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2018-09-10 07:22张龙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合作学习

张龙

【摘    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一个自主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型为主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06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建构的结果就会不相同。表现在对同样知识的学习上,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偏颇,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等等。这就需要通过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来相互弥补,共同提高。而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组员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目标,最大程度的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一、小组划分

(一)基本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竞争,异质帮扶”

组间同质,即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平行的,水平相当,便于相互竞争;组内异质,即小组内各成员之间水平是不同的,有差异,便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基本做法:先确定组长,再确定组员

确定的组长的办法为以学习成绩和在班上的平时表现为依据,从成绩和管理能力两方面来考量,选出成绩优异,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然后以组长为核心,兼顾科目优势互补,以及各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安排组员。

(三)具体做法

以50人左右的班级为例,可以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能力,选出八名成绩优异,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然后以小组长为中心,在确保科目优势互补,并且组内每科有“领头羊”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组内男女比例,性格特点等,给每组确定了六到七名组员,全班形成八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相对集中安排座位,以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建设

(一)文化建设

小组划分后,培养小组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所谓小组学习能力,就是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进行学习的能力,而小组成员对学习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首先让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形成本组的组名、组训、格言及奋斗目标,形成本组的自有文化,形成精神引领,让小组成员有归属感和团队意识。

(二)制度建设

没有制度约束的团队是的涣散的,缺乏竞争力的。小组划分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适合本组特点的纪律和学习制度,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而且鼓励小组制度多样化,有特色。

三、小组管理

基本模式:班主任管理小组长,小组长管理组员。

(一)小组长的培训和管理

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核心,只有小组长动起来整个组才会动起来。小组划分后,及时召开小组长会议,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包括如何了解组内成员的思想动态及学习情况,如何发挥组内学优生的带头作用,如何激发组内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监督组员的学习过程等,通过培训和指导,使小组长工作上容易上手,有法可寻。其次,明确组长职责及其权利和义务,并最大限度放权于小组长,实行责任包干,充分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各自聪明才智为本组的发展出谋划策。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对小组长进行或指导、或鼓励、或鞭策。

(二)组员管理

1.实行过程监督,每个小组每周一张表格,即《小组学情表》,表格上设计有学习的各个环节,例如预习任务检查,各科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以及课堂表现等。由小组长组织周内定期或不定期对组员的以上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一周一汇总,对每个组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过程扎实。2.实行自我监督,组员的自我监督比组长监督更重要,为此,为组员设计了一张表格即《小组学习过程自我监督表》,贴在桌子上或粘在座位周围的墙上,上面体现有每天的預习任务落实,早读任务落实,课堂听讲及收获,课后作业的完成的质量与效率,自我补弱及集中补弱的收获等栏目。每个栏目分A、B、C三等次,让学生每天抽一二分钟时间对当天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如实填写,这样当天学习中的收获和存在问题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帮助自己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1.从形式上为高效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于课堂上需要共同讨论,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问题和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形式上的保障,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能弥补教学环节上盲区,使环节上无疏漏。

例如:预习任务检查,教辅资料书例题习题的课后补充完善和纠错,周末及假期作业的检查,以及每天自主补弱和集中补弱任务的落实等,都可以由小组长来完成检查。这样既做到了及时性,又实现了精细化,既有利于小组长了解组员学习情况,及时督促,也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从而共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和能力上得到提升,而且在情感上互相理解、尊重和互相欣赏。因此,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积极为学生创造适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条件,帮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倪红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J].新教育时代,2017(10):24-24.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合作学习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