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地区宋代窖藏瓷器初步研究

2018-09-13 01:24王兴堂
中国陶瓷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充白瓷器型

王兴堂

(南充市顺庆区文物管理所,四川 南充 637000)

0 引 言

宋代瓷器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尤其是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面旗帜。窖藏瓷器一般都非常精美珍贵,质量也最为上乘,基本都属于级别较高的上等物品,如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出土瓷器造型规整,釉色纯正,胎质白细,表现了炉火纯青的工艺技巧。

本文以南充地区出土的宋代窖藏瓷器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地区发现宋代窖藏瓷器进行初步整理,通过对各种类型瓷器数量和烧制窑口进行统计,对窖藏瓷器的埋藏特点、器型种类、入藏原因和窖藏年代等相关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和粗略推断。因南充地区发掘简报资料有限,营山县和阆中县(今为阆中市)窖藏瓷器均为八十年代发掘简报,描述不够详尽甚至不够准确,令笔者难以通过发掘报告对器物的描述判定年代,营山、阆中和顺庆的宋代窖藏瓷器均采用南充市第一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平台提供的数据。笔者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南充地区窖藏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分布

南充地区的窖藏瓷器发掘集中在20世纪的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随着地方基建施工的开展,南充市各区县大量窖藏瓷器相继出土。

1.1 阆中市出土宋窖藏瓷器

1981年10月,原阆中县丝绸厂在基建施工时出土一批宋代窖藏文物,包括宋代瓷器、铜器五百余件,其中,瓷器81件,以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数量最多,器型主要有碗、三足炉、碟、盘、瓶、器盖等,以碗、碟、盘为大宗。

青瓷碗。二十件。敞口,口沿微敛,斜直壁略带弧度,平底或圈足。施满釉,釉色青中泛黄。足端不挂釉,露胎处呈褐色。口径9.3-21厘米、足径3.1-6.8厘米、高4.5-8.4厘米。

图1 阆中市宋代窖藏瓷器 (a)青白釉菊花瓷碟;(b)青瓷莲瓣纹碗; (c)黑釉玳瑁瓷盘; (d)白瓷杯Fig.1 Cellared Song Dynasty porcelain wares in Langzhong(a) Greenish white chrysanthemum saucer; (b) Celadon lotus-petaled bowl; (c) Black tortoise shell plate; (d) White cup

青瓷三足鼎式炉。二件。形体较小,口沿上附方形双立耳,器腹较深,腹径大于口径,圜底,下腹粘接三兽足。器底有修整痕迹。白胎,胎体较厚重。通体施豆青釉,凸脊和器体折棱处颜色较深,耳、口沿等凸起部釉薄呈白色。腹部釉面有不规则条状开片。口径13.5厘米、通高13厘米。

青白瓷划花瓶。一件。口沿呈荷叶状,直颈,腹部较鼓,平底,矮圈足。胎色洁白,胎体致密。通体施青白釉,釉面光洁平整。瓶颈中部刻划蕉叶纹,两端装饰弦纹。器腹中部可见卷云纹,上腹和下腹刻划两道细弦纹。口径11.9厘米、底径9.8厘米、腹径17厘米、高33厘米。

青白瓷碗。十八件。均为敞口,腹壁斜,略带弧度,浅圈足。依据腹部的变化可分为浅斜弧腹碗和斜弧腹碗。灰白胎。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淡青泛蓝。圈足内未施釉,露胎处呈褐色。碗内壁装饰刻划有双凤纹或双鱼水波纹,外壁无纹饰。圈足上有沙垫痕。口径16-18.6厘米、足径5.1-6.3厘米、高5.2-6.5厘米。

青白瓷印花碟。十四件。敞口,方唇略斜,斜弧腹平底。白胎。青白釉,釉色深浅不一,有些器物施釉较厚,足底不施釉。少见开片。菊花瓣口碟六件。腹部模印菊花瓣纹,内底装饰双鱼水草纹。口径9-11.6厘米、底径2.8-7.5厘米、高1.7-3.6厘米。

青白瓷印花盘。十件。敞口,圆唇,斜弧腹,底较平或内凸。葵口盘六件。镶金属扣。白胎,胎壁极薄。青白色釉,釉色青中泛蓝,釉面光洁明亮,青淡湿润,有开片。盘内模印云纹或缠枝花卉,内底印双鱼水草纹。口径10.2-14.2厘米、底径7-9.8厘米、高2.8-4.1厘米。

青白瓷器盖。四件。均为弧顶,浅平沿或平沿略斜,圆纽子口盖。白胎,釉色青白。弧形盖顶装饰莲瓣纹和简单花草纹。直径14.1-16.8厘米、高3.8-4.2厘米。

白瓷印花盘。八件。敞口,圆唇略尖,斜腹或斜弧腹,浅圈足较规整。白胎,胎色略灰。釉色青白,白中略带灰黄。盘内壁和内底模印花纹,纹饰较清晰,瓷盘上壁装饰二道细凸弦纹,盘壁下部模印缠枝卷叶纹,瓷盘内底印缠枝菊花纹,部分纹饰有凸起。口径17-19厘米、底径10.2-13厘米、高4-6.2厘米。

黑釉瓷盘。四件。敞口,矮圈足。胎色不详。通体施黑色釉,圈足未施釉,呈褐色。口沿釉层较薄,器内底聚釉较厚,釉面饰不规则的黄色斑纹,釉色莹润光亮。口径16.1-16.5厘米、足径5.2-6厘米、高3.9-4.4厘米。

1.2 营山县出土宋窖藏瓷器

1980年,营山县仁和公社挖鱼塘取土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窖藏口距地面80厘米。器物盛装在合扣于一起的两铁锅内,锅内装有出土碗、盘、盏、碟等瓷器一百六十五件。社员将出土器物分发其亲友,后经群众举报,文物干部当即赶往现场进行清理、收集,仅在沟渠边挖出一些瓷片残片,后经过追缴流失瓷器较完整的仅二十七件。现简单介绍这二十七件瓷器。

图2 营山县宋代窖藏瓷器 (a) 青瓷碗;(b) 青瓷盘;(c) 青瓷碟;(d) 青瓷盏Fig.2 Cellared Song Dynasty porcelain wares in Yingshan (a) Celadon bowl; (b) Celadon plate; (c) Celadon saucer; (d) Celadon cup

青瓷碗。十七件。直口或直口微敛,弧腹,小圈足。碗内壁划卷叶纹,内底有印鱼纹或数周弦纹。白胎。通身施豆青色釉,底、足未施釉处,呈褐色。口径16-19厘米、足径4-6厘米、高6.8-8.1厘米。

青瓷盘。五件。敞口或敞口微敛,斜弧腹,浅圈足,圈足较大。白胎。通体施豆青釉,釉面光洁滋润,足端未施釉,呈褐色。内底模印菊花纹,纹饰较模糊,器底内壁装饰一周弦纹,不规则开片纹遍布全身。口径19厘米、底径10厘米、高4.7厘米。

青瓷盏。二件。大小形制相似,器型完整。敞口,斜弧腹,浅圈足。白胎。施豆青釉。口径12-12.9厘米、足径5-6.1、高3.9-4.1厘米。

青瓷碟。三件。平口,折沿外侈,弧壁,圈子足或浅圈足。胎灰白。器体内外均施豆青釉,开片,外壁有莲花瓣纹,内底印有弦纹或菊花纹图案。口径12-12.2厘米、足径5.4-6厘米、高3厘米。

1.3 顺庆区出土宋窖藏瓷器

顺庆区南门新城F区建筑工地清理并追缴文物211件,其中宋代窖藏瓷器206件,这是继遂宁市金鱼村宋代窖藏后省内发现的最大宗瓷器窖藏之一。出土瓷器以宋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主,另有少量宋广元窑黑釉瓷盏等器物。器型主要有罐、炉、壶、瓶、碗、盘、杯、盖等。

青釉瓷:品种丰富,有瓶、杯、碗、碟、炉、盘、盏等,其中生活用瓷占绝大多数。瓶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的瓶之间形态有所差异,有贯耳弦纹瓶、鱼形双耳筒形瓶、无耳鼓腹瓶等。其中贯耳瓶在长颈鼓腹瓶的颈肩部附有一对管状贯耳,贯耳瓶器形较大。

青瓷杯的器型比较接近,差异在腹部的细微变化,可分为直腹杯和弧腹杯两型。直口,上腹较竖直或腹直略有弧度,下腹圆折,腹壁较厚,浅圈足。

青瓷碗的造型变化较多,依据口、腹部的不同有浅斜弧腹碗、浅斜腹碗、深斜弧腹碗和深斜腹碗。素面占多数,但也有器壁刻划莲瓣纹或云纹,并以莲瓣纹器为最多。

青瓷洗形碟与青瓷洗的造型一致,器物的差别主要在器形的大小。青瓷洗形碟的器型特征为敞口,圆唇向外微撇,斜腹略直,圈足较大,浅圈足。白胎。施豆青釉,圈足底端无釉处呈铁褐色。通体有开片,内外壁开片大而稀疏,器底开片较为密集。

青瓷炉大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器物,在口沿、腹部和足部特征皆具有明显差异,有弦纹三足炉和鼎式炉两种造型。其中弦纹三足炉圜底下附矮圈足,三兽形足。器腹装饰凸弦纹。青瓷鼎式炉造型上与青铜三足鼎相似。

图3 顺庆宋代窖藏瓷器 (a) 青瓷瓶;(b )青瓷鼎式炉;(c) 白瓷花口碟;(d) 黑瓷盏Fig.3 Cellared Song Dynasty porcelain wares in Shunqing(a) Celadon vase; (b) Celadon incense burner; (c) White fl ower petal-rimmed saucer; (d) Black porcelain cup

青白釉瓷:类型多样,以瓶、碗、碟、盘、杯类为大宗,其中碗、碟、盘等器类的器物多为芒口。青白瓷的釉色洁白明亮,深浅有差别,积釉厚处呈较鲜亮的天青色,釉层浅处釉色发白。器型上以青白瓷无耳瓶最为特征,侈口或盘口,长颈,圆鼓腹或弧腹,圈足外撇。白胎。青白色釉,釉面有不规则细密开片纹。口径4.3-6.1厘米、底径4-5.3厘米、高13.3-14.5厘米。

白釉瓷:有碟、盘、碗三种器形,以瓷碟数量最多,完整器型共六件。白瓷碟的造型和装饰变化不大,可分成敞口平底碟、敞口圈足碟和花口圈足碟。花口圈足碟最具特征,花口,斜弧腹,浅圈足。白胎。器身施白釉,足底未施釉,呈浅灰色。白瓷盏可分为敞口平底盏和敞口圈足盏。敞口或敞口外撇,口沿规整,浅腹,平底或浅圈足。灰白胎,器身施白釉,底部无釉呈灰黄色。

黑釉瓷:品类和数量均较少。主要器型有杯、盏、碗等。黑瓷杯胎质灰黄,胎骨厚重。深腹、圜底,内外施黑釉,圈足部无釉。黑瓷盏为敞口或侈口,弧壁,下腹内收,浅圈足。口沿釉层较薄,聚釉处釉较厚,外底部露灰白色胎。口径10.1-13.5厘米、足径3.4-5.7厘米、通高5.1-8.5厘米。

2 入藏方式

从笔者搜集的相关资料分析,宋代南充地区的瓷器窖藏埋藏手段有很多相似特征,入藏方式细致,瓷器大多保存完好。主要埋藏手段可以分为几下几种。

2.1 地穴入藏

阆中丝绸厂发现的宋代瓷器窖藏距地表1.5米,窖藏用六块石板拼接成六边形状,深约0.79米。窖藏底部较平,皆用石板铺垫,石板上放置铜器,其上一层混杂、重叠放置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的碗、盘等瓷器,每层空隙无上填满泥沙。遂宁市金鱼村南宋窖藏也采用了地穴式埋藏方法,即器物堆积于地表下1.1米处,整体平面呈椭圆形,窖穴四壁较直,长约1.7米、最宽处1.2米、最窄处1.1米、厚约0.4-0.5米。窖藏内的器物堆放紧密并有规律,大致分为上下四层。最下为荷叶大罐,内盛瓷碟,中间层放置罐、壶、瓶类等器物,其上叠加杯、盘、碗等。窖藏瓷器形成多个层面,外层或底层放置易受挤压的铜器,内层或者上层放置器壁较薄的瓷器,瓷器之间的空隙用细沙填充,有效地防止精美瓷器破损。这种地穴式埋藏方法最为复杂,最大限度保护瓷器的完好,同时入藏的瓷器等级和精美程度可见一斑。

2.2 窖藏瓷器放于铁锅内

营山县瓷器窖藏距地表0.8米,窖藏铁锅两口,合扣置地。铁锅为口沿外折,圆唇,斜弧腹较鼓,器腹较深,平底。口径达0.73米、高约0.36厘米。铁锅已锈蚀严重,锈烂不堪。铁锅内按一定顺序整齐放置盘、碗、碟、盏等器型,器物可以“重叠旋侧,首尾相衔,层层圈围于锅内。”在四川地区,这类埋藏方式最多为见,埋藏的器物数量多,而且排列顺序清晰可见。从已发现的相关瓷器窖藏考古资料看,此类埋藏方法使得窖藏瓷器保存比较完整。如武胜县团堡岭村窖藏、郫县红星公社宋代瓷器窖藏、巴中县医院出土宋代窖藏、绵竹宋代瓷器窖藏等。

2.3 器物存放于大陶缸内

顺庆区南门新城F区瓷器窖藏开口距地面近2米。窖藏底部放置四件器型硕大的陶缸,内放碗、杯、盘、瓶等器物,器型相似的瓷器从小到大依次叠加多层,每层器物再用细沙土填充分隔。从窖藏本身特征推断,南门新城瓷器窖藏埋藏方式比较简单,一般出土器物数量不多。例如德阳县窖藏、资中县亢溪乡窖藏、忠县中坝遗址宋代瓷器窖藏、金牛区窖藏等。

3 埋藏年代

营山县窖藏瓷器中豆青釉、梅子青釉、器物足端或口沿无釉呈红褐色具有南宋龙泉窑青瓷特征,青白瓷中淡青色青白釉器应属于宋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同时窖藏出土的铁锅同上海嘉定封浜宋船发现的铁锅特征也基本相同。由此推断,营山瓷器窖藏入藏时间应为宋代。

顺庆区南门新城F区窖藏瓷器,其器型、釉色和纹饰皆具有宋代瓷器特征。窖藏出土龙泉窑青瓷、景德镇窑青白瓷皆与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器型特征和釉色基本相同,因此,笔者认为顺庆区窖藏瓷器入藏年代很可能是宋代。

阆中丝绸厂发现的窖藏瓷器,从其造型、纹饰、釉色分析,均符合宋代瓷器艺术风格和特征,时间上应属宋代。窖藏所出铜觚、铜匜、铜瓶、铜盆,以及铜钵等铜器具有宋代青铜器的特点。另外,从窖藏所出铜钱判断,阆中丝绸厂瓷器窖藏清理发现共有二十七枚铜钱,通过辨识,已确认北宋时期铜钱分别为太平通宝、景祐元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圣宋元宝七种,南宋时期铜钱只有绍兴年间所铸绍兴元宝钱一种,由此判断,该处窖藏瓷器入藏时间应在南宋中期。由此推断,南充地区出土的瓷器窖藏年代应为宋代。

4 埋藏原因

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军队第一次袭击巴蜀地区,“蜀报蒙古兵深入,事势颇危。又闻七方关已溃散,才透文、陇,便入绵、汉,皆是平地,蜀便难保。”蒙古的军队侵占了南充地区的阆中县(今阆中市)、南充市蓬安县,可见阆中县窖藏和营山县窖藏有可能是1236年所埋入。

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太宗)八年……阔端率汪世显蜀,取宋关外数州,斩蜀将曹友闻。”蒙古军队第二次入侵四川地区,攻入川北各要隘。“盖敌骑自八月分道入寇,……九月兵破大安。十月一日哨朝天,七日闯益昌(今昭化县),十日至阆中(今阆中市)……顺流而下者,以十三日入顺庆(今顺庆区);由新井、盐亭而东者,以十六日入潼川。并三道之兵,以十九日破成都”。

由历史文献可知,第二次蒙古军以阔端为主将攻蜀,短短一月之余,成都府(成都)、利州(今营山县)俱陷,仅顺庆府(今南充)、果州(今南充)等几个州幸免于难。此次战争使南充地区营山县大量百姓逃亡,民不聊生。嘉熙三年(1239年)蒙古军队取阆(今阆中市)、蓬(今营山县)、顺庆府(今南充),严重破坏南充地区政治、经济。第二次蒙古军队入侵了南充地区的阆中县、营山县和南充市等,可见阆中县丝绸厂瓷器窖藏、营山县仁和公社窖藏和顺庆区南门新城瓷器窖藏极可能为1239年前后埋入。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第三次攻占巴蜀地区,一路从汉中入蜀,川东北地区和川西平原地区已尽被蒙古军占领,“成都、彭、汉、怀、绵等州悉平,威、茂诸蕃亦来附。”1276年,元军攻入南充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元朝最终确立在四川的统治。第三次入侵蒙古军队蹂躏了南充地区的顺庆区、蓬安县、阆中县等,可见阆中县窖藏、营山县窖藏和顺庆区窖藏也可能为1258年前后所埋入。

综上所述,蒙古军队大规模攻袭四川,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程度大,对南充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破坏性的打击,也迫使人们紧急将家中贵重物品临时埋藏,逃避战乱。由此可知,宋元战争可能是形成南充地区宋代瓷器窖藏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南充白瓷器型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基于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研究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