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锐
摘 要 以“孝亲”“立德”“处世”“耕读传家”为主要价值导向的传统家风,是沟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好家风的重要桥梁。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对新时代好家风的要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也尤为必要。在新形势下,新时代的好家风蕴含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倡的家风建设思想中,具体体现为新时代的家风与党风政风、修身齐家之中。继承优秀传统家风涵育新时期好家风需遵循以下路径:发挥女性在家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借助新媒体发挥对家风传扬的作用。
关键词 传统家风 新时代 好家风 路径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1]家训传芳、家风蔚然,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道、惟读惟耕”的叶氏祖训,或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曾氏家风,都体现出有家就有家风。家风的载体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家族的家规、家训,另一种是普通家庭父辈(或祖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2]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于有形的家教,才能得以流传和发扬光大。家风对家族的延续、民族的发展至为重要,一言以蔽之,“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3]“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4]
一、传统好家风的内涵及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门楣、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也。家训家风文化在我国古代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文献起源很早,从五帝开始萌芽,经过不断发展,到达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才将家训作为专门一类确定下来。[5]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有着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有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刘向的《戒子歆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戒子书》、陶潜的《与子俨等书》,或是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都是古代中国传统好家训的典范,都一脉相承地弘扬了传统家风的内涵。那么,什么是传统好家风呢?从“孝亲”“立德”“处世”“耕读传家”中可窥一斑而见全豹也。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有著极高的地位,被称为“齐家之本”。《孝经》有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中国传统家风历来重视孝悌人伦的培养与教化:“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6]那么,何为孝呢?即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起于家,推展于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备受推崇,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7]
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文化历来重视“立德修身”,“士之品有三:专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8]《曾国藩家书》教导子女时也曾提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立德,即树立德业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止,此之谓不朽。”立德,在整个封建人伦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它不仅要求寻常百姓要以德待人,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它还要求统治者要推行德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处世”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处世”是一种艺术、哲学,也是一种功夫,良善者可如鱼得水,怡然自得,正如孔子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者是也。它一方面包括处世之则的“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天观崇尚“合和”思想,并衍生出“致中和”的人道观及“以和为贵”的根本价值观,[9]强调“家庭之间,以和颇为贵”。[10]在人伦交际中注重“以和为贵”“乐善好施”“和待乡邻”等。此外,它还注重“忠恕之道”,作为传统文化道德的基本要素,“忠恕”是一种诚实正直、光明磊落、克己尽责以及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11]在人际交往中,强调要推己及人,互相体谅,真诚待人。
作为中国传统家风重要内容之一的“耕读传家”,在百姓中流传久远,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张履祥在《训子语》中道:“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其基本内涵在于“耕田可养家,以立性命;读书可修身养性,以立德性”,而其重要性在于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12]耕读传家的思想是传统社会的一份宝贵财富,其中“耕”要求人勤劳俭朴、勇毅刚强,“读”要求人知书达礼、和衷共济,二者彼此联系,相辅相成,譬如“在中国耕与读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13]总之,“耕读传家”的人文传统历经千年不衰而硕果累累,它既培育了众多人才,又体现了传统家风,维护了社会家庭的美德,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社会的繁荣。
二、新时代好家风的时代特点和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比从前战乱迁徙时代的社会流动性实际上更加剧烈,传统的家风伦理规范秩序被逐渐淡化,人们很少追根溯源,也很少体会家族渊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风这个自古就有的中国特色文化变得越来越隐晦,也更应该被提倡。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尽管世事变幻,传统家风的内涵也发生了历史嬗变,但其核心之精义却一脉相承、历久弥新,传统家风对现代人家国意识、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的培育仍有着直接影响。[14]新形势下,家风的内涵也在社会大环境孕育中不断丰富,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而这其中也饱含着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即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对于个体的人格养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新形势下,更应加强对家风的弘扬,应当时刻铭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5]
在新形势下,新时期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倡的家风建设思想。
(一)修身齐家的理念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习近平的家风建设思想是他对传统中国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入理解与探索的成果之一。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要严于修身、严于律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则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向榜样学习,做好榜样。此外,在提升个体自身修养之后要注重家庭建设,“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需要通过培育优良的家风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16]对于如何践行,习近平在2016年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就曾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4]
(二)家风涵养党风政风
“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和决心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了以八项规定精神等为代表的更加严格的反腐倡廉的‘新常态”。[17]“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主张通过家风的熏陶和教化来培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道德准则。为此,习近平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18]在弘揚新时代好家风的主旋律下,“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3]
(三)家风与优秀传统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良好的家教家风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19]对此,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完备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20]尊老爱幼、推己及人、诚实守信、尊崇法度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闪光点,因而,汲取优秀中华传统对弘扬中国好家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习近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或精神内核,就是在每家每户之中,就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里面。抓家风就是抓住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抓家风就是抓住了社会建设最基础、最接地气的一环。”[21]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22]
三、新时代好家风建立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女性在家风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建立和谐家庭
在传统中国,女性与优良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不论是一心为子创造良好环境而“三迁”的“孟母”;或是勉励儿子精忠报国“刺字”的“岳母”,都与女性有关。因此,女性对自己的社会、家庭角色的定位,对于家风培育的“建设者”地位作用的发挥应有明晰的认识。对此,习近平也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22]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女性,一方面要倡导营造重视家庭、爱护女性的社会氛围,使妇女权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要发掘女性在家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她们对家庭的“压舱石”的作用。
(二)借助新媒体发挥对家风传扬的作用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具有传输效率佳的特性,是弘扬家风不可或缺的媒介。网络、书籍对于优秀家风故事的宣传报道,利用微信制作公众号大力宣传,利用手机APP制作关于家风家教的视频……要让家风家训文化得到有效而深远的传播,就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23]
总之,无论传统文化和人的精神层面发生怎样变化,家依旧是维系所有中国人的地方,中国人一生受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影响,家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每逢假日,家人团聚,家风在温情中传递、熏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作者单位为四川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644021)“中国好家风与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鲍鹏山.家风乃吾国之民风[N].光明日报,2014-02-24(3).
[2] 陆树程,郁蓓蓓.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4-20.
[3] 岳小乔.习近平谈家风[N].人民日报,2018-02-25(02).
[4] 习近平.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2.
[5] 董宇擎.曾国藩家风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6] 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1:19.
[7] 谢青松,赵娟.中国传统家风的家教的传承与核心思想[J]. 2017(6):114-120.
[8] 邹博.中华传世家训(第2册)[M].北京:线装书局,2011:549.
[9] 杨源.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J].理论与当代,2015(05):23-27
[10] 左宗棠家书[M].许啸天,句读.胡翼云,校阅.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11] 刘少航.儒家处世之道及其当代价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4-5.
[12] 李翰章,李鸿章.曾文正公家书(上、下)[M].北京:线装书局,2015:548.
[13]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6.
[14] 周挺.传承优良家风,促进社会和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6):39-45.
[15] 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年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2-18(02).
[16] 陈春燕,李芳.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5).
[17] 王贵超.浅谈“新常态”中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J].管理观察,2016(18):56-58.
[18]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9] 黄铁苗,徐常建.重视家教家风建设的思考[J].岭南学刊,2016(2):121-126.
[20]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1] 施亚波.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及其实践路径研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院报,2016.
[22] 习近平.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N].新华日报,2014-03-07.
[23] 唐湘玉.中华家风家训的传播现状及新媒体传播策略[J].戏剧之家,2017(2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