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斌
摘要:艺术类高职院校借鉴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仍是在教室中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无法经历结构完整的“学习性工作过程”,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以至于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适应性不强。将工作室制人才模式应用到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能加快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能力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还是模仿普通高校的办学方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使高职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在认识层面上,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教育观念跟不上,更缺乏创新能力意识;在开展形式上,没有将创新能力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使其仍停留在开设部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以及举办一些创业计划活动上;在教学方式上,往往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只重视对创业技巧的培训。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创新能力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二)创新能力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教育比较零散,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创新能力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较为独立。创新教育侧重于毕业生的职前培训,只关注短期效应,使得创新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上欠缺系统性,不能与其他课程融通。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创新能力指导课程偏重理论教学,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資源并对其进行管理的能力,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另外,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不够,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导致创新能力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创新能力教育师资缺乏、力量薄弱
从院校师资队伍数量来说,目前国内创新能力师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高职院校教育的需求。虽然近年来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但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少,缺乏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的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指导多于实践指导,专业教学不能够及时反映行业企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职业针对性不强。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倡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场所等都发生变化,使学生从教学的边缘走向了教学中心,解决了学生“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有利于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
高素质技能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长期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聘用企业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兼职教师或导师,也可建立校企互通的结构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乔的培养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学生主动调整心态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以学生为本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学院、系部、工作室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自职责,做好岗位工作。二是完善实训工作室软硬件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专人专管,实训工作室要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三是完善实训工作室的创收与经费管理。把所有对外为社会服务的项目纳入管理规范化范畴,合理分配设计项目所获得的赢利,形成良性多赢的激励机制。
(二)加强实训工作室软、硬件建设
首先要加强实训工作室硬件建设,健全实训工作室的空间场地与基本设施设备,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其次要加强实训工作室的软件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本着节省成本,提高已有资源利用率的原则,可建立一室多用的实训工作室,但必须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软件设施能够满足硬件条件。
(三)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课程体系要突出成立工作室的特点和目的,以企业商业化项目为载体。课程安排上,增加实训课比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例如采取任务驱动法,行为导向法、项目合作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和市场、职位接近,真正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
总之,在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高新技术在不断涌现,社会在不断进步。高职院校艺术类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也应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开拓和创新。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过逐步建立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既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空间、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行“学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大潮下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