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空间桥梁感受美丽数学

2018-09-10 07:22:44郭辈辈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小学数学

郭辈辈

摘要:文本、生本、师本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制约因素,而师本属于最活跃因素,发挥关键性、主导性作用。文章从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入手,深度解读文本,展开教情调查,为数学课堂搭建多种空间桥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搭建桥梁 互动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属于多种制约因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应当发挥关键的教学作用。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深度解析文本内涵,展开学情调查,优化师生互动模式,理论联系实践,促进数学教学的多元和谐共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感受美丽数学,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搭建师本与文本的桥梁

美丽数学包含众多内容,教师帮助学生逐渐建立数理认知,感受数学的美丽,还需要更多基础性支持。教师深入教材之中,对数学内质联系和等量关系展开全面探究,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无论面对的教材内容难度有多大,教师都需要端正教学态度,要深入文本核心。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给出科学的教学设计。

搭建师本、文本之间的桥梁,不能只是针对文本的挖掘,教师还需要对其他教学条件、教学工具等内容展开研究,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助力支持。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时,关于“小树多少棵”的内容,教师深入研读文本,为课堂教学制定了三维目标,并对教学情境创设工具进行合理利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提出数学问题: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一捆有几棵小树?你还能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依据教师问题设计展开思考讨论,并给出正确答案。教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点评,并鼓励学生展开多向思维,对相关信息进行拓展性处理,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从教师教学设计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解处理,为学生创设了适宜学习情境。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信息展开深度思考。教师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表明师本、文本实现了思维对接,教师为教学设计搭建了适合的桥梁。

二、搭建文本与生本的桥梁

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文本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发挥关键作用,在引导方法上要体现创新意识。教师结合文本研究和学情调查,对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有清晰认知,也为互动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启迪。

学生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需要有兼顾关照意识,结合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求展开教学引导,为文本和生本的思维对接搭建桥梁。学习“参观科技馆”相关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道生活数学问题:我们要去科技馆参观,全班共40人,分乘两辆车,每辆车坐多少人?如何列出算式,并说说如何想的。学生对这样简单问题快速做出回应:40÷2=20(人)。我们前面学习过整数乘法,自然能够知道2×20=40。所以,反过来,40÷2=20。也就是说,40里面有4个十,把40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十,所以40÷2=20。教师继续给出引导:如果我们要用4辆车,应该如何计算?学生也继续展开思考,顺利推演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结合前面研究展开相关操作,课堂教学顺利推进,学生进入教材非常顺畅。

教师以生活数学案例作为教学引导,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数学教材内容。因为案例较浅显,学生从具体探究中顺利构建学习认知,对深入教材展开自主学习充满信心。教師这样设计是有鲜明目的性的,就是要让学生依据简单案例进行推演,快速与文本思维接轨。

三、搭建生本与师本的桥梁

师生互动是数学课堂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教师属于互动的主动方,掌握互动的方向和力度。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矫正互动方向,优化互动方式,投放适宜互动话题,打开互动操作模式,以提升互动品质。

学习《认识千克、克》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便在讲台上摆出几样物品,有鸡蛋、苹果、方便面、石块等,并展开教学活动:这里有几样东西,它们到底有多重?咱们可以用手来掂量一下,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学生听教师要求去实际操作一下,顿时有了参与兴趣,纷纷要求上台来实际操作。教师找了几个学生来具体判断,并将每一个人的猜测结果都写在黑板上。苹果:100克;鸡蛋:50克;石块:1千克……教师也写出自己的估猜数据。为验证估测结果,教师随即搬出了电子秤,让学生将每样物品都实际称量一下,并写出实际重量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活动,看看谁估猜最为接近。因为有教师参与了估测,学生关注力更加集中。课堂互动频繁,学习探究气氛正浓,教学效果显著呈现出来。

教师用实际操作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先估测后称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千克、克单位进行认知。因为有这些物品的介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探知兴趣,学生从具体操作中逐渐掌握了相关单位。教师和学生一起展开估测活动,也给学生带来不少鼓舞。师生关系拉近了,学习互动更加和谐,教学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四、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学习感知数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美丽数学产生崭新认识。在数学训练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精选活动内容、优化活动形式、升级活动评价,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活力。

数学理论大多体现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上,教师要利用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对比思考,让学生通过生活操作消化这些数理理论,这是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如,教学《认识吨》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大象的确是太大了,古代找不到这样的大称来称量它。曹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就是将大象赶上船,看船的吃水线,做下标记,然后将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将船压到前面标记的吃水线,再将这些石头逐一称重,这样就可以得到大象的重量了……学生听教师讲故事之后,纷纷展开讨论,对称重话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庞大物体,并对其体重进行估测,学生快速行动起来。有学生说:一头大牛应该有1吨重。也有学生说:大货车能够装20吨货物。还有学生说:大货轮可以装几千吨货物……教师继续发问:咱们做一个现场调查,看看咱们班同学的体重加在一起有多重,看谁计算更准确。学生听说要展开现场调查,立刻来了精神,纷纷收集每一个人的体重数据。有学生合作行动,分头展开信息搜集,很快就得出班级同学体重总和。教师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对比,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表扬,课堂学习被推向高潮。

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点燃了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列举生活中重物的重量进行估测,让学生有了联系生活实践的机会。学生对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有了一定认知,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远远不够,教师给出这样的机会,自然能够引发学生展开深度探究。特别是展开现场调查,让学生计算班级同学体重总和,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为学生创设更适宜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建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杰.关注数学基本思想 构建美丽数学课堂[J].新教师,2016(08).

[2]郑成明.挖掘美育资源 享受美丽数学——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5).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小学数学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1:13:03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的建构及相关问题阐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8期)2016-10-12 11:47:14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4:32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1:43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