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利峰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面瘫也称之为面神经炎,这种病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临床上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嘴眼歪斜、口角下垂、眼裂扩大,同时存在有面颊动作不协调和不灵活等一系列的症状[1]。导致这种病情发病的因素相对较多,因为神经原性、血管功能不全、感染性病变、耳源性病变或者代谢性障碍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病情发病。对于这种疾病进行分型,主要包括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因为面瘫发病相对较快,病情发展比较迅速,所以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威胁,也制约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对于面瘫这种病情治疗的时候治疗的方法较多,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治疗特点,所起的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此的主要分析选择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于面瘫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且将相关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面瘫患者,共选择78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2.5±13.1)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3.2±11.4)岁。对于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患者均被确诊为面瘫患者,诊断符合《面神经麻痹》以及《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学》当中关于面瘫的诊断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检验,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为患者进行西医治疗,采用抗病毒药联合糖皮质激素,阿昔洛韦0.5g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5 d,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5 d,逐渐减量至停用,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如下:为患者采用一次性的无菌针灸毫针和艾条对患者进行治疗,针灸的规格为0.3 mm×50 mm。首先为患者进行选取穴位,患者主要选择的穴位为四白穴、下关穴、颊车穴、攒竹穴、合谷穴、地仓穴、迎香穴、阳白穴、颧髎穴、翳风穴。为患者进行合谷穴位选择的时候,患者需要选择健侧位,而其余穴位取穴选择患者的患侧位。配穴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相关症状为患者进行穴位的选择和匹配,比如说如果患者存在有鼻唇沟平坦的情况,就需要增加迎香穴为患者进行干预,如果患者存在有人中沟歪斜的情况,就需要为患者配合选择采用水沟穴,如果患者存在有眼红、迎风流泪的情况,需要为患者选择采用睛明穴,如果患者存在有舌头麻痹,味觉减退的症状,需要为患者选择廉泉穴,而患者如果存在有颏唇沟歪斜的情况,那么需要为患者配承浆穴,而患者如果是素体羸弱的话,需要为患者配曲池穴和足三里穴。患者首先选择仰卧位,采用75%的酒精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同时采用毫针对患者的各个穴位进行针刺,得气以后每隔10 min为患者进行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以增强针感,并且进针以后留针大约30 min,对患者在进针的同时点燃艾条,并且选择采用针灸架作为支撑,在距离穴位大约3 cm的地方对患者的翳风穴和下关穴进行艾灸,在穴位处出现了红晕作为标准。每日为患者进行针灸1次,连续为患者治疗18 d作为1个疗程,之后患者需要休息1周。
1.3 效果评价:临床对于病情评价的时候常常会以四个标准进行,分别是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如果患者治疗以后,鼓起腮吹风,不存在漏气情况,额纹口角对称,患者不存在有食物滞留,患者闭眼的时候,皱眉恢复正常,表示患者治疗痊愈;患者如果治疗以后,闭眼皱眉等,基本都恢复正常,部分存在有食物滞留情况,额纹和口角基本对称,表示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皱眉、口角、和闭眼以及额纹等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表示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治疗以后,相关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患者病情存在一定的加重趋势或者恶化,表示患者治疗无效[3]。
1.4 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对于所有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最高分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H-B面神经功能共2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调入统计学软件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3.0,所有涉及到的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37例,治疗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28例,治疗有效率为71.79%,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侯积分和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之前,两组患者没有明显的差异,治疗以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s)
项目 n 中医证候积分 H-B面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9 43.5±2.6 15.2±1.5 15.2±1.8 9.0±2.1对照组 39 42.8±3.8 24.9±2.6 15.6±2.8 14.2±1.6 t - 6.1345 0.2154 6.8245 0.6312 P - 0.0912>0.05 0.0105<0.05 0.0874>0.05 0.0118<0.05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医主要认为面瘫是因为风寒邪毒侵犯阳明经络阻碍经络的运行,使患者气血不利,进而导致经脉拘急,最终发展为口眼歪斜等症状。中医临床对于这种病症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对患者进行解肌通络,还要进行散寒疏风。
从中医针灸治疗的角度来看,针灸对于这种病症的治疗具有较长的历史,在黄帝时期就有针灸治疗的记录。针灸治疗面瘫的时候,能够调和阴阳,还能有效的疏通经络,可以对患者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这种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灵枢•经筋》中对“面瘫”的论述“足之阳性、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师”。《诸病源候论》中对“面瘫”的论述。这种病情初期主要是一种炎症和水肿期,所以治疗的时候应该消除患者的水肿症状,为患者进行消炎处理。针灸的过程当中需要浅入,注意应该对于患者刺激的强度进行把握,不能够过大,只要能够激发经气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患者在稳定期的时候,用常规的针刺稍稍的增加针刺的强度,联合推拿方法促进患者面部经络和血气的流通。在恢复期为患者选择采用电针加推拿方法,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因此治疗的时候可以为患者选择分期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选择针灸方法对患者,合理的选择穴位,经过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能够证实针灸治疗的价值。也充分的说明对于面瘫的治疗的时候,应该本着“扶正祛邪”原则,以便于疏通患者体内的阳明经脉和少阳经脉,促进血气的调和。对于面瘫患者,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能够增强体内和全身组织的代谢功能,加速了患者的血液循环,也能对于面部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综上所述,临床对于面瘫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选择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情况,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