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琴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应该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学的语文教学。小学生作为好奇心极重的一个特殊群体,而语文课堂又是一门极具情感的学科,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老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更多的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同时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学习兴趣 实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3.159
一、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对学生的兴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重视课堂问题的预设。如讲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可预设这样的问题:课文写了父与子的什么事?这对父与子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与子?
通过三个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与交流,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根深蒂固的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读书,为探索问题的答案而读书,认真而专注。
讲汪曾祺先生的《葡萄月令》,教师首先借用汪曾祺先生自己的文字来展示一个丰满、生动、有趣的作者形象,可适当选用《汪曾祺散文选》中的几则材料,如:
(1)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
(2)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没大没小。
然后,教师适时提问:通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汪曾祺?这样通过激起学生对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二、树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学好语言,学生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离不开平时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积累。在以前课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开放,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看得很重要,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教学生学习记叙文《好学的爸爸》时,我找一个学生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让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次,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作者的话时要将作者天真的性格读出来,读爸爸说话时要将爸爸热爱学习的精神读出来。最后,我在课上展开了话题讨论“请同学们以‘我的爸爸’为题目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很受启发。在构思和口述自己的爸爸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锻炼。这样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上的主体性更明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需要积极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各种教学情境中不断地摸索着学习,同时学生体验着学习,其自身的语文学习情感会更加丰富。
又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采用了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这篇文章,然后我在下面听。我发现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学会了采用情境教学法,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荷花吗?”通过互动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荷花图片,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身就带有深厚的体验式学习色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学习过的知识。
三、实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體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义,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四、音乐教学,营造意境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和塑造出的音乐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音乐具有开发性、暗示性、审美性。能帮助大脑放松,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还能极大地增强回忆力和激发灵感。因而,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月光曲》,课前他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学生们凝神屏息地听着,他们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这美妙的琴声上。这时,教师望着学生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说:“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曾经这样说过:”我的音乐只应该为劳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曲子。我们现在听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片刻,教师把音量放小,接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写的……”美妙的琴声和教师动情的讲述,扣响了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也为课文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学生个性发展的张力,生命成长的活力,精神家园般的亲和力。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能通过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情境,使知识能够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方式出现,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进一步达到教学和谐统一,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武静.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1(9).
[2]张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浅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