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敏
【摘 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无不渗透着信息技术。面对此种变化,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开展工作和生活,不掌握信息技术是不行的。因此,学校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學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1.172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较强的信息技术素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基本修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被广泛纳入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那么,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又当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充分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切实提升与进步,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
一、课堂的知识要点快速准确进行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很紧张,对于教师来说在这么紧张的教学课堂上,一本书上的内容完全不可能那么快就讲完,而且学生的程度差异巨大,比如说有些学生打字速度快,对于电脑较为熟悉,在上课的时候只要教师演示一遍就可以清楚地掌握了,但是有些学生对于电脑并不是感知地那么灵敏,这就造成了他们要让教师演示多次,再自己演示几遍,才能掌握基本操作。对于这些不同的学生,我们的办法还是要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有些极个别的学生我们还是不能顾及太多。差的学生安排在好的学生旁边,可以起到带动的作用,这是一个办法。
总之我们的教学尽量做到能够把每个步骤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演示一遍,在上课的末尾我们也要尽量做到总结一下上课的内容。虽然我们不可能喊我们的学生做一些作业,这样会增加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通过这些教做总结相结合的关联起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施行教学不在让学生一步一步像数学解题那样完全清晰明了,更多的还是介绍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不把计算机当成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工具,懂得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信息技术课堂,了解到了计算机的发展以及进步,感受到了科技的发达,并且由衷地喜爱探究计算机的知识。而且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让学生减少一些玩游戏的时间,他们因为学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对于计算机也能控制自己的玩耍时间了。在讲解计算机的知识点的时候比如我们编辑word文档是首行缩进这个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选定全文的基本理念,左键点击是怎样的关系,而右键点击又会是什么,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清楚编辑文档,学生如果正确完成步驟了以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学生也更会乐意学习我们的办公软件了。
二、加强知识的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备课中,没有从整体教材或者总体课程出发,直接进入教材各个章节,即边讲边备课,这样,学生对课程教材根本没有立体结构感;其次,教师在初中教学中进行的备课对其教学方法产生一定影响,对知识零散的讲解使初中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完全依靠方法完成。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好,学生对近期知识掌握较好,而对学过时间较长的知识则逐渐遗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加以重视,将知识整体化、系统化、条理化。
三、玩乐结合,上课给予学生控制
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的设置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能够学习计算机,还要让学生能够从一些平时学习的压力中得到适当的放松,所以在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不能全是一味地讲解知识,我们还要给学生留一些放松心情又可以锻炼技巧的游戏环节。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如金山打字通,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金山打字通里有很多小游戏,还有规范学生的打字的方法的训练,这些训练都是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的不错选择。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堂的内容,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控制学生的操作,让每一台电脑都是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操作的,让学生先看,然后在完成一个操作的时候不再使用控制学生的屏幕,给予学生时间完成自己的内容。并且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阶段让学生去上网,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一点承诺,只要我们顺利进行了我们的学习任务,可以给一定的时间自己活动,但是学习的时间一旦发现有人不守规范,就不能给出这样的时间。这样学生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而该玩的时候放松快乐地玩,这样学生也开心了,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很快地教学。
四、巧妙设计教学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备课,针对重要的知识内容尽量搜集更多的与之相关的资料,尤其注意搜集最新的、前沿的资料,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除了注意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应该具有明确、合理、科学的特点,蕴含所要学习的相应的知识点外,还可以把每一个教学板块分解为若干易于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生在成功攻克一个个任务堡垒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教师在设计了巧妙的教学任务后,并非万事大吉了,如果不加适当的引导,学生很有可能“跑偏”。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按照要求去完成“任务”,顺利达到教学的目标。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圆满地完成“任务”后,他们的成就感得到满足,都沉浸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之中。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雪清.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丁凡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