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梅
摘 要: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核心学科,但是受限于场地、体育设施、课时、活动规模等的限制,现在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并不高。而且据权威统计监测的结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肥胖率和视力不良率都在逐步攀升,这与小学生缺乏运动有很大的关系。从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究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提升小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兴趣;引导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耐受力、合作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这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初衷,也是新课标的核心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青少年的饮食品质更是直线上升,但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却没有实现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变成了“沙发豆”“低头族”“电玩控”;房屋越盖越多,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在家长保护心理影响下,孩子们户外活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学校本身体育课时有限,教师教学手段传统,学生运动的兴致也不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运动设备准备不充足。多种因素影响之下,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大打折扣,体育教学推进困难。
一、体育游戏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内容,游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1.游戏模式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相较于枯燥的运动模式,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体育课堂上引入多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更容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摆脱枯燥的理论传授,在标准运动的基础上结合舞蹈、健身、游戏的理念,将走、跑、跳、投等身体练习赋于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中,例如“双脚猜拳”“蛙跳荷叶”等,使小学生更容易参与,而且游戏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促进其心智开发。
2.体育游戏扩大了体育课程的外延
体育游戏并不受限于枯燥的、分离的、简单的肢体锻炼,在体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体能、智能、技能,可以同步发展运动技能,身体协调,脑力思维,灵巧躲避,团结协作等多项身心智能。精心设计的一次体育游戏是社会实践、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的综合过程。此外,优秀的体育活动不止课堂上适用,课下学生也可以聚在一起游戏玩耍,回家之后也可以和邻里亲朋互动参与,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扬了运动、健康、快乐的体育精神。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应用
游戏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普遍行为,而且游戏本身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借助体育游戏增强小学生的锻炼意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借助体育游戏提升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练习的最佳状态,体育游戏与常规技术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促进学生的跑、跳活动能力。单纯的常规技术讲解教学中,学生容易比较烦躁,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而在常规教学加入体育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表现积极,这也充分体现了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魅力。例如“木头人游戏”,这个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对人数也没有具体限制,既可以分组实施也可以多人一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规定瞬间动作,如喊木头人瞬间扎马步,这样既复习了动作,又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2.借助体育游戏创新课程内容
小学体育的课时有限,因此很多老师会觉得技术教学教得快,忘得更快,借助体育游戏,教师可以把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边学边玩,课下还可以在游戏中复习动作。如篮球运动有很多技巧,传球练习男生参与热情还比较高,女生则不擅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把足球与沙包运动巧妙整合,把传统的“丢沙包”运动引进课堂,不过我们采用“丢篮球”来代替,让学生在传球、接球、躲球中学习和掌握运球技巧,而且这项运动可以引入竞争模式,让大家三五分组,采用积分制形式,增加大家运动的积极性。
3.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性
紧张沉闷的课程学习之后,小学生通过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释放自己,而且体育游戏本身也具有多重教育性,通过体育游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可以使学生以较轻松的心态看待胜负,培养学生诚实、坚毅、机敏的健康个性,以及关心集体,关爱他人,融洽合作的团队意识;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应急思维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任务接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
体育游戏是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同时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天性可以得到释放,一动一静、一跑一跳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逐步提升。借助游戏的互动性把学生拉进运动过程,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借助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态度,并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陆晓东.构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2).
[2]张振权,汤郑琴,叶丽静.以赛促学 以学促效:比赛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有效学习实践探索[J].體育教学,2017(1).
[3]张冬莲.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7(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