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春
摘要:政策优惠对中小型企业投资融资阶段所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多个层面中。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构建出中小型企业更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是当前重点研究讨论的方向。本研究重点论述税收优惠对中小型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关系,以及当前阻碍中小型企业投资融资计划开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税收优惠在投融资能力方面的影响状况,为中小型企业开展投资融资管理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税收优惠;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
一、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关系
(一)融资阶段影响机理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小型企业在发展建设的投资阶段可以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仅从中小型企业投资建设人的角度分析,自身纳税负担会有所减轻。在场竞争环境下,中小型企业面向社会所开展的经营业务自身综合竞争能力会在税收政策影响下不断提升。可以使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并形成符合自身现金流动状况的发展模式。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对中小型企业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小型企业发展市场中起到促进作用,同等税收比例前提下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自身流动现金额度较小。面向市场所开展的经营活动也同样低于大型企业,如果仍然按照同等比例开展税收,将会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长期稳定建设。税收优惠政策为中小型企业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路径,面对较大的市场资源,中小型企业也拥有与大型企业同等竞争能力。虽然自身运营成本控制方面可能会逊色于大型企业,但在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下中小型企业竞争能力得到补充,是实现长期稳定发展计划的前提。税收优惠政策中还可以促进更多投资人选择中小企业来发展,虽然税收优惠后国家从中小型企业中得到的税务资金比例降低,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市场良性发展,也使得税收范围变大,是一项有利于企业发展与市场进步的优惠政策。
(二)投资阶段影响机理
面向新经济常态环境下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小型企业与银行之间所建立的金融合作体系,需要体现出市场发展变化特征,并从理性经济学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投资融资带来的积极影响。税收政策影响下,中小型企业所开展的投资建设活动在财务信息数据透明程度上有明显提升,传统投资模式中银行始终处于信息捕捉弱势的部分,由于信息更新与实际市场情况之间时间间隔较大,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决策在经济收益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下,中小型企业与银行之间所开展的金融业务在信息数据更新共享中,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解决了传统数据获取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以及时间差问题。银行可以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了解来判断企业当前所处经营阶段,并對未来企业的赢利情况做出预估,从而全面提升投资计划运行的安全性。也为中小型企业面向市场环境扩大经营范围提供稳定财务基础服务。
二、中小型企业投融资中常见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中小型企业在投资与融资阶段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与大型企业之间在能力与竞争条件上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所构建出的信息获取体系也相对落后于大型企业。信息对称是决定企业接下来投资决策开展是否安全的基础条件,投资机构也会根据所获得到的企业信息来决定投资金额以及周期时间,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企业真实情况与市场信息反馈情况之间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在中小型企业很少开展借贷业务的情况下,市场环境中所能够了解到的企业信息数量较少,一旦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出现借贷需求,金融机构也很难通过所得到的信息来对其作出客观评估。最终这一影响也会延伸到中小型企业的运营整体稳定层面,基于市场环境中如何全面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计划顺利程度,信息对称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一致,还需要从内部管理优化与外界环境调整等方面同时进行,构建起公平、准确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才能面对同等资源,全面提升自身的经营发展效率,利用市场金融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二)商业信用不足
商业信用直接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宏观潮流下,中小型企业想要快速扩大自身经营规模需要面向社会展开融资,足够的流动资金支持下中小型企业建设规划才得以顺利开展。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包含范围比较广,包括税收体系中对中小型企业发展建设的支持,以及中小型企业自身建设规划中是否对市场金融资源合理利用。商业信用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中长期形成的,反映出中小型企业一段时间内的信用情况以及整体发展潜力。商业信用不足对中小型企业投资融资阶段的影响,表现为融资额度小、投资周期短等方面。一旦企业出现商业信用较低的情况时,很难通过内部调整来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一问题,对此更应该在中小型企业发展中引入税收优惠政策对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商业信用得到提升后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融资也将进入良性循环阶段中,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良性影响也将得以体现。新经济常态背景下我国进入到中小型企业开放发展环境中,虽然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会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融资阶段给予扶持,但市场竞争环境确实均等的。需要中小型企业不断提升内部财务优化管理体,充分运用市场中可供利用的金融资源,综合提升竞争力以及对外影响力,这样中小型企业的商业信用才会不断增大。
(三)代理人权限混乱
中小型企业除法人之外,通常在投资融资街的还会出现其他代理人。代理人在投资融资合同确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选择代理人是具有法律效益的,要考虑是否能够对法律责任具备承担能力。受当前代理人权限混乱问题影响,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投资阶段并不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而做出资源优化利。。如何确定代理人权限,还需要中小型企业模拟大型企业形成完善的董事管理制度,虽然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身生产能力、以及营销能力普遍低于大型企业,但管理决策确实不容忽视的。如果在代理人权限方便出现混乱,投资以及融资计划顺利进行都将因此受到阻碍,代理人权限确定需要参加照法律管理制度来进行,中小型企业首先提升自身法治意识。明确代理人以及法人在法律层面上需承担的责任,这样再融资以及投资阶段才能更严谨的展开内部管理,尤其是在代理人确定中,结合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特征,选出能够承担责任的代理人。其次是对各项政策的了解,代理人在投资与融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审核监管作用,只有了解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才能最大程度利用政策资源,为中小型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投融资能力的积极影响作用实现
(一)增强企业绩效提升商业信用
税收优惠在中小型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对融投资能力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了中小型企业绩效能力,使得企业在进行中可以利用政策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面向市场环境开展的营销业务在销售额度上并不会因此降低。经过营销额与成本之间的运算,企业最终获得的净利润将会得到提升,自身财务系统具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来维持接下来的生产任务进行,自然中小型企业对外的商业信用也会不断增大,处于市场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口碑。即使中小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需要扩大规模,融资以及投资计划进行也将更加顺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可供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大,对自身内部财务优化管理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税收优惠政策体现在对企业商业信用提升方面,更多的是需要中小型企业顺应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配合内部管理体制调整,并逐渐形成完善的市场信息反馈体系,明确自身内部财务系统情况,充分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在日渐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才能做出精准定位,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运用来提升中小型企业处于市场环境中的营销能力,不断缩短与大型企业之间在管理理念方面的差距。
(二)加速折旧、投资抵免
当前所形成的税收优惠政策中,会针对中小型企业所开展的投资项目加速折旧,从而帮助减少中小型企业在项目确定后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额度。就当前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市场规律分析,开展税收优惠政策后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切实存在的效益,竞争环境中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明显增大。但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整体中小型企业市场所开展的,并不会面对个体来制定优惠模式,如果中小型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理念中仍然存在不合理的内容,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效率也会因此降低。企业之间个体差异性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在应用落实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正方向的。例如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发展环境中处于信息闭锁状态,缺乏与市场之间的联系,不仅内部信息对外公开程度较少,市场变化规律在其中也并未得到体现。面对这种信息闭锁的中小型企业优惠政策落实开展中,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难以落实到企业基层,即使为企业提供大量便捷条件,受自身管理理念影响也尚未得到合理运用。这一问题在当前的企业发展环境中普遍存在,还需要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中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企业了解所带来的正向影响。企业率先转变经营管理理念,能够主动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规划接下来的融资投资计划,才能与税收优惠政策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完善。
(三)影響随着企业借贷额度增大而提升
对当前中小型企业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会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信贷额度较大的企业影响也会随之提升,对于一些少量或者未曾开展过借贷业务的中小型企业所带来的影响甚至是负。这一调查结果表示当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促进作用还需要继续从体制完善层面展开强化。考虑企业所开展不同投资融资计划中,与市场发展环境之间存在的关联。将宏观环境变化引入到优惠政策制定中,尤其是在政策落实街,要以营造出公平的中小型企业发展环境为前提,不仅针对借贷业务开展量较大的企业给予支持,更应该考虑自身金融系统稳定的企业是否同样需要政策引导支持。所构建的税收优惠比例,还应该激励中小型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扩大自身规模来提升综合影响能力。如果仅仅依靠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来营造中小型企业发展资源,将会进入到恶性循环阶段,导致中小型企业缺乏独立经营能力,一旦所处市场环境中出现风险变化,缺乏独立应对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投资融资断链以及倒闭的风险。以上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投资能力的影响分析,还需要结合中小型企业所处环境发展特征层面进行。
从融资来看,税收优惠的效果也仅在高分位点上正向显著,而在低分位点上甚至呈现出负向的影响关系。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依然更容易获得贷款,而税收优惠对于融资较少的企业甚至影响为负,对于融资较多的企业能够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我国关于金融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融资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有效,但是对于融资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无效甚至表现为负面的影响,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以避免财政资金的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不同中小企业群体应适用有区别的税收优惠政策,可提供更多资源,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税收优惠政策在低分位点的效果并不显著。税收优惠的效果并未在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中体现,税收优惠应在普惠性基础上更多地向投融资体量小的企业倾斜,以确保投融资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依然显著地影响着金融机构的放贷行为。这意味着,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不能“一刀切”,不同体量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要有所区别,如对于大中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税收优惠金额应有所区别。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更好发挥政策效应。税收优惠政策并非独立于政府的政策体系之外,而是与其它政策一起,共同形成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高卫,高美玲.创业投资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构成体系及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6(12):64-64.
[2]项燕,杜俊娟.风险投资视角下安徽中小企业转型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114-116.
[3]杨红红,李双红,王佩杰.科创类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甘肃金融,2017(10):38-42.
[4]王佳好,耿振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五个瓶颈——以江苏省丹阳市为例[J].环球市场,2017(29):478-479.
[5]崔杰,胡海青,姜斯韵.政府直接补贴与税收优惠有效性比较——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企业经济,2018(1):784-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