见确实政通人和,而他自己,也“一时醇吏声为两浙冠”!汤公寄给两位同年的《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情:

平昌四见碧桐花,一睡三餐两放衙。

也有云山开百里,却无城郭凑千家。

长桥夜月歌携酒,僻坞春风唱采茶。

即事便成彭泽里,何须归去说桑麻。

偶来东浙系铜章,只似南都旧礼郎。

花月总随琴在席,草书都与印盛箱。

村歌晓日茶初出,社鼓春风麦始尝。

大是山中好长日,萧萧衙院隐焚香。

这两首七律写于汤显祖到遂昌的第四年的春天。春茶初采,新麦登场,平昌小县闲适宁静,静谧平和,好一个世外桃源!显然,仙县遂昌已成为汤大才子心目中的第二故乡。而他在《牡丹亭》里所描写的南安太守杜宝的官场生活也显然是以自己在遂昌的生活作为创作素材的。比如,在第五出《延师》里,他填了一阙《浣沙溪》:“山色好,讼庭稀。朝看飞鸟暮飞回,印床花落帘垂地。”一派闲适自得。第八出《劝农》则描写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怡然——百姓们有感杜太守三年来为官清廉,兴利除弊,造福于民,都在接官亭迎候。杜宝赞叹:“美哉此乡,真个清而可乐也。”于是官民齐声唱道:“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而在《南柯记》的第二十四出《风谣》里,汤显祖则如是描述紫衣官初到南柯郡时所看到的景象:

则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宇森齐。何止苟美苟完,且是兴仁兴让。街衢平直,男女分行。但是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

于是,我们可以确信,在遂昌的起初几年,汤显祖对自己的状态是比较满意的,并且充满着对仕途转顺的希冀。至少,他还完全不必像南宋的辛弃疾那样长期赋闲,不得不写下“且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之类的怨愤词句。何况,在明朝,臣子直接冒犯皇帝或皇帝所宠幸的权奸而被斥逐或迫害致死,要等皇帝驾崩才有可能以遗诏的名义得到平反,比如著名的清官海瑞就是如此。但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疏》并非直接针对皇帝,申时行也不是奸相严嵩,所以,他很快返回朝廷的可能性并不小——他本人和好友刘应秋都这样认为。在徐闻,江西同乡、徐闻知县熊敏给汤显祖去遂昌赴任饯行时还特地送给他鸡舌香——鸡舌香又叫丁香,据说汉朝的尚书郎在对皇帝奏事时要口含丁香,以免因嘴臭而大不敬。显然,这是预祝汤显祖还朝复职。何况,那时贬官要返回朝廷,吏部给他找一个州县外职作为过渡也属惯例。所以,初到遂昌的那几年,汤显祖应该是怀抱着尽快从遂昌返回北京,至少在任满后可以得到升迁的热切希望的。

可惜,赤子汤公的热望又一次无情地落空了。

浙江巡抚王汝训上任前对南京国子监司业刘应秋说,他将尽快呈报吏部,让汤显祖调出遂昌,早日脱离苦海。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也早就提出让汤显祖恢复原职,后来又想先调他为南京太仆寺丞,唯恐通不过,又有了先调汤显祖到南京刑部再说的打算。可惜,虽然要求一再降低,但却始终未能成事。

此时,汤显祖弹劾过的申时行已经致仕,但他“心知故相嗔还得,直是当今丞相嗔” (《漫书答唐观察四首》)——“当今丞相”王锡爵和申时行一样,也是汤显祖得罪过的朝中大佬。其子王衡在北京乡试中高中头名,有人怀疑他未必具备真才实学,建议复试考查——自从张居正的儿子中状元以来,首相子弟考试的名次越来越高,但人们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王锡爵勃然大怒,认为这是开国二百年来内阁大臣所受的前所未有的耻辱,愤而要求引退。为了安抚他,朝廷将提出复试建议的饶伸削职为民,高桂则贬往边远地区任杂职,而汤显祖的《论辅臣科臣疏》却为他俩伸张正义,自然不可能不因此開罪于王家。挚友刘应秋写信告诉汤显祖说,王锡爵对儿子甚是溺爱,一切都听王衡的。王衡在其所作杂剧《郁轮袍》里以唐代大诗人王维自比——王维虽才学八斗,但科举夺魁却靠的是走公主的后门。汤显祖的言行作派,自然为王衡所不喜。还有,汤显祖一向反对王世贞的拟古主义文学主张,而王锡爵和王世贞是江苏太仓同乡,交谊甚厚。所以,王锡爵成为汤显祖返回朝廷的最大阻碍,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明朝政府规定,每隔三年对地方官进行一次考察,称为大计。大计的结果一般是升官、免职、因贪污等被惩罚的各占百分之十,而其余百分之七十的官员则留任原职。万历二十二年(1594),汤显祖受人中伤,得同僚援手才得以留任,当然不可能实现回到朝廷的愿望。他不得已而求其次,考虑如果能调任同知或通判也不错。汤显祖曾在寄给友人的信中说,有贵人在替他设法,有希望去温州任职。当时的温州刘知府还信以为真,特地为汤显祖建造了五间书楼。可惜,这最终没能成为现实。

万历二十五年(1597),汤显祖由龙游乘船顺流而下,又去杭州上计,接受上级考核。他宦海浮沉,感触良深,信笔写下一篇《感宦籍赋》。文中写道,旅途无事,想拿本《高士传》消遣,但不料书僮找不到该书,自作主张给了主人一本《宦林全籍》——这是全国各地官府“公务员”的花名册,专供官场应酬之用的。汤显祖翻阅此书,不由得感慨道,公侯卿相的子孙生来就是高官,有钱人可以买官,只有穷书生废寝忘餐也难博得一官半职,而且正直人即使做了官也难升官!满纸悲愤与讽刺,深深透出汤公心头的无奈与失望。

遂昌虽然在汤显祖心目中是仙县,但毕竟并非真正的世外桃源,这世上也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桃花源。很快,山雨欲来风满楼,导致他下决心弃职归乡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

万历二十四年(1596)十二月,被任命为江浙矿使的太监曹金离开北京前往浙江。翌年春天,他到达浙江主产区遂昌,督办银矿坑冶,并虚报矿坑七十三处,勒逼县令汤显祖复开黄岩坑矿硐。

当时,黄岩坑窟已弃采多年,积水甚深,但在曹金的逼迫下,汤显祖不得不组织复开。第一步工作就是必须抽干矿坑的积水。当时,遂昌县所有人口仅13000多,其中青壮年不足5000人,而仅排除黄岩坑积水就需数百人连续工作数年,委实不堪重负。汤显祖派了数百民夫,用135辆水车持续抽了三年,直到他愤而弃职离开遂昌,积水竟然仍没抽干!他对此非常忧虑和反感,将矿使称作“搜山使者”,在《寄吴汝则郡丞》中说:“搜山使者如何,地无一以宁,将恐裂。”又在《戏答无怀周翁宗镐十首》之四中,对暴虐的矿政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平昌金矿浸河车,曾道飞烧入用佳。中使只今堆白雪,衰翁几日试黄芽。”

在主持开采金矿的过程中,父母官汤显祖曾多次亲临金窟,与矿工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还留下多篇与金矿有关的诗文。其中,七言绝句《感事》直接将讽刺的矛头对准了最高统治者,最为人所熟知和赞颂:

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

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

为了停止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尽快救百姓于水火,汤显祖将所见所闻拟成奏章,赴京都求见皇帝,请求下诏停止开采。但昏庸的皇帝求财心切,不仅不予准奏,而且继续派遣太监督促开矿,汤显祖不禁为之悲愤难抑。在遂昌五年来,他不仅升迁受阻,而且私生活也颇不顺。万历二十二年(1594),已经许配给好朋友刘应秋的儿子的爱女詹秀和生于七夕的七女都夭折了——当时,詹秀年仅七岁,而七女才半岁!同年八月十二日,他的同母弟弟汤儒祖也离他而去,留下年仅十四岁的儿子维岳,从此汤显祖抚养侄子,视如己出。

连丧爱女、亲弟,年近半百的汤公心痛如绞,何况升迁无望,对矿使的暴虐也抵抗无效,他心灰意冷,不由得萌生去意。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底,他赴京上计,趁机向吏部请长假告归。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初三上巳节,闻讯赶来挽留汤知县的遂昌百姓代表和汤显祖在扬州相会,但他去意已决,没有接受遂昌子民的殷殷挽留。他返回遂昌,住在城外济川桥畔的妙智禅堂,在移交完公务后,毅然于四月中旬离任,返回故乡临川——离开前,他年仅两岁,生于遂昌的吕儿夭亡!生活又给了已经伤痕累累的这位大才子一次巨大的打击。

汤公走后,黄岩坑继续排除积水。次年,因为积水始终未曾抽干,朝廷又急催金银,便冒险开采矿柱,造成重大塌方事故,伤亡惨重。项应祥等遂昌籍士大夫见状纷纷行动起来,反对继续开矿,神宗皇帝才不得不同意黄岩坑“报罢”——据清康熙年间的《遂昌县志》记载,“石崩,毙百余人,寻奉诏报罢。”从此,金矿生产难以恢复,历唐、宋、元、明四朝,开采近千年的金窟湮没无闻,直至四百余年后的公元2005年——是年,遂昌金矿被列入国家矿山环境与生态治理重点项目,经国土资源部批准,进行矿山旅游开发。在将矿区开发为景区的过程中,决定对麒麟山顶的古矿硐群中最大的黄岩坑硐4号古矿硐的积水进行爆破排泄。随着惊天一爆,巨大的水柱喷薄而出,三天三夜不竭,緊接着,一个气势极其恢宏的巨大石窟让在场的工人无不目瞪口呆——出现在他们和世人眼前的,显然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古代地下金矿遗址,随之揭开的,则是明代遂昌的矿冶历史和遂昌金矿与汤青天显祖先生的不解之缘!

万历三十五年(1607),汤显祖应邀作《遂昌新作土城碑》,言“境旁数矿,近诏止采”。从此,黄岩坑湮没无闻,清代各时期的遂昌县志均转录明崇祯县志,注明该坑“已绝”。所以,一般认为,汤公显祖是中国古代遂昌金银矿的最后一位开矿组织者。

值得强调的是,浙江西南地区金银矿采冶历史悠久,元、明、清三代,断续开采白银、黄金和硫黄等矿种,并一度成为全国产银的主要矿区,其探矿、采矿和炼矿技术曾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而遂昌金矿就是浙西南地区200余处古代开采金(银)矿产地的最典型代表,其中黄岩坑就是这些古硐中已知规模最大的一个,保留了自唐代以来古人大量的探矿与采矿遗迹——遂昌金矿老硐最大的有10万余立方米,上下高度亦达150多米,规模宏大,是该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古代地下黄金开采矿硐。

如今,每一个前往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游览的人们会惊讶地发现,明代金窟体积庞大,在硐内的岩壁上,有一个又一个半圆形的光滑凹坑,是古人用烧爆法采矿遗留下来的痕迹,乃非常珍贵的古代开矿实证。在矿硐里,人们还可以看到两座古人开采后留下的金峰,宛如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携手并肩而立。这两座金峰的每吨矿石中含金品位高达216.7克,含银品位高达3677克,如果用现代的提炼方法,可以炼得黄金近6公斤和白银50多公斤,端的是名副其实的金银宝山。而遂昌金矿和汤公显祖仁政爱民的故事,更是每个游客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三月,四十九岁的汤公显祖从遂昌回到临川故里。

七月,密友刘应秋引疾返回吉水故里。

七月二十日,汤显祖移居沙井,开始了后世读者和观众熟悉的玉茗堂、清远楼生活。

八月十九日,年仅八岁的西儿夭殇。

是年秋,《牡丹亭还魂记》传奇杀青,并作“题词”。汤公以“清远道人”为号或从此始。

万历二十七年乙亥(1599),汤公五十岁。

正月十五日,送好友达观禅师赴南昌。

八月十四日,五十初度,大宴宾朋。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汤公五十一岁。

七月十六日,八岁即享文名、曾从宦遂昌的长子士遽卒于南京,年仅二十三岁。

夏至,作《南柯梦记题词》。

阻达观赴北京,不果。

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汤公五十二岁。

正月,被安上“浮躁”的罪名,大计罢职闲住,仕宦生涯正式结束。

七月,长子士遽周年忌日,作诗《答龙凌玉,痛遽儿也》。

八月十四,生日,作《邯郸记题词》。

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汤公五十三岁。

作《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汤公五十四岁。

作《清明悼亡诗五首》——汤夫人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已整整二十年了。

十一月二十九日,好友达观禅师在北京因癸卯妖书案被牵连,十二月初五入狱,十七日即死于狱中。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汤公五十五岁。

秋初,送别临川知县袁知振。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汤公五十六岁。

淮抚李三才自扬州遣使来迎,谢之。

曾两次去遂昌访汤显祖的好友,戏剧家、诗人屠隆卒。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汤公五十七岁。

作诗《清远楼送平昌叶梧弟干太学上都》。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汤公五十八岁。

三月,游南昌。

八月,处州知府郑怀魁檄遂昌知县重修土城,派人去临川拜会汤显祖,汤为之作《遂昌新作土城碑》。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汤公五十九岁。

离开遂昌整十年了。应邀作《丽水县修筑通济堰碑》。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汤公六十岁。

是年,王衡卒。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汤公六十一岁。

长子士遽逝世十周年,“哽咽垂涕”。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汤公六十二岁。

汤宾尹被劾,寄书慰之。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汤公六十三岁。

友人黄太次来玉茗堂小住。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汤公六十四岁。

陪儿子往南昌秋试。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汤公六十五岁。

欲隐居庐山,未果。

十二月二十一日,母亲莫氏夫人卒,享年八十五岁。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汤公六十六岁。

正月十一日,父亲汤尚贤先生卒,享年八十八岁。

是年秋,三子开远中举。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汤公六十七岁。

六月十六日(公历七月二十九日)亥时,汤公卒。

从四十四岁到遂昌上任,四十九岁离开遂昌,到六十七岁与世长辞,汤公与遂昌结缘整整二十三年!

在离开遂昌的十八年中,汤公与遂昌从未断了联系。他经常书信问候遂昌士民,遂昌也经常有人去临川探望汤公。

万历三十六年(1608),遂昌在相圃书院为汤公立生祠,并专门派画师赴临川为汤公画像,处州知府亲自作《遂昌相圃生祠画像记》,称汤公“行可质天地鬼神,文能安民人社稷”。汤公颇为感动,回曰“平昌祀我,我以何祀平昌也?”——在遂昌的历任知县中,唯有汤公获此殊荣。

甚至,遂昌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项应祥是遂昌籍官员,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在遂昌这个小地方,品级声望甚隆。他家子弟依仗其权势为非作歹,经常有人告他家的状。尤其是项家作为大地主,不仅自己不交纳钱粮,还包庇本家和亲戚,把自己名字借给他们用,让历任知县很是为难。但汤显祖却不愿买这位同僚的账,决定想办法惩治豪强。一天晚上,汤知县请项应祥吃饭,正在酒酣耳热之际,忽然门外人声喧嚷。项应祥问是怎么回事,下人回答是有人告状,汤显祖说,我和项老爷吃饭呢,明天再说。但大门外却越闹越厉害了,项应祥便道,既然这么紧急,就把状纸收下来升堂理事吧。于是,汤显祖便“顺理成章”地请项应祥和他一同升堂理案。不料,众口一词,被告人都是项家子弟,于是,项老爷只能硬着头皮当面“支持”汤显祖惩治了自己家的人。为了解决征赋之事,汤显祖还写了一封《复项谏议征赋书》。如实地列举豪强大姓规避田赋的几种不同情况并一一予以分析,然后附上项本人以及家族、亲戚的欠税清单。——“门下方为国侍从,未忍以租赋为言。知门下病起必有以处也,而乃可为子孙法。”汤显祖的措辞十分客气委婉,完全没有咄咄逼人,给对方面子,也留下从容的回旋余地,但在原则上却其实没有作丝毫的妥协,使得对方不得不服软。毋庸諱言,项应祥对此怀恨在心,万历二十九年,朝廷考察郡县地方官,当时汤显祖已弃官回家三年,却居然得到“闲住”的处分,相当于革职为民。沈德符的《野获编》说这是项应祥插了一手的结果,因为,民间传说吏部向他询问汤显祖在遂昌的工作成绩和百姓口碑时,项应祥居然淡淡地回了一句:“子不言母丑。”表面上是表示大度,不揭发自己故乡父母官的缺点,其实是对汤显祖实施了最有效的攻击,于是,遂昌心目中的汤青天的大好政绩就被一语抹杀了。

这只是传说,如今已很难考证其真伪。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遂昌老百姓不管何时何地何事,始终旗帜鲜明地支持、爱戴汤显祖,所以,汤公虽然没有得到朝廷对他的正确评价,但却得到了遂昌百姓的最高口碑,而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是最珍贵和值得引以为豪的!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遂昌县城建遗爱祠,奉祀汤公。

……

1984年,遂昌汤显祖研究会成立。

1985年,遂昌民众自发捐资在妙高山上重建遗爱亭。

1987年,复在汤公挚友叶澳故里独山村建遗爱亭。

1995年,遂昌汤显祖纪念馆在原平昌县署建成。

2014年,遂昌妙高山下,万人齐唱《牡丹亭》。

……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临川玉茗堂。

弥留之际的汤公显祖,眼前出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亡妻、长子士遽、詹秀、七女、吕儿、达观、屠隆、何晓……

当然,一定还有他念兹在兹的仙县遂昌——妙高山、黄岩坑、青城山、东梅岭、相圃书院、平昌县署……

他,想起了班春劝农:“今日班春也不迟,瑞牛山色雨晴时。迎门竞带春鞭去,更与春花插两枝。”

他,想起了《竹院烹茶》:“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他,想起了《松屋卧云》:“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陶居。”

他,想起了《月岩夜读》:“君子山房月倍清,娟娟怜与读书明。如今更有闲官烛,只听吾伊三两声。”

他,想起了《鹭州钓月》:“暝踏孤舟一钓鱼,半钩新玉挂蟾蜍。犹怜白鹭萧萧影,秋老寒塘独照渠。”

他,想起了《平昌钟楼晚眺》:“可怜城市欲纷纷,直上层楼势入云。独树老僧归夕照,一山栖鸟报斜曛。初惊梵唱凌空静,还隐钟声入定闻。忽怪夜来星劫晓,诸天于此震魔军。”

他,想起了他的霍小玉和李益恪守“情至”,剑合钗圆。

他,想起了他的淳于棼梦入槐安国,政绩不俗,百姓为之立生祠。

他,想起了他的卢生黄粱一梦,纸上富贵,一生沉浮。

他,想起了他的柳梦梅,痴痴地,拾画、叫画。

他,想起了他的杜丽娘,真真地,惊梦、寻梦。

至真、至情、至善、至美。

临川四梦,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他的文字,优美而铿锵;

他的故事,美丽而浪漫;

他的情感,丰富而鲜明;

他的人物,挚情而热烈。

他——汤公显祖,一生蹭蹬,未曾实现政治理想,但却用一生的挚情和痴梦,为中国古老的灵魂圣殿筑起了一方不朽的舞台。

临川四梦,光耀中华剧坛,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戏,梦,人生。

责任编辑 张 哲

猜你喜欢
遂昌汤显祖万历
何鹤
万历援朝之战时期明廷财政问题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你是否还会为家乡热泪盈眶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