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洪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急性疾病,主要由冠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引起,其临床症状多为胸骨后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并发心力衰竭、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症状,使广大患者生命健康遭受严重威胁[1]。因此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旨在找到临床对其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标准,并行冠脉造影确诊,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0.87±5.87)岁;快速心律失常2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61.25±5.92)岁;快速心律失常2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1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悉且接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保持病房干净、通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包括:(1)确定循证护理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责任医师、护士长及护士,开展心脏康复知识及循证护理知识培训;确定循证护理问题,并检索相关文献,由护理小组评估证据的真实性及实用性,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2)循证护理实施。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且发病前无明显征兆,因此患者多无心理准备,发病后易产生恐惧、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且情绪波动较大。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为患者介绍接下来治疗计划以及治疗疗效,向患者介绍我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治疗成果以及优秀案例,消除患者不良情绪。②病情观察。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2周左右最易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患者出现胸闷、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通知主治医师。③环境护理。入院后,需及时为患者准备安静、舒适的病房,依据患者需求及时对病房灯光以及温度进行调节,避免闲杂人等进出病房,与此同时减少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并尽量集中于同一时间段,以免对患者休息造成影响。④健康教育。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从日常如何预防与防治以及发病时家属要如何照顾等方面入手,如患者有疑难之处,要及时运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解答。⑤吸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易造成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因此要及时依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吸氧,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满意+一般。
2.1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情况 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健康知识达标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情况比较[n(%)]
2.2两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得到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2]。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常并发心律异常,不及时采取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同时给家庭经济也带来严重负担[3]。相关研究表明[4],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相关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循证护理作为新兴护理方式,近年来被应用于各种临床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5]。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循证护理不是利用护理人员经验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是通过观察患者病情,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和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讨论,查阅相关文献,找到相关理论证据,避免护理盲目性和主观性,其原则为“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避免医疗浪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有所减少;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得到缩短;且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循证护理具有治疗针对性与系统性[6]。对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发现并与之进行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可以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提高患者对我院信任,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在发病2周左右对患者心律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可以有效避免心律失常情况的发生[7]。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提供较为舒适病房,并保持病房安静,可以保证患者充分得到休息由此减少住院时间,节省医药费。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可增强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与预防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其发病,与此同时有利于患者出院后恢复,改善预后[8]。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病率,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改善护患关系,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