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9-10 07:22王英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数学

王英

【摘    要】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  动手操作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76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印象就深刻了。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创设情景,营造动手操作的课堂氛围,让不利变得有利

在学习11-20的数的组成时,好多老师建议:“一年级学生贪玩,好动,如果在课堂上使用学具,他们就知道用具玩,根本不可能认真操作,专心听课,老师只需在黑板上画,让学生看、想就可以了。”我转念一想:如果如此去上课,学生的动手能力何从培养?失去操作一堂生气勃勃的数学课就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说教课,泯灭了一年级孩子的天性,我要让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那天,我让孩子气提前准备好小棒和皮筋,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自由玩小棒,有的同学用小棒数数,有的同学用小棒搭桥、修房子,有的同学用小棒搭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的用小棒量桌凳、书本、自己的指甲……5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兴趣过去了,有的孩子不耐烦地问:“王老师,这节课就玩这个吗,我都玩完了。”我见时机成熟,大声说;“孩子们,老师教你们玩小棒如何?”“好!”孩子们手握小棒拭目以待。“请将手中的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王老师,我不会用皮筋。”斯一烜急得快哭了。“老师教你们!”。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移过来“原来这么简单!”一分钟去了,教室里举起了许多小手“老师,我捆好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在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中拉开了序幕,课堂也因此焕发了生命力。

二、把握好动手操作的时机,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智力发展、应用能力的提高往往借助于动手实践。通过动手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在动手操作中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教学中的疑难点变得具体形象化。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我要求学生对照算式40-28进行学具操作,要从40根小棒里拿走28根,应该怎样拿?个位上的“0”不够减“8”怎么办?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让学生把操作过程加以完整地复述,结合列竖式讲清算理,顺利地归纳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动手操作,使“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一再减”的算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表象,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也能得到全面和充分的体现。

三、加强操作、语言表达与思维的有机结合,让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使用教具,还要强调学生使用学具,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思维的起点。例如:在教学钟表的认识这节内容时,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好多老师都让学生去买现成的钟面模型,但我认为,现成的钟面模型不但价格贵,而且上面有秒针的干扰,个別质量差的上面数字模糊,或者形体太小,图案太多,恐怕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于是,我提前让孩子们在周末先自学本节内容,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有哪些数字?他们是怎么排列的?然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钟表模型。

在新课进行时,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制作好的钟面模型,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并争先恐后地交流着各自的做法,教室里一片沸腾。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是气愤,而是高兴至极。我顺水推舟:“孩子们,这节课你们也来当老师,讲讲你手里的钟表,好吗?”于是我把话筒放在讲台上,自己坐在学生的位置上,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有序地讲解着。一节课下来,我这个老师居然什么事也没干,孩子们却在制作与讲解的过程中不师自通了。就这样,令好多老师、学生头痛的内容在操作与汇报的过程中不攻自破,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四、及时动手,在操作中巩固记忆,培养学生能力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前提。数学知识的枯燥乏味令好多学生望而却步,懒得去学,懒得去记。如果在操作中巩固,在兴趣中学习,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一定乐于接受。在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后,我发现孩子们在计算中常常出错,而且好多学生计算速度慢,部分学生借助数手指才能完成。我私下问了同年级的其他数学老师,他们也有同感,好多老师说必须让孩子强行记住,要不然对以后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对一年级的娃娃来说要让他们把一道道算式强行背下来是何等的枯燥,那样孩子们只能更加讨厌数学、惧怕数学。如何增加孩子们学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强烈的数感?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呢?于是,我想到了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式、形状、材料制作算式卡片的方法。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制作的卡片真可谓精致、美观。课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翻阅、朗读。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等同时得到了提高。

五、平面图形作画,加强对图形的辨别,学生的动手操作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数学的魅力

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后,好多孩子将图形名称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孩子们用平面图形作画,作好后,说说你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第二天上课,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张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孩子们争先恐后上台。一次小小的动手,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不但学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发现了数学的美,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数学,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听众的角色真正变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样,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达到“高效”。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数学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