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反应[1],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本文研究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获得了较佳的效果,见下文: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分组方法主要是根据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女性=30/25,年龄为40~80岁,平均(55.36±2.22)岁,观察组:男性/女性=29/26,年龄为41~81岁,平均(55.89±2.41)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基础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告知患者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按时用药[2],从而稳定患者的病情。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1)第一天,与患者讲解医院的相关情况,之后将患者的病情进行登记,为患者创建一个疾病档案,将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登记等;(2)入院第二天,与患者进行沟通[3],告知患者关于脑出血疾病的相关情况,让患者能够逐渐了解疾病的治疗情况等,从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能够逐渐提高,面对患者疑惑的地方需要进行解答,根据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适当的缓解,能够让患者逐渐将负性情绪发泄出来,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有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去面对疾病,战胜疾病[4];(3)入院第三天、第四天,告知患者服药的重要性,让患者应该谨遵医嘱进行服用药物治疗,之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进行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功能[5],还能够进一步的使得患者的病情逐渐缓解,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4)入院第五天、第六天,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适当的干预,嘱咐患者在出院之后依旧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6],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干预等。
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数据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54±2.22)天、住院费用为(8 888.87±100.54)元、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88.69±7.78)分,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s)
表1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n=55) 13.54±2.22* 8 888.87±100.54* 88.69±7.78*对照组(n=55) 23.69±3.65 12 057.45±120.57 65.66±6.87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1.69±6.87)分,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脑出血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确诊后需要实施护理干预手段,从而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目的[7-8]。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n=55) 65.69±6.78 81.69±6.87*对照组(n=55) 66.87±6.74 71.20±3.05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路径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入院第一天……出院后进行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让患者能够逐渐了解疾病相关情况等[9-10],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还可逐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关资料也曾经表示[11],临床护理路径可以进一步控制护理资源的浪费情况,还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也是我国临床护理干预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护理干预手段,其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护患纠纷几率,提高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54±2.22)天、住院费用为(8 888.87±100.54)元、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88.69±7.78)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81.69±6.87)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说明,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效果,可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接受程度[12-13],在面对疾病情况的了解中也能够不断的领会,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