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调查与实践

2018-09-10 03:51:15聂海王妍稳
高教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探索调研

聂海 王妍稳

摘 要:学风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调查研究,发现研究生學风存在着科研兴趣不够浓厚、诚信自律意识需要加强、导师在引导学风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等主要问题,提出应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强化教育引导、以校风师风促学风,严抓培养过程、以优良教风促学风,严格出口管理、提升培养质量等举措。

关键词:研究生;学风建设;调研;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144-03

Abstract: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of graduate student in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finding main problems such as that research interest is inadequate; consciousness of faith and self-discipline need to be strengthen;the role of mentor in guiding is less, so that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cultivate good style of study,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guidance, strictly administrate the cultivating process and explorationmanagement, promote study style with good teaching, andimprove training quality.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investigation; exploration

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1]”

一、问卷调查

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风情况、师德师风情况等,增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研究小组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2016年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校博硕士研究生开展了一次基本状况调查活动。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0份,实际回收15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307份,有效率87.13%。调查对象涵盖农学、工学、经济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哲学和社会学等12个学科。有效样本基本概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研究生科研兴趣不够浓厚

调研结果显示,60%以上的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到理想工作或为了深造,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研究生仅占极少数;12.8%的研究生没有或完全没有学习兴趣,研究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或从事其它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17.1%的研究生对目前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将来是否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58.4%研究生表示无所谓,10.6%研究生表示不会;61.8%研究生认为学术氛围浓厚,38.2%的研究生认为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一些研究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对待科研浅尝辄止,学习得过且过,能够顺利毕业是其追求的目标。

(二)研究生诚信自律意识需要加强

调研显示,一些研究生认为同学中存在作业抄袭、论文买卖、考试作弊等不良问题。关于作业抄袭,18%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38.9%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32.7%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10.4%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考试作弊, 6.9%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23.3%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53.8%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16%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盗取他人研究生成果,3.5%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18.2%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50.5%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27.8%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伪造数据, 6%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19.6%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45.7%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28.7%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论文买卖现象,2.3%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14.4%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43.9%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39.4%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学习不努力,11.8%的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35.4%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37.8%的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15%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沉溺网络,7.8%研究生认为普遍存在,27.4%的研究生认为一般存在,46.1%个研究生认为极少存在,18.7%的研究生不清楚。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的学术造假、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行为尚未完全杜绝,一些研究生缺乏求实创新、刻苦钻研、自我约束的科学精神。

(三)导师在引导学风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调研显示,关于与导师学术研究交流情况,37.1%的研究生经常与导师进行交流,46.2%的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情况一般,16.7%的研究生与导师交流较少甚至不交流;关于导师对研究生学业指导情况,55.9%研究生认为导师能悉心指导,36.4%的研究生认为导师的指导力度一般,7.7%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很少指导;关于导师是否具备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教育、就业指导等基本能力与素质,70.3%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具备,15.4%的研究生认为导师不具备,14.3%的研究生不清楚;关于与导师的关系,73.6%研究生认为与导师关系和谐,15.8%认为偶尔出现矛盾,10.6%的研究生认为关系一般或关系紧张。

导师是研究生业务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在工作实践中,导师的首要责任人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來。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一些导师对研究生“放羊管理”;一些导师认识不到位,重教书轻育人;一些导师科研任务重,对研究生指导和交流时间少;一些导师育人知识欠缺,育人能力有待提高。

三、探索与实践

根据调研结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引导、严抓培养环节、提升科研质量四个方面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收到良好效果。

(一)加强制度建设,培育优良学风

1. 完善《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及管理办法》、《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大学生管理规定》和《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导师在加强教风、引导学风方面的职责要求和主体地位,进一步严格研究生的学习纪律、请销假制度、奖惩制度、学术不端行为与处分等,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制定《研究生科研与实践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和《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论证管理规定》,要求研究生真实、及时、完整的进行科研与实践记录,避免学术失范,从源头上杜绝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

(二)强化教育引导,以校风师风促学风

1. 从入学教育着手,做好政策解读。抓住入学教育关键时间点,邀请专家教授、管理干部为研究生新生安排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系列报告会,内容涉及校史国情、培养与学位政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与学习生活。

2. 加强育人载体建设营造浓厚学风。(1)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每年学校层面组织10余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报告会,1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知识笔试,1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知识竞赛和网络竞答,确保学风教育工作全覆盖。(2)扎实推进“一院一品”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探索出符合培养单位实际、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3)搭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每年春季举办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艺术节”,秋季举办“乐动研华”系列活动,通过科研讲座、名师讲坛、学术沙龙、创新创业论坛、创新作品评审会、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研究生学术兴趣培养和创新能力培育。(4)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以“西农研究生”微信公众号为平台,设有“名师领航”、“国奖风采”、 “科学前沿”等模块,用研究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培育优良校风、学风。

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形成。(1)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评选与表彰工作。每年春季举办“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并于秋季教师节进行表彰活动。(2)多渠道宣传,树立优秀导师形象。通过优秀导师访谈、优秀导师先进事迹展等,多种途径宣传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先进事迹,树立“敬业爱生、立德树人”的好导师形象。 “西农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教师节前后,连续推出优秀导师代表先进事迹。

4. 树立朋辈典范引领良好学风形成。(1)做好十佳毕业生、优秀毕业研究生、研究生先进个人评选工作。每年6月份评出10名“十佳毕业生”,从学习能力、科学研究、组织服务、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自强不息、多才多艺等八个类别评选优秀毕业生。10月份启动研究生先进集体、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活动。(2)组织社会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工作,加强资助育人。(3)通过网络、新媒体、报刊等多种方式宣传展示获奖优秀研究生的先进事迹。发挥朋辈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作用,引领优良学风和校风形成。微信公众号“西农研究生”设有“榜样零距离”专栏,将榜样宣传常态化。

(三)严抓培养过程,以优良教风促学风

1. 强化学业预警,切实加强研究生课程学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督促研究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学校对所有在读的研究生进行了学业筛查,对筛查出的重修课程达到退学临界线的研究生,通过导师、培养单位、学校三个层次进行了谈话预警和学业帮扶。

2. 实施博士生导师小组制度,发挥团队育人作用,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以导师团队的形式为博士生的关键学术环节进行指导、把关,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学风和培养质量。

3. 狠抓授课纪律。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聘请10名研究生作为督导员,对课程进行全覆盖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课堂秩序、授课质量、调课程序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及时向各教学单位进行通报,要求整改。

4. 向研究生推荐更多优质课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把近年来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的23门课程,编入研究生“新生学习指南”修习目录中,推荐研究生优先选修,有效提升教师投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风。

5. 加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考核。(1)出台文件要求各培养单位优先选择优秀专硕培养导师担任评委,积极聘请所在行业校外实践导师参加考核,同时派出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成员参与,一同把脉“专硕”实践考核;(2)鼓励培养单位将考核结果与专硕招生、论文盲审相挂钩;(3)充分发挥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组专家的咨询和监督职能,帮助培养单位梳理专业硕士实践研究工作;(4)严格考核程序,认真落实培养单位实施细则。全方位、完整地保障专硕实践环节考核质量,倒逼研究生、培养单位强化学风建设。

(四)严格出口管理,提升培养质量

1. 落实论文重复率检测制度。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学位论文检测的暂行规定》,对各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其中自然科学类研究生学位论文“总文字复制比”要求低于10%,管理类研究生学位论文“总文字复制比”要求低于5%,并要求研究生对检测结果“总文字复制比”的合理性、规范性逐项进行说明,并承诺无学术不端行为,经导师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2. 落实学位论文抽查盲审。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要求硕士研究生按照申请学位人数的5-15%的比例进行抽查盲审学位论文,具体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实施;所有申请博士的学位论文均由学校组织,通过国务院学位中心的论文检测平台进行双盲评审。

3. 严格博士预答辩制度。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把预答辩作为博士学位授予的一个必须环节。

4. 严格把关申请学位前学术水平。严格按照《关于博士、学术型硕士、在职攻读硕士毕业与申请学位前学术水平基本要求暂行规定》要求,由各学位授权点在申请学位前进行把关审核,在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受理时,由学校进行复核,未达到学术水平基本要求者,不能够进行论文盲审和答辩。

5. 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博士论文答辩。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实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校外专家参与制度,每位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均要求至少有一位校外正高级职称的博士生导师作为答辩委员。

学风问题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学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高校应不断完善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风环境,努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高端人才做出应有贡献[3]。

参考文献:

[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kjs_xfjs/201112/t20111202_17277

0.html[EB/OL].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研究生基本状况调查报告[R].

[3]刘延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7-03-12.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探索调研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04:08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3:43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2:57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