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时短高效成为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生成高校课堂,做到学生认知提高和教学质量提升,是每一名化学教师应尽的义务。那么,怎样才能生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生成;化学;高效;教学
一、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师生心灵交融,共融于化学
(一)师生心灵交融,就要做到老师真心关爱学生,学生真心喜欢老师
知识在爱中生成,能力在爱中培养,互动在爱中升华,任务在爱中完成。为此,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用无私的奉献感召学生。从而让学生敬爱老师,愿意听,乐于学。能紧跟老师的节奏学习,从而学懂、学好!反之,如果学生厌烦老师,那么则绝不会认真听讲,更不会取得好成绩了。为此,教师应树立完美的形象让学生敬佩。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课后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从而尽量使自己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廣度。其次,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知识“插嘴”、“多话”的现象。运用新课程教学,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让学生真心喜欢化学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初学化学时,化学试验中的化学现象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白磷自然、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想法将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知识联系生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如何灭火、铁制物防锈、胃酸治疗、水污染防治等。这些知识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成高效课堂的根本是聚焦,找出关键点,逐条解决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教材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发展,打破传统知识结构,很多问题以谈话方式出现,因为对每个话题的探索需要涉及多方面知识,这样的问题优点便于拓展学生思维,但对学生思考化学问题的能力提出挑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进行必要培养。让学生掌握对于化学问题思考从哪里人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化学时,无论是实验现象,还是有关计算,以及实验操作步骤,都有一定顺序,学生在探究、讨论化学问题时,有一定顺序,通常是按照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时,先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然后描述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时,总是先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装配化学实验仪器,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方案,最后实验验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画出收集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思维能力后,会很快做出解答的。学生如果只会死记硬背,没有一定思维能力,就答不出这样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合作探究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原理,还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选择合适的课堂,要注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改变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如,动物呼吸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针对上述因素,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持怎样的观点?有学生说,二氧化碳含量会越来越高;有学生猜测,二氧化碳含量能保持不变;有学生说,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还有学生说,晚上没有光了,不发生光合作用,所以晚上二氧化碳含量要比白天高。在方案设计的环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将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积极思考。
(三)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要重视每个学生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新课程教学对我们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起点,在要求上要有区别。教学的低起点,利于每个学生参与,利于每个学生收获;而多层次,则利于每个学生发展。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教学证明,开放性问题最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比如,有哪些灭火方式?这是个低层次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宿舍着火了,该选择什么方式进行灭火?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增加难度,部分学生易答错,优等生能得到提高。逐级提问这样的问题,就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生成高效课堂的关键是重视反思
反思就是教学后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反思,绝对成不了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会对教材处理、教学过程设计花费大量心血。在课后,如发现有独具匠心之处应归纳总结;另外,任何教案都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过程,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展开、问题情境创设、偶发事件的产生,一些灵感总会忽然产生,这些闪光点往往“突然而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回味无穷”,如果不及时去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再也想不起来,留下很大的遗憾。教学反思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记录困惑和问题。2.记录教学疏漏和探索。3.记录教学亮点。总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学习不再只为分数、为升学,而在于掌握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形成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态度,在于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在于激发创新潜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而学习,在学习中密切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