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生
近年来国内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观光游览、运动休闲、水上游乐、疗养度假为代表的湖泊旅游,愈来愈受到旅游者的喜爱。1992年获批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4个是以湖泊为依托的。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推出后,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又有8个是湖泊型的。可见滨湖旅游度假在我国休闲旅游度假类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湖泊和湖泊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滨湖地区在旅游发展模式上有着自身的特色,本文以宿迁骆马湖为例,探讨滨湖地区休闲度假旅游的规划开发策略。
1.1.1 滨湖旅游的定义
从旅游供给者来说滨湖旅游是利用湖泊富于变化的水文形态、生动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积淀和相关的游乐设备设施,向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产品,是以体验湖泊特殊景观环境和进行以湖泊为依托的各种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经历[1]。滨湖旅游涵盖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文化教育、高端商务、农业体验等多重要素。
1.1.2 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作的安排。
1.2.1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国内关于滨湖旅游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代表性的有《湖泊型旅游度假区规划》,以“浙江省淳安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研究了滨湖旅游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了借鉴[2]。
龚天香和张天宝提出城市滨湖地区的规划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追求城市滨湖地区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的统一,促进城市本地服务功能与旅游功能的和谐,注重功能复合,谋求宜居宜游[3]。吴必虎关于区域旅游规划提出了经典的1231工作模式[4],即确定1个发展目标,进行资源和市场2个基本分析,做好吸引物及产品、接待设施和服务、整体旅游环境建设3个发展板块设计,构建1个支持系统,这套1231工作模式对当前的旅游发展规划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1.2.2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国外旅游度假起步较早,关于滨湖地区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成熟,并已开发建成许多国际知名的滨湖旅游度假区。如1997年Dean Schwanke等著有《度假村开发手册》(Resort Development Handbook)一书,为旅游度假区开发研究的经典著作。Margaret Huffadine于2000年著有《度假村规划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Resort design planning architeture and interions)一书,对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2.3 国内外滨湖旅游的开发状况
1.2.3.1 滨湖旅游的开发模式
滨湖旅游的开发模式与湖泊资源的类型和等级密切相关。常见的开发模式主要有5种,分别为:综合旅游开发模式(如瑞士日内瓦湖)、观光旅游开发模式(如美国尚普兰湖)、度假休闲疗养开发模式(如日本芦之湖)、体育训练及水上运动开发模式(如法国安纳西湖)、科普探险旅游开发模式(如英国尼斯湖)[5]。目前,国际上滨湖旅游的主要开发模式以前3种类型为主。本文选取这3种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1.2.3.2 国际滨湖旅游典型案例研究
1)瑞士日内瓦湖。日内瓦湖位于瑞士西南部和法国东南部之间,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最大的湖泊,面积581km2,其中347km2属瑞士,234km2属法国。日内瓦湖旅游成功开发有3个特点:1)注重湖泊生态保护,法国与瑞士进行联合水质监测与管理,保障水质条件;2)强化空间互动,实现“山、水、城、乡”一体化,联合阿尔卑斯山和周边特色城镇古迹开发旅游产品,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湖泊旅游区;3)互为借势,日内瓦湖区将瑞士巧克力、军刀、手表等驰名世界的工业产品有机地融入旅游发展中,同时依托日内瓦的国际会展业为湖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总体来说,日内瓦湖区凭借自身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交通条件,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多层次产品体系,满足游客观光、休闲、运动、度假等不同需求,是综合旅游开发模式的成功典范。
2)日本芦之湖。日本芦之湖是40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破火山口湖,海拔725m。环湖一周约18km,湖水面积6.8km2,最深处达40.6m,周围温泉资源丰富,是度假旅游与疗养的胜地。1)芦之湖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多类型的旅游休闲空间,为游客疗养、度假及游览观光提供多样化的体验。2)深度挖掘日本近现代的艺术资源,积极引进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美术馆与博物馆,提供艺术与休闲的生活方式,与周边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打造极具特色的度假休闲环境。同时在不影响整体景观美感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与滨水旅游地产项目有机结合,全方位打造度假旅游的良好氛围。
3)美国尚普兰湖。尚普兰湖位于美加两国边界,是美国第六大淡水湖。尚普兰湖旅游发展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自然景观资源与地域人文资源的有机融合,强调对自然环境的轻介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部做到了生态环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保生态型观光湖泊。环湖地区根据条件不同,形成了岛屿度假、湖滨度假、森林野营等多种旅游方式,并通过不同的线路组合,合理将自然景观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内涵相融合串联,使人在感悟自然之美时,又能获取丰富的地方历史信息,得到多重体验。
1.2.3.3 中国滨湖旅游开发状况
目前中国湖泊旅游发展水平总体不高,且不同地域的湖泊旅游发展阶段也不相同。中国滨湖旅游度假区主要位于江淮中下游,这与淡水湖集中分布的区域相吻合。该地区湖泊旅游较发达、业态丰富,整体发展程度较高。其他湖区则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域发展水平,旅游发展多处于观光湖阶段。
尽管中国滨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已进入较快发展的时期,但普遍存在着水环境污染、地域文化利用不足、休闲度假产品雷同、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度假市场开发层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休闲度假设施不完善等问题[5]。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坐落于被乾隆誉为“第一江山春好处”的酒都花乡宿迁市,地跨新沂、宿迁两市结合部,直线长27km,平均宽13km,总面积375km2。本项目规划范围为宿迁市湖滨新区,总面积为448km2,其中水域面积为216km2(图1)。湖滨新区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依山傍湖,气候温和湿润,水域滩涂广阔,地势平坦。区内生态环境优良,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滨湖旅游度假得天独厚的条件。
2.2.1 优势条件
1)骆马湖自然条件优越。骆马湖的水多来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宿迁市没有工业污染企业,因此湖内水体清澈透明,达到地表二类水的标准[6]。骆马湖是苏北水上湿地保护区,也是南水北调重要中转站。湖中鱼类多达56种,湿地现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4种。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对骆马湖发展生态旅游十分有利。
2)环湖旅游资源丰富。骆马湖旅游资源现状景点50余处,其中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4处,三级景点20处,四级景点8处,水景9处,形成以骆马湖为核心,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生态游憩价值的资源体系(表1)。
2.2.2 制约因素
1)生态下滑,缺乏统一保护。随着骆马湖区域社会经济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骆马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水质由二类水变为三类到五类之间,主要的污染源为上游沂河及运河带来的城市污水以及采砂、围网养殖带来的人为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导致水质下降、生物栖息地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2)特色资源利用不足,同质开发,缺乏新意产品。骆马湖水上特色资源、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大多以观光为主,利用方式单一。骆马湖景区现在已开发了包括湖滨公园、骆马湖动漫王国、宿迁欢乐岛在内的休闲娱乐景点(图2)。各景点散点开发,缺乏联系,着重服务业和地产业等经济领域的开发,缺乏具有文化特色、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
3)环湖交通未成系统。由于骆马湖地跨新沂、宿迁两市结合部,目前尚未形成环湖游线,游览道路不成系统,游览线路不通畅,缺乏相应的接驳道路与城市道路系统衔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湖旅游的发展。
1 规划范围Planning scope
2 环骆马湖旅游项目分布现状Situ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projects around Luoma Lake
表1 环骆马湖片区风景资源评价表Tab. 1 Evalu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around Luoma Lake
2.3.1 目标市场
通过数据分析对宿迁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研究,基本形成了四大市场区域,分别为以宿迁市及苏北都市圈为主的1h通勤圈的基础市场,以淮海经济区及长三角为主的4h通勤圈的核心市场,京沪高铁及滨海大通道沿线站点城市区域的拓展市场和中国其他地区及欧美地区的机会市场(图3)。
2.3.2 市场需求
苏北市场旅游休闲需求正日益扩大,虽出现较晚,近期增长会较为缓慢,但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对宿迁和徐州本地居民旅游动机分析可以看出,苏北地区居民旅游更偏好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特别是具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项目(图4)。
淮海经济区人均GDP 4 700美元,淮海市场休闲旅游快速发展,正步入成熟的休闲度假时代。淮海居民偏爱的旅游产品为休闲度假型、观光型及文化体验型。随着淮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商务会议结合美食购物类的产品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增加(图5)。
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超10 000美元,全面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旅游具有3方面的特征:1)消费能力强,更在乎环境的优雅、设施的品位,休闲过程中强调身心的休憩、享受天伦及自然之乐;2)“一地滞留” 和“第二家园”的休闲旅游方式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3)长三角地区商业交流频繁,会议、展览活动众多,商务会展旅游必然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图6)。
2.3.3 市场定位
基于客源市场形成三大圈层区域,分别为基础市场——苏北本地及淮海经济区,核心市场——长三角地区,拓展市场——环渤海及珠三角;远期将面向全国,并瞄准欧美亚太国际市场。
2.4.1 以水资源保护为前提
滨湖地区旅游规划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坚持生态优先原则[7-8],良好生态水环境是最具魅力的天然旅游产品,因此保护骆马湖水资源环境是滨湖地区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针对骆马湖采砂及围网养殖对湖区生态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的问题,首先应采取严禁采砂和有计划减少围网养殖的措施,实行退渔还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骆马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水污染,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一流的水生态环境。
3 宿迁客源市场分布分析Tourist market distribution in Suqian
4 苏北旅游市场需求分析Tourism market demand in North Jiangsu Province
5 淮海经济区旅游市场需求分析Tourism market demand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6 长三角旅游市场需求分析Tourism market deman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其次,针对滨湖开发及入境水水质污染的问题,依据《宿迁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规定》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圈层保护;并在入湖口处及沿岸,结合鱼塘与水田设置农业湿地,对沂河中运河进行净化,提高入湖水质。
第三,针对环湖地区大量开发导致生物栖息地减少和多样性降低的问题,规划构建核心栖息地间的连通廊道,并在重要地区引入乡土植物斑块,强化边缘效应;利用沟渠系统,结合林网强化与周边生境的联系;恢复骆马湖沿岸的边滩湿地及林地,构建湿生植物群落,营造多样的生物栖息地。
2.4.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旅游规划而言,市场需求是规划的指引,它直接决定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以及资源环境怎么利用。因此骆马湖地区旅游发展规划首先要尊重游客的需求(即市场需求),遵循以市场需求为指导的原则,才能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开发出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以保证该地区有稳定的客源市场。
2.4.3 以高点定位引领地区发展
1)发展定位。根据骆马湖地区的现状条件和未来发展的市场定位,可将其定位为集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旅游度假区,以大湖风光、生态乡野、自然山林、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美食度假为特色,具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居住生产、教育科研、田园观光、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的国内一流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2)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的塑造是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对打响旅游品牌,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有裨益,有时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骆马湖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发展情况,可将骆马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形象定位为“大湖林海共揽胜,休闲养生度假地”。这一定位突出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即有大面积的水域风光(骆马湖)和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资源(占地12.7km2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地仅相距3.5km,地理相邻,优势互补,同时又有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赛、高尔夫球场、马术俱乐部、三台山骆马湖音乐季、晓店温泉等特色运动休闲养生项目。这些是骆马湖地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2.4.4 深度塑造旅游品牌产品
依托现有资源,搭接创新文化,塑造品牌产品,形成“品牌主打产品——人气汇聚产品——市场培育产品——基础配套产品”完善的产品分级体系(图7)。七大品牌产品包括以水上运动专业训练和水上休闲为一体的水天一色运动联盟,以自然山水观光和文化艺术体验为特色的三台山森林公园,利用现状温泉资源打造的商务养生项目晓店温泉健康城,集多种休闲业态于一体的都市游憩度假区运河文化城,为场地整体提升品质的精品休闲度假地戴场悦榕秘境,在皂河古镇打造长三角地区第一家以科技为手段、以青少年为主要客群的未来水世界。
7 产品分级体系Product classification system
8 功能布局规划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9 道路交通规划Road traffic planning
同时,围绕民俗文化、运动和赛事、音乐艺术、健康养生度假休闲生活方式四大主题,策划5个专项节日和活动:皂河古镇庙会(2月)、骆马湖开渔节(4月)、骆马湖国际生态四项赛(8月)、三台山骆马湖音乐季(10月)、温泉SPA养生节(12月)。
2.4.5 合理进行空间布局
1)功能布局。旅游空间发展依托现状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策划形成八大功能片区(图8),包括乡间野趣休闲的循环农业基地片区、围绕皂河古镇和运河文化的皇家运河古镇片区、以骆马湖湖面及滨湖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水天共览湖区、以三水并流景观和运河船业文化为特色的三水并流景廊片区、侧重滨湖娱乐休闲度假的文旅律动水岸片区、以湖滨新城为主体的科技慢活新城片区、以三台山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森林商务公园片区和依托现状田园基底的大地艺术田园片区。八大片区共同实现了城湖空间融合、产品融合和城湖共荣。
2)交通规划。环骆马湖交通规划在完善每种交通方式相关设施的基础上,注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衔接,形成“外联、内环、慢体验”的交通组织模式。
骆马湖旅游内部交通体系主要是“1环+3环”:“1环”即骆马湖环湖观光环;“3环”即西部皂河黄墩片区环路、中部京杭运河片区环路和东部湖滨新区片区环路。通过以上4条内环路,将整个旅游区串联到一块,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图9)。
中国湖泊旅游地是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由于中国休闲度假旅游起步晚,因此依托湖泊开展休闲度假旅游在国内发展并不成熟。宿迁骆马湖正经历着从观光湖向休闲度假湖转型的观望期、彷徨期和准备期,并存在湖泊生态环境恶化、旅游度假产品开发不足、空间组织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度假旅游市场的需求。规划需要兼顾其保护与开发,突破传统的技术手法,开拓新的思路。
1)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价值取向、规划内容及方法等方面以生态学为指导,在强化对湖泊生态功能保护的前提下,以高点定位引领地区发展,合理有序安排休闲旅游功能空间。
2)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主题特色产品体系的开发,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和引入外来资源,形成主题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3)梳理城湖功能互补、空间融合的关系,注重湖泊与城市的有机深度融合,使环湖地区成为城市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代和谐共生的空间。
注释:
图1底图引自宿迁政区图;图2、7~9由作者自绘;图3~6引自《宿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