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保障教学正常进行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自颁布以来得到了各級教育部门的重视,在我校即将开展的校内专业评估工作,也重点强调了将新《国标》作为本次评估的指导标准,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本文借助一些指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如何加强教学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教学管理;国标;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始终是国家关注的核心,2018年年初,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由此可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经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从职能、内容到地位、作用都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下,准确及时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就成为高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当前,院系教学管理队伍相对薄弱,要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认识,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已成为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不重视,工作不主动
教学管理干部平时工作事务繁杂,工作量大,但他们的工作只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己融入院系日常工作中,很难独立地做出大的工作成绩。加上一些高校重教学、轻管理,对教学管理投入不足,往往主观认为教学管理工作就是一线教师的“保姆”、上级主管部门的“传声筒”、学管工作的“信息站”,其主要工作就是帮老师排排课、帮学生查查成绩再加上安排好考试和教学检查,仅此而己。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日复一日,本只应该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很小一部分,却因为缺乏思考,管理效率低下,导致占据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使得有些想法难于实现,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长远观念和职业荣誉感,工作不安心,工作积极性较低,久而久之教学管理工作就了教学事务性工作的代名词,维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就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最高标准。
(二)管理制度相对滞后,管理体系不建全
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据学院教学特点和规律而制定的。而当前有些制度己经严重脱离实践,面对学科专业建设的不断调整升级、用人单位要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对于学生影响的不断加剧,很多教学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要求,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师教学管理的制度相对滞后,随意度较大。
举例来说,实验课程缺乏制度约束,授课内容随意,评价体系不严谨,教学效果难考核等;再比如说教师请教调课流程不合理,信息的时效性差,应对措施不及时,从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被动。总体来说管理制度的不建全和相对滞后,阻碍了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落后,教学管理水平低下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计划启动的大背景下,2002年国内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清华、复旦等一大批名校为首的高校开始了以整体规划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已经实现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务管理、学校运营一网通,基本可以保证整个学校教学秩序平稳运行,保证教学与运行环节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同时还能为高校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办学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材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控和分析、统计和预测,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信可靠的数据来源。此外,还应辅以如网上查询系统、在线考试系统等服务系统。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其信息资源和工作流程基本是与其他系统相割裂的信息孤岛,并没有真真实现信息流和工作流的全覆盖,由此带来的管理效率低下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仍然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很难落实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虽然,我院目前已经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了电脑,基本实现网络办公,但模块单一,信息相对“独立”,缺乏与其它相关职能部门衔接与交互,离教学管理信息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此,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超越眼前工作进行创新则成了一句空话。比如,流程审批和信息查询还仅仅只是停留在PC端,显然无法满足管理工作办理的实时性,这就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就本次教学质量《国标》的推进工作,在我校即将开展的6个专业校内评估中已经有所要求,但是其相关要去仅仅在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中有所体现,任课教师和学工的认知度并不高,其与之相关的信息也难以有效传递。虽然已经下发相关材料,但是对《国标》的认知和理解还远远达不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二、加强我院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规划、轻事务重管理
我院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充分认清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出台相应的措施,认真抓紧抓好。要认真分析查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与学院办学定位的差距,制订出教学管理队伍的近期、中期、长期的建设规划。
教学质量新《国标》中对于教学中的各项指标都进行了详细的表述,而且都是与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挂钩,所以轻事务而重管理的思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国标》为导向,充分理解《国标》要求,才有可能制订出适合我院自身实际情况且合理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考核体系。一般情况,对教学管理的考核包括队伍结构、管理研究和质量监控三个方面,考核的总权重为2,关于教学管理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考察的要点如表1。
(二)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虽然,教学管理人员占教职工的比重较小,但他们不仅要进行教学计划管理、教育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还要与教师、学生及有关部门沟通交流,搜集各种教学管理信息,提供教学管理咨询等,是院系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他们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评估工作的主要单位,教务相关部门的信息传递就仅仅停留在《国标》材料层面,就其专业建设的相关信息资源以及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资源甚少,信息共享不充分。以我院将要参与本次评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在《国标》中对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都做了明确要求,特别对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同时,明确了各专业类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等要求。但是对于要求中各项指标参数的理解、教师基本要求的解读以及统计口径和判定原则,都有待于进一步理解,以保证课程实训的合理安排、专业教师的合理调配以及实验设备材料的高效配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对专业建设和评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完善我院教学管理制度,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根据我院实际教学情况,建立建全教学管理制度,时刻关注我国乃至国际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补充完善,以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实践教学。与些同时应努力提高势行力,狠抓制度的落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5个子系统组成。这是一套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责权合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新《国标》的质量评估。
三、结语
首次颁布的《国标》还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严格做到质量有底线,特色要发挥;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对于人才培养已经不单单只是质量要求,等重要的是市场和行业的需求;三是既有“定量”又有“定性”,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方向要求,同时注意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学校教学正常、顺利以及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其工作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特别是面对“保底不封顶”的考核体系,教学管理的工作空间将更为巨大。
同时,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为教师、为学生、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我院领导还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前瞻性的管理制度。真正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使我院真正走上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宇霞.教学管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管理与教育),2007年第17期.
[2]王瑛.我國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化若干问题探讨[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4年版.
[3]洪璋.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5(4):85.
[4]王丽.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6,18(2):69.
[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