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新课改最核心的理念,它对于改变传统教学过于追求计划性、确定性的教学现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在探讨“动态生成性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分析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现状以及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简介]倪誉丹(1992—),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原理。(江西南昌 3300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是知识创造再生成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贯穿整个知识生产链,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许多一线教师都试图改变“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着眼于教学的臻至生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内涵发展。而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就是在反对传统教学弊端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它突破了传授既定文化知识与经验的框架,强调师生主体互动的创造性生成,积极主动地将教学内化为师生的“视域融合”,推动与教学的动态生成。然而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中,教师未能全面、准确地把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作用于教学实践,忽略了主体创造和非预设性结果,埋没教学实践中生发出来的隐性动态生成性资源。
本研究通过进入课堂实地观察,并对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当前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说明动态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其次,本研究的对象为南昌市X中学高一的6位语文教师,以及对她们的18堂课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观察和访谈中,发现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未把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有机结合,导致教学目标标准化、教学内容固态化、教学过程硬性化、教学方法静态化、教学评价单一化。要想把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要重新审视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去诠释动态生成性课堂机制。
一、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现状
教学设计需要教师透过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认识、判断和捕捉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推动与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而教师的判断与组织引导渗透整个过程。其次,教学设计作用于教学活动,是教学实践不可或缺的构建点。虽然教学设计不等于教学活动,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设计就像“导航”,引導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而使主客体在此过程中相互碰撞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完善教学设计,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针对此问题对高一的6位语文教师进行了访谈和课堂实地观察,主要从是否具备清晰合理的教学(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弹性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是否具有动态化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否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来对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课堂教学设计强调的是将知识间接以静态不变的结果传授给学生,过于追求计划性和确定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实施状况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教学活动容易形式化;过分强化“标准答案”,抑制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多元理解;师生互动失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线性的讲授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纳状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没有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标准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设置的限度目标为准,过于追求教学目标标准化,按部就班的去完成教学,只注重传输教本教材知识,而遗忘了学生的内在体验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学生不能随意解读课程文本,教师陷入控制课堂教学的局面,缺乏随机性和灵活性,不能有效地激活和开发课堂中的隐性动态生成性资源。
(二)教学内容固态化
教师作为动态生成性教学论者,是起承转合学生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连接点,不能被限定为简单的“知识嫁接者”,而是要将教本知识有张力地生发出新节点。目前,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课堂教学质变的非预设性生成价值,教学内容没有预留思考、想像空间,教师强制主体执行,把预设编排好的内容以线性的方式“嫁接”给学生,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纳地位。
(三)教学过程硬性化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被硬性化,未设置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的场景,缺少学生自学和互学等模块。此外,教师没有预留足够的弹性空间,而是将教学过程以线性的方式,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师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急于完成教学任务,重结果不重过程,教学活动呈现出硬性化的局面。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是线性发展,不重视课堂上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隐性资源,过于追求预设的结果,为完成任务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静态化
教学方法呈静态化,不利于动态资源的生成。以线性的讲授式为主,未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灵活模式,教师注重“结构化、一体化”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纳外部施加的知识,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师讲学听的模式,教师依然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将丰富的动态课程资源有效转化为课堂文化,师生互动失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究性没有得到实质上的体现。应该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价单一化
在知识生发过程中,创建“共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师生双方可持续性发展。教师要培养自我教学诊断的品质,有针对性地给予自省,学生也可通过反思评价手段来自我检验,从而推动教学发展。而在实践中,教学评价呈单一化,教师不关注教学过程只在意结果。同时,注重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活动所存在的不足,也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基于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生成性设计
在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难以给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教学活动设定一个固定的、必须到达的客观结果。应该从整体上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教学目标内化提升为师生双方的生命创生,而不仅限于知识的建构。要从多维度进行教学目标的生成性设计:认知维度的目标、情意维度的目标、静态预设的目标、动态生成的目标、显性的目标、隐性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设计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确定离不开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也必须依据内容。在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内容不是固态化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通过师生双方主体在平等、共生、互动交流的前提下,生发出教学目标以外的知识节点。正是基于这样的灵活性和随机性,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就要关注其生命力和具体的生成过程,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实际联系,不能孤立、片面性地呈现知识。
(三)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设计
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既然过程是创造的,本质是生成的,那么教师要根据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捕捉与利用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推动与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才有可能达成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的生成性设计
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过程而轻结果”,所以对教学过程的构建就是保证其动态生成性、开放性的品格。根据教学需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转换。并注重显性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发掘,要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捕捉和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五)教学评价的生成性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创建“共生评价”的知识生发过程。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师生双方主体共评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外显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自我归因,反思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纰漏,将其内化为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评价观,促进多元化共生学习。教师在反思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找出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当我们运用动态生成性教学理念重新审视整个课堂教学时,课堂也就變得鲜活起来了。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9).
[4]房宏.促进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0,(5).
[5]姜旭英,蔡铁权.生成性教学设计的多维观照[J].全球教育展望,2007,(10).
[责任编辑:黄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