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专注的大脑”

2018-09-11 07:26:44岳会英商圆玉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8期
关键词:手机游戏陪伴大脑

■文/岳会英 商圆玉

周末小聚,谈起孩子,朋友们都是一脸的担忧:

“孩子都放假了,天天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愁啊!”

“没错,吃个饭,出个门,也是和手机形影不离的。”

“关键是还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

假期是每个孩子最期盼的时光,他们可以自由享受这份假日里的悠闲。然而在各种兴趣活动之外,孩子与手机、电脑形影不离却成为一种假期症状。

之所以称之为“假期症状”,是因为这是病态的。我们都知道正在蓬勃兴起的移动革命通过持续干扰使得我们阅读与思考的“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具体来讲,人在互联网的“溺爱”下,许多优秀的能力与习惯在悄无声息地被吞噬、磨灭,我们已经不可抗拒地深陷其中:饭桌上,人们各自沉浸于自赏自怜的手机天地;地铁里,人们低头享受着电子世界的丰富与多彩;孩子自我放松的闲暇时光也与之相依相伴……互联网无孔不入地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却毫无征兆地一点点消融了难能可贵的专注。

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有多少能经得起互联网的诱惑与干扰。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2岁的孩子由于长时间沉溺于手机游戏,部分机体功能已沦为较低水平,视力严重下降,学习无法专注,注意力很难集中,正常的生活学习受到了严重影响。然而对于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家长视而不见,为了让孩子“安静听话”,把“手机”扔给他们当玩具的情形比比皆是。四五岁的孩子玩起手机游戏竟然比一个成年人还要熟练,更有甚者居然可以一个下午一动不动地抱着手机玩游戏。智能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影响让我们唏嘘不已,担忧不已!

有调查说,“现在孩子的成功源于3%的努力和97%不被互联网分心的能力”。从幼儿期加强培养,让孩子们减少对互联网的依赖,不失去与生俱来的对信息“深加工”的能力是每一个家长和教师的责任。这种责任源于从小的引导与培养,源于氛围与环境的熏陶与积淀。身为父母,既要学会智慧引导,陪伴孩子感受高科技的迅捷多姿,又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拥有静默式的专一。说实话,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家长的榜样作用发挥得不好。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有多少父母可以放下手机,又有多少父母可以将“放下”持之以恒。现在的孩子受到的外界干扰与影响太多,如果回到家依旧没有一份“书香恬静”,他们怎么可能不分心,怎么能做到沉下来,静下去?

互联网走入生活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我们在享受这份网络世界带来的便捷和多元的同时,也应该留一抹自然的原生态空间给自己,给孩子,给我们专注的大脑。

猜你喜欢
手机游戏陪伴大脑
陪伴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04:34:52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10 23:59:17
陪伴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6
让手机游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渠道
传媒评论(2018年3期)2018-06-21 08:16:28
手机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