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包艳宇
【摘 要】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检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风向标。从明确创业警觉性、丰富社交网络、凝练核心素养等维度,阐述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教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145-02
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激增,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是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明显的3个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率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它对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和民生稳固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力推动成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也是富国强民的有利之举。创业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并持续升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决定》中指出要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除了国家出台鼓励创业的相应举措,提供积极的外围环境之外,高校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承载着造就“双创”生力军的历史使命,理应顺势而动,给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提供充足的创业空间并适时促成其创业梦想,引导他们主动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对大学生创业机会的识别能力的培养。
1 创业机会识别相关概念与理论模型
1.1 创业、创业机会与创业机会识别
学术界对创业这一概念还没有非常清晰和统一的论述,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例如:Drucker(1985)认为创业的核心是将资源从低生产力处转移到高生产力处;Timmons 认为,创业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不仅要善于把握商机,还要有高超的领导才能。本文所定义的创业是指大学生个体或团队在校期间,利用身边可用资源所进行的脑力或体力活动。
许多学科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都对创业机会非常关注。学术界通常认为创业机会既需要被发现同时也需要被创造。通过梳理有关创业机会的研究可以发现,围绕创业机会的研究主要有3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发展创业机会、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创业机会及创业机会与创业结果之间的关系。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机会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被视为一个阶段性的模型,其中包括主观搜索、识别和评价的过程。在存在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争论深化中,研究者综合指出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创业者对商机的搜索能力、感知风险能力及整合运用资源能力等多方面。
1.2 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理论模型
Ardichvili等(2003)提出机会识别与开发理论模型,他们指出创业机会可由多种方式获得,可以是自主感知发现的,也可以是创造出来的;认为创业警觉性是创业者的重要特质之一;创业机会识别过程还包括对于机会的评估。Lumpkin 等(2004)建构了创业机会识别的五阶段模型,即准备、孵化、顿悟、评价和阐述。王竞一(2015)概括出了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机会识别4个阶段,分别是获得、评估、开发和检验。
2 影响创业机会识别的因素
2.1 创业警觉
创业警觉是指大学生个体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把握商机的能力。它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创业警觉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性预测。创业警觉首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警觉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进而促进其感知威胁的能力。其次,创业警觉可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随着创业警觉性的提高,大学生对主动发现创业机会产生更大的兴趣,面对压力源更具策略,坚定了其创业成功的决心,从而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
2.2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之间在沟通和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从大学生创业角度看来,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可定义为在高校背景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与他人或组织之间形成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的总和。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主要分为4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异质性。社会网络是大学生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其中的关系强度会对創业机会识别能力产生影响。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大量的创业信息,扩大了知识边界,促使了资源与机会进行互动。
2.3 个人心理倾向
创业心理倾向是创业行为的风向标,它表达的是大学生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发觉并归纳具备创业心理倾向的大学生,势必具备较强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通过梳理文献,可归纳出如下创业心理倾向特征。
(1)男性大学生创业心理倾向高于女性大学生。现在社会整体呈现鼓励创业的趋势,高校也纷纷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充满好奇,再加上男生更具冒险精神和实践力,导致男生在创业行动性方面比女生更强也更为稳定。
(2)大一学生创业倾向最高,大三学生最低。大一学生刚入学,对未来具有更多的憧憬,思维更为活跃,思考的范围也较为多元,有利于在大范围中搜索并发现创业机会;但进入大三之后,面临着就业、考研、出国等压力,导致学生开始主动规避创业风险,从而导致创业机会识别能力降低。
(3)父亲的职业。由于父亲在家庭中大多扮演着经济支柱的角色,因此父亲的职业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会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大学生来说,其父亲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倾向最高;父亲就职政府机关的创业倾向最低。父亲的榜样力量营造了创业氛围,是鼓励大学生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重要因素。
2.4 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
大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并结合专业进行创业活动,才能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具有创造性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与创业有关的知识,例如法律、税收、人力资源、营销策略等。
有学者从个体的认知能力来分析创业者的行为特点,成功的创业者认知风格大多呈现出典型的创新特征。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的研究发现,创业成功者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现市场商机,可以迅速接纳有效信息,这都归功于他们凸显出来的认知特质。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环境有洞察力和敏锐的认知,对经济形势的瞬息变换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可从政府扶持的创业政策中识别好的创业机会。
3 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培育
3.1 引导大学生关注市场变化,培养其创业警觉性
大学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常以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知识的更新程度往往不够快,也很难紧跟国家政策形式的变化,对市场的关注度不够,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养成。因此,大学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要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变革。教育理念的转变主要指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适当体现应用性的特点,专门开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课程;教学方法的转变应摒弃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方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结合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的方法;最后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市场和政策的变化,从变化中发现创业机遇。如引导大学生关注主流媒体的推送、关注行业公众号、阅读相关网站等,培养其信息收集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聘请行业精英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技术和政策引领,使大学生可以获取创业领域的第一手信息;还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一个创业目标为单位组成创业小组,通过模拟或参与创业大赛,提升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
3.2 注重大学生人际交往,完善社会网络
创业需要丰富的信息来源,社会情境的变化多数是由错综的社会网络通过一定途径传递给大学生创业者。因此,大学生需要畅通咨询渠道,打通属于自己的社会网络桥梁,才能更好地获取创业机会。社会网络除了能够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之外,还可以为新企业运营提供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从而顺利应对创业之初的各种困难。而现行的大学教育体系,重智育和知识性培养,缺乏对大学生情感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育。创新能力的培育,需要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为基石,将大学生社交技巧列入通修课程,并以微课或讲座的形式传播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干部或其他社团的工作,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社交知识的转化提供平台。
3.3 以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为基础,凝练创业核心素养
创新創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应以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为突破点。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由多维度要素构成,除了前文论述的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之外,还应具备创业动机、创业警觉性、决断力、自信等方面,只有将此类素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整体提升,才能够达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给大学生创业的机遇和规律都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发现商机,将创造性思维习惯化,保持较高的创业警觉性,并积极拓展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
参 考 文 献
[1]郑瑞伦,邓旭升,肖前国,等.专业对大学生主观创业机会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78-183.
[2]龚光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63-65.
[3]王飞,徐占东,顾瑜婷.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