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加快推进海洋强市建设调查

2018-09-13 07:55王国庆胡友为齐心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潍坊市海洋建设

王国庆 胡友为 齐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以及6月份来我省视察时,都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要求山东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里的安排部署,加快建设海洋强市,近期进行了专题调研。

加快海洋强市建设的基础和条件

海洋是潍坊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市海岸线长150公里,海域管辖面积1421平方公里(其中浅海974平方公里、滩涂447平方公里),滨海平原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二者相加面积达4462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显著。潍坊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承接东西,贯通南北,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沿海地区交通网络便捷,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山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对台海运直航港口,已开通至日本两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荣乌高速、大莱龙铁路横贯东西,京沪高铁二通道、环渤海高铁、潍坊迁建机场等正在规划建设,周边分布有青银、青兰、潍莱、长深等高速公路和胶济、胶新、德大、青临等铁路,潍日高速、济青高铁即将建成。

——海洋资源富集。近海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虾、贝、藻等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贝类之乡”。土地资源丰富,咸淡水分界线以北面积达2657平方公里,近900平方公里的工矿用地可直接开发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58种,12种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地下卤水静储量60亿立方米,居全国首位。

——产业基础良好。已形成以盐化工、精细化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海洋物流、海洋职业教育为重要补充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017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5%,海洋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科教特色鲜明。潍坊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700多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家、省级以上孵化器7家,可为海洋强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较强的科技支撑。职业教育发达,全市有10所高职学院和43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居全省首位,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潍坊市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成为继上海浦东、山东青岛、福建厦门等之后全国第八个示范基地。

——海洋文化悠久。三千年前的周朝,北部沿海就有“煮海为盐”之说。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是目前沿海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和国内发现最早的海盐制造遗址。清代乾隆年间,昌邑建立“富国盐场”,为当时全国十二大盐场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潍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

对标先进地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是海洋意识不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还不相适应。受传统单一陆域空间思维影响,全市面上海洋意识不够强,重陆地轻海洋、重近海轻远海、重浅海轻深海、内陆不靠海不吃海等观念仍然存在。同时,对海洋强市建设认识有局限性,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治理、海洋权益全面统筹的意识需进一步增强。

二是海洋产业产值偏小、增速较慢,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还不完善。2017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200亿元、增长7.0%,分别比青岛、烟台、威海低1709亿元、800亿元、108亿元和8.7个、3个、6.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比,潍坊市增速也低4.4个百分点(2017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1.4%)。同时,海洋产业体系中传统产业占比偏高,基本化工原料产业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慢。2017年全市海洋化工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占涉海企业总产值的85.3%、85.9%和92%,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5%。

三是海洋科研机构少,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匮乏,海洋创新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潍坊市涉海企业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够强,在国际、国内高端市场占有重要份额的产品不多,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产品品种和质量还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2017年潍坊市海洋高新技术企业28家,仅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5.2%(全市542家),在全省占比不到10%(全省海洋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截至2017年底,潍坊市海洋每万从业人数拥有科技研究人员仅24人,处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海洋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转化体系尚未建立。

四是陆海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港口集疏运能力不够强,立体化交通网络尚未形成。潍坊市路网总体比较发达,但与青烟威等地区相比,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北部沿海缺少疏港铁路及与周边区域联结贯通的干线铁路,内联外接的高速公路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规划的城海轻轨、城海BRT快速公交等项目进展不快,影响了港口集疏运能力。同时,潍坊市港口规模较小,功能尚不完备,2017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分别居第5位(5.08亿吨)、第9位(4.07亿吨)和第10位(4亿吨),而潍坊港吞吐量差距较大(4210万吨)。

海洋强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及相关建议

依据《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对潍坊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定位布局,立足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原则,下步战略定位上应探索打造“两区一城三基地”,“两区”即环渤海区域独具魅力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绿色化工集聚区,“一城”即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城,“三基地”即全国知名的海洋科教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和辐射环渤海区域的陆海物流基地。同时,准确把握世界湾区经济发展趋势,加强湾区经济发展研究,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走出一条具有潍坊特色的海洋强市之路。

工作中,应强化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明确产业发展重点。(1)以海洋盐业及化工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食品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海洋盐业及化工业,加快延伸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盐化工、溴化工、苦卤化工、精细化工等系列产品,建设世界领先、全国最大的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基地。现代海洋渔业,加快实施“海上粮仓”建设,以70万亩底播贝类为重点,按照欧盟标准推行贝类净化;支持120万方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设备升级,加快推进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项目,建设全国高端现代渔业种业中心。(2)以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业,以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海洋配套装备为发展方向,依托潍柴重机、天瑞重工、豪迈科技和山东墨龙等骨干企业,着力提高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海洋生物医药业,支持新和成、富康制药等骨干企业领先发展,支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创新药物和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3)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化、滨海旅游、涉海金融服务为重点,推动海洋服务业快速崛起,健全完善涉海高端服务体系,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高标准建立海洋强市建设重点项目库,每年充实调整、滚动实施。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大对海洋强市建设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支持力度。规范推进涉海领域PPP项目运作,重点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水淡化等领域,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市级给予一定政策扶持。抓住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国家级“飞地经济”示范区这一契机,学习借鉴苏通科技产业园、深汕特别合作区等飞地政策,抓紧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注重集约集聚发展,将陆域“以亩产论英雄”等做法运用到海洋,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效率。

(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着力打造绿色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海洋不仅是生产空间,更是重要的生态空间。一是抓源头控制,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海洋污染的主要源头在陆地。必须加强陆海污染同防同治,启动全市海洋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流域-河口-海湾”污染防治联动机制,通过流域统筹、海河联动、总量控制等综合性措施,大幅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同时,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和岸线开发管控,做好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在建工程用海项目动态监视监测,有效规范用海行为。二是抓综合整治,推动海洋环境突出问题解决。实施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全面落实10个海洋生态红线区分类管控。开展“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等重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近岸海域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推动近岸海域生态养护。按照中央和省部署要求,打好渤海污染治理等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三是抓结构调整,促进海洋产业低碳发展。强化能评环评约束作用,对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等高耗能产业实施严格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围绕海洋养殖、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化工、海洋盐业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海洋循环经济产业园。

(三)推进陆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着力增强对海洋强市保障能力。提升港口服务能力。顺应区域港口之间由相互竞争转变为抱团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渤海湾港口资源整合战略。以潍坊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为港口发展生命线,提升港口通航大型海运船舶能力,持续推进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优化完善集装箱、滚装、液化品等货类运输体系。加强与青岛、烟台、大连、营口等周边干线港口的业务合作,借力发展内外贸支线和远洋喂给运输,加大航线航班密度,实现错位发展。拓展外贸航线网络,开通至东南亚、澳洲等外贸航线,加密对日、对韩班轮航次,优化航线航班结构,逐步融入国际海运供应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公路、铁路、港航、轨道、航空衔接融合,推动城海轻轨、城海BRT快速公交等项目加快落地。推进“潍青欧”海铁联运大通道建设,提升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通道和“鲁新欧”青州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能力,增开国际班轮航线,建设甩挂运输示范区。

(四)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力和竞争力。搭建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现有6处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支持力度,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重点高校和国家级海洋科研机构对接,利用好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潍坊)中心等自有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建设一批涉海创新平台。围绕培育壮大海洋重点产业,立足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加快海洋装备动力研发实验基地、海洋化工高端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持滨海区整体创建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强化科技人才引领支撑。建立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支持涉海企业对口联系涉海两院院士、高端海洋创新人才。突出海洋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山东海洋技术大学、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针对海洋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调整职教院校专业设置,重点培养海洋化工、船舶修造、海洋装备、临港物流等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打造国家海洋应用型人才高地。

(五)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着力提升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水平。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加快完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政策措施,规划布局陆海联运重要枢纽,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等试点。加快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建设,发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口岸作业等特色功能,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平台。拓展经济合作领域。依托潍柴动力等产业优势,大力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国门推广高精尖动力设备。依托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潍坊)中心,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水资源匮乏国家合作,积极承揽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主动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竞争,壮大远洋渔业产业,鼓励企业在外设立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打造在外捕捞—在外加工—在外销售模式。

近期,重点落实好“三项任务”:一是出台一个方案,充分对接《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制定出台潍坊市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总体要求、定位布局、重点工程等;二是健全一项制度,建立健全海洋强市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体系,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三是成立一个专家库,聘请国内外海洋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成立海洋强市建设专家咨询库,为海洋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潍坊市海洋建设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