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波
摘要:预习单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课前作业。预习单中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建构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关键要素。预习单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导学、导思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预习单的设计要基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设计;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3-0019
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学各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习的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课前的预习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预习单是一类引导学生预先学习的作业内容,它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拆成一个个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点和引申点,来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预先学习。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预习单呢?
一、阅读调查预习单——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调查等方法去收集资料,了解与课堂新知有关的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比较抽象和乏味的,在课堂上学生对很多数学名词概念的意义理解是不够的,学生可能一节课下来就因为这样的一个数学概念意义而不理解整堂课的内容了。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单元内容时,笔者首先布置课前预习单,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克、千克、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第二个问题是调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资料。部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3个单位都是质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还有他们的英文表示,有些学生还了解到这3个单位之前的进率是1000。第二个问题,学生有向自己家长调查的,也有自己查阅电子资料的,有些学生甚至找到了克、千克、吨的数学趣味故事。
这样的预习让学生充分地联系了生活,对所学的知识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调查,本来学生对克、千克、吨这些质量单位缺乏认识,现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向其他学生介绍克、千克、吨与斤、公斤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让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这类型预习单的设计策略主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一旦他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我们设计的预习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动手探究预习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这类预习单主要涉及图形和几何的内容,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学习内容时都需要联系、借助一些教具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每个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不同的,有些同学对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接受能力较强,有些则较弱,如果只依靠课堂的操作探索往往还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让学生亲手制作,亲身体验更能促进知识的理解,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应用,更是学生对自我能力,情感自信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前,笔者布置了如下预习单:第一点阅读课本中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资料,找一找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二点自己设计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将图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记录下来。第三点你觉得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最重要是研究哪方面呢?由此看来,在学生探究新知时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猜想提供了驗证的支撑点,并减少了在课堂上的不必要时间。结合预习单,教师透过学生的思考了解班级的学情,在教学时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边探究、边思考、边发现,从而了解新课学习的知识目的,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因此,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我们设计的预习单的对象是学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提高其学习的主体性。首先要重视学生预习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预习中,学生各自凭着自己的经验,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收获各自的理解,课堂中,通过意见的交流,合作的探讨,实现对知识的全面发展,这样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三、迁移复习预习单——体现学生学习层次性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整理,以激活某些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和迁移做好铺垫。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各个知识点都按一定的内在联系方式联系着,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迁移和整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一个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先利用课前的时间完成预习单,在教学《方程整理复习》时,设计的预习单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是回顾与交流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什么叫解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解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第二是巩固应用,在课前先让学生尝试做几道典型的题目,帮助学生梳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及相应的应用解决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跟着教师提供的材料整理,再慢慢地掌握知识整理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和经常整理反思的习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学习新知。
总之,一节课的预习单,既要能围绕所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简明易懂,学思做相结合,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又要能与课堂的教学程序相吻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蒋银花.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J].中国教师,2010(12).
[3] 严育洪.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J].中小学数学,2007(12).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鲍四小学 3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