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答惑”让学生主动提问落地生根

2018-09-10 10:27黎一成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机评价

摘 要: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的目的在于更科学有效地实现教育价值。对于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老师应该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积累运用所学得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感及理解、思维、表达能力。“释疑答惑”是老师把学生提问作为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设置一定的提问格式,指定不同学情的学生提出问题,让老师或者学生作答。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掌握阶段性学情,学生在表达中可以锻炼其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表达水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提问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释疑答惑 以点及面 时机 格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164-01

时下,在我们的小语课堂中,老师往往希望学生跟着既定的课堂节奏走,学生即便心中有疑惑,也难以找到机会发言,或者由于性格、习惯、怯于权威、不善表达、怕笑话多方面原因,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机会很少。如果学生拥有主动发问的机会,思维会得到解放,也有利于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是“学生主体”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小学语文课程,应该立足于课堂和学科本质,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

1 分层提问,以点及面

学生学习差异客观上总是存在上中下三个层次,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都可能存在疑问,都能提出问题。如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在字词意思方面存在疑问,学习水平居中的学生可能在某个句子的理解上比较模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会对篇章的建构方面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说一个学生是一个点,那么学生提问往往能代表处于他那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了一个问题,就解决这一层次学生普遍的疑问,从一个侧面实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在聆听问题和他人看法之后进行探究交流,使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对教师而言,也能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阶段性学情更加明了,有利于进一步组织教学。

2 精心安排,把握时机,调控节奏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水平,把“释疑答惑”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目的是消除学生对权威(老师和作者)心理上的恐惧,让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阅读、思考、表达实现从“会”到“善于”的转化,搭建一定意义上师生对等交流的平台,锻炼其理解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课文有着整体的感知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基础。所以“释疑答惑”环节最好呈现在学生初读课文并跟进生字词学习之后。这样学生完成了字词学习,对课文的大意、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已有着浅意识的理解。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篇幅短小可选择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提出疑问。

需要留意的是,这个环节耗时不要过多,以免影响教学节奏。平常我设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五个问题,时长拟定在六分钟内。

3 引导提问,规范格式,形成固定环节

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对“从哪些方面提问”很疑惑,需要教师简单引导。如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可从“字词学习”“词句理解”“语感”“整体结构”“句段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质疑”以及“个人感受”等方面提问,并简单举例。鉴于学习层次有区别,我提出这样的语言格式供学生参考:

“第XX页第X段有这样一个词语(句子),我不清楚(理解)”——其他学生根据页码和段落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就作者的表达方式穷根就底地发问。

“這样理解的,不知对不对”——让学生既大胆质疑,又不轻易否定他人的论断。

回答问题的形式,可以“生生互答”,鉴于环节设定时间有限,以老师正面回答为主。以下是教学片段:

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进行生字词教学后,又到了我设定的“释疑答惑”环节:

学生1:“莞尔一笑”是什么意思?

学生2:我不理解“应接不暇”这个词语。

学生3:我觉得“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这个句子不好读。

学生4:“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两个短语的先后顺序可有讲究?凭语感我认为应该把“我为人人”放在前面。

学生5:我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我仿佛回到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意思,但我感觉这是一个重要的句子。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提问,学生1和2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字词理解”的,学生3提出的问题是句子层面的,学生4、5是在对句子有一定感受和体会基础上提出了问题。

4 及时处理,准确评价,提升语文素养

在“释疑解惑”的过程中,可能(刚学会提问或者语文素养不高)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情况,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语句进行梳理,整理出学生要问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生互答,语句也需要做简单整理,以期达到规范准确表达的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实践中发现,学生有的问题可能会直接指向我们教学的重点段落,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问题相机切入接下来的教学。如果学生的问题出现在重点语句上,必须要肯定孩子对篇章的理解和思考。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是不宜当堂回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个从感知到了解到熟悉到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在后面的课时中逐步实现),那可以告诉孩子在后面老师的讲评中会重点讲这个(些)问题,并让学生做上符号。

我们要对流畅的语言和有价值的思考给予肯定的同时,也需要留意问题的宽泛尺度的拿捏。如角度刁钻、为“出风头”而提出的无效问题,在呵护学生发言热情的情况下,一笔带过(让学生课后讨论),让学生通过对比明了根据课文内容衍生出来的才是有价值的问题。

当然,这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除了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外,要在教学准备上下足功夫,要认真钻研教材,详实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提问尽可能地有所预设,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黎一成,大专文化,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年,市级骨干教师。

猜你喜欢
时机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把握引导时机,促进有效教学
发现并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