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超 严 莉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输血科,重庆 402260)
肿瘤患者多会因为手术创伤或者是肿瘤组织侵犯到大血管,导致大失血现象的出现,因而患者需要大量输血,以有效维持正常的血容量与血液携氧[1-2],防止出现失血性的休克,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3]。本次就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并以大量输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之后的临床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并进行了大量输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0例患者男性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龄均在26~80岁,平均年龄为(58.4±3.6)岁。此次研究对象均是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24 h之内输入红细胞悬液≥10 U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输血之前24 h内与输血之后24 h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实验室检查。此次研究排除由于病症与药物对于凝血、血小板与肝肾功能检查的影响。
表1 40例患者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情况、凝血功能与血清总蛋白情况比较(±s)
表1 40例患者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情况、凝血功能与血清总蛋白情况比较(±s)
时间 例数 血小板计数(×109/L) 纤维蛋白原(g/L) 血清总蛋白(g/L)输血前 40 187.6±8.4 2.7±1.2 60.8±8.6输血后 40 114.6±45.6 2.0±1.0 40.6±8.9 t-9.96 2.83 10.32 P-<0.05 <0.05 <0.05
表2 大量输血之后血清电解质浓度情况比较(±s,mmol/L)
表2 大量输血之后血清电解质浓度情况比较(±s,mmol/L)
时间 例数 血清钾 血清钙 血清镁输血前 40 4.2±0.6 2.6±0.2 0.8±0.2输血后 40 6.4±0.2 2.0±0.1 0.6±0.1 t-22.00 16.97 5.66 P-<0.05 <0.05 <0.05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后24 h内实施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与电解质检测,检查仪器:血小板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四项检查采用血凝仪,肝肾功、电解质采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查[4]。
1.3 观察指标:观察各患者输血前后检验指标的临床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不同检验项目数据进行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输血之前比较,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蛋白、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指标明显降低,二者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酸中毒、低体温与凝血功能障碍多是大量输血患者导致死亡的三联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大量输血会致使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5]。肿瘤患者多数处在高凝的状态,强凝血功能肿瘤患者通过大量输血之后,凝血功能会改变[6]。
欧迪鹏[7]等的研究显示,通过大量输血之后,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会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有两点:第一,主要是止血过程当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第二,输入大量悬浮红细胞没有及时补充患者血浆与血小板,致使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因子稀释降低。另外,在患者失血与输血过程当中,胞质素原会被激活成胞质素,致使纤维蛋白原进行过度溶解,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大量输血的患者需要及时对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并且要特别注意在大量输血之后,患者由于体温降低,致使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现象,从而血浆、冷沉淀与血小板制剂在大量输血过程中的运用应引起重视。有关研究显示[8],在血小板计数<60×109/L含量的情况下,需要对血小板进行及时补充。因为血小板计数会有消耗性降低与应激状态脾与骨骼释放的作用,因而不会简单的由血小板计数结果判断是否有血小板缺乏情况的存在。另外临床上单单监测血小板计数还远远不够,因为血小板功能降低也会导致出血现象[9]。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与输血之前比较,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计数(114.6±45.6)×109/L、纤维蛋白原(2.0±1.0)g/L、血清总蛋白(40.6±8.9)g/L、血清钙(2.0±0.1)mmol/L、血清镁(0.6±0.1)mmol/L指标明显降低。输血后血清钾(6.4±0.2)mmol/L指标明显升高。说明大量输血之前实施临床检验指标检验,能够有效对肿瘤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判断观察,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药物治疗。而在血清钙、血清镁、血清钾方面观察,输血前血清钙、血清镁含量要明显高于输血后,血清钾输血前要明显低于输血后,且二者间数据差异明显。电解质紊乱属于大量输血常见并发症症状。主要是因为大量失血会致使大量输血之后血清镁的浓度大幅度降低,虽然低镁属于大量输血过程当中较为常见现象,但是低镁并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输血后血清钾含量高的原因主要是保存红细胞会使用枸橼酸钾,并且在保存的过程当中红细胞会遭受破坏,并且释放出钾元素,因而会导致血清钾高的现象。本次研究在血清总蛋白指标情况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后,其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明显降低。说明肿瘤患者大量输血过程当中采用临床检验指标检验,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促进患者的治疗与会恢复[10]。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在大量输血治疗过程当中,及时对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与电解质水平进行监测,能有效预防与治疗大量输血并发症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