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对其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病理解剖类型[1]。临床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为超声,其中对肛管进行检查时应用的是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其既可用线阵和凸阵两种模式,分辨率较高、穿透力较强,利于肛瘘的准确分型与瘘管、内口的定位[2-3]。文章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肛瘘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现详述如下。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确诊为肛瘘并行手术者,男49例,女2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6.5±2.7)岁;病程7 d~2年,平均病程(1.35±0.20)年。
仪器:Class C彩色超声诊断仪(百胜公司生产)和经直肠双平面探头(凸阵频率为3~9 MHz,线阵频率为4~13 MHz)。叮嘱患者检查前灌肠排便,取左侧卧位,两腿均呈屈膝状,将涂抹耦合剂的探头套上避孕套,对准肛门的后正中线并轻柔地将探头指示点插入直肠中,首先采取高频模式予以扫查(顺时针360°),以明确病灶的实际情况(包括形态范围、解剖位置、内部回声、瘘管及内口);之后再转换成凸阵模式,以方便对病灶已侵及的肠壁软组织支管和层次进行观察;最后所采集的动态图像和图片均需存于超声工作站并予以综合分析。根据声像图可知,肛瘘病灶显示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或者有些患者病灶显示气体强回声,若向内对低回声带进行追踪,即可找到内口所在位置,此处可见直肠黏膜或肛管缺损,黏膜呈现局部隆起或凹陷,或者直接表现为连续性中断,若向外对低回声带进行追踪则会发现皮肤侧外口,且主瘘管为条带状低回声,其附近可能会出现分支。
本组78例肛瘘患者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分型及与术后确诊符合情况见表1、表2。本组78例中出现4例复杂型漏诊,3例因内口和支管位置高而被错误地诊断为单纯型肛瘘,肛瘘分型诊断准确率高达94.9%(74/78)。
表1 超声诊断78例患者肛瘘分型与术后确诊病理对照(n)
表2 超声诊断78例患者肛瘘内口及肛管与术后确诊符合对照(n,%)
肛门直肠瘘又称肛瘘,其是因肛门直肠附近发生脓肿溃破而引起的疾病,在我国,肛瘘的发生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壮年[4-6]。肛瘘病情相对比较复杂,尤其是瘘管位置定位难度较大,因此其临床检查与诊断相当重要[7]。目前,肛瘘经超声检查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有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8-9]。本次我院针对入选的肛瘘患者采用的是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所得结果为:肛瘘分型诊断准确率高达94.9%,内口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92.0%,主管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97.5%,支管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72.0%。从以上结果来看,肛瘘类型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确诊的准确率要较普通腔内超声优良,即显示内口和瘘管更准确。该结果与夏婷婷[10]、曾理[11]、付小娜[12]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再次验证了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肛瘘类型及内口、肛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原因主要如下:与常规腔内超声诊断肛瘘相比,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诊断程度更深入,其主要优势在于:(1)能确定是否存在肛瘘及瘘管走行和数目;(2)区别肛瘘类型更准确;(3)结合时钟12点分法和所测量的病灶与肛瘘间距离,即可对内瘘口进行准确定位;(4)通过其具有的变频优势即可分清联合纵肌、内外括约肌、黏膜层等,继而对肛瘘同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评估。本组78例患者有4例复杂型肛瘘被误诊,分析后发现其与探头凸阵装置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因凸阵装置处于探头侧面,因此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不能顺利进行扫查,因此一旦肛管和内口位置较高就很难诊断出复杂型肛瘘,诊断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另外,误诊也与检查者的诊断思路有关,一般检查者往往只重视扫查肛管周围病灶,而对不常见位置则很少予以扫查,这也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检查肛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诊断高位复杂性肛瘘时还需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率。
综上所述,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肛瘘及其分型具有诊断价值,其为肛瘘的临床诊断与术式选择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