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精英式”科研和人文教育的思路探讨

2018-09-10 07:29王宇姜伯昭孟婷婷汪丽聪
大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人才培养

王宇 姜伯昭 孟婷婷 汪丽聪

摘 要:结合国外“精英式”医学教育模式,本文提出我国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探讨上重点应放在科研和人文教育上,“精英式”科研与人文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本文对这两方面进行阐述,剖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科研素质;人文素养;人才培养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中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此《决定》颁布后,我国医学院校分批次进行试点改革,尤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然而,在改革过程中进行反思和规划是高校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能在改革中停下脚步理清思路,对高校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真分析政策文件中关于人才培养改革的内涵,追溯其来源,是对中国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美好期许,有意识的效仿国际领先的医学院校的“精英式”医科教育,为了给社会培养更优质的医学人才为目的。然而基于我国国情及教育形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医学院校成为大批量生产医生的摇篮,所以,毕业生的质量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也是情理之中。故如何在“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下培养接近“精英”的医学生,成为高校转型努力的方向。

一、“精英式”科研能力

传统教育中的科研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及文章撰写能力,衡量一个医生的科研能力往往取决于其名下“SCI”论文数量,尽管如此,科研能力依然没有成为一名医学生的标配。现在,“精英式”科研能力对医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提出了更全方位的要求,科研不再单纯地与论文划等,也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领域,它可以是课堂上老师的一个问题引发的思考,也可以是临床中一个疑难病例的解读。它应当是从科研思维到方法的综合能力,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熟练掌握查阅资料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对结果总结表达。

为培养学生这个能力,各医学院校纷纷进行有益尝试,如PBL、CBL、TBL教学模式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反响,在对我校附属医院开展的PBL教学进行实地调研后,仍然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授课对象是每天承受繁重临床工作的实习生就非最佳选择,因为PBL的关键所在就是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临床的实习生担负科室工作压力,并没有太多时间付诸于思考问题和查阅资料,所以,大多数学生仅在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后截取内容来作为自己学习的成果,往往结果千篇一律,有价值的学习部分仍然靠教师的讲授,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精髓。建议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可以暂时脱离临床,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时间及资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校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仅有7.68%的学生对PBL、CBL和TBL非常了解并亲自体验过,有49.23%的学生对此完全陌生。对比美国哈佛大学全PBL授课、霍普金斯大学一半课程PBL授课,我国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度还相差甚远[3]。另外,目前我国本科生接触的科研资源有限,科研教育碎片化,缺乏连贯性,这也是“精英式”科研能力欠缺的根源所在。

二、“精英式”人文素养

如果说科研能力是医学智商的体现,那人文素养反映的就是医学情商,在职称晋级的压力下,医生对科研的重视度是存在的,然而,一位医生的人文素养却无法量化,在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医生人文素养每况愈下成为一种大趋势,医患矛盾、医患关系紧张等字眼时常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现代医学的发展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成为必然。传统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教育仅局限于《医学人文》、《医学伦理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提起什么是“医学人文”,大多数学生条件反射地背诵书中的大段概念,对这门学科欠缺思考和重视是我国医学人文素养缺失的病源所在。

在我校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有64.11%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对自己幫助很大,近36%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对自己帮助不大甚至没有帮助;另一项调查中,有69.36%的学生认为医学人文课授课教师能够做到理论结合实践,30.64%的学生认为教师仅讲授书本内容甚至脱离书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医学人文的重视度依然有待提高,然而,学生对一门学科的重视度又何尝不是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度的体现呢?理想的人文教育我们称之为“精英式”人文教育,正如前文所说,这种能力要求医生将成为一名“交流者”、“协作者”、“管理者”和“健康促进者”,各所医学高校已经在转型计划中提出加大人文教育,并提高重视度,比如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加入人文关怀的考核、扩大人文课的课时比。同样从调查中看出,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授课,然而仍有小部分教师不具备这个能力,对医学人文课教师的培养也很必要,毕竟人文专业的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会使课程缺乏应用价值,而医学教师又缺乏人文社科知识,导致课程理论深度和系统性不足,所以培养一批兼具专业背景和临床经验的教师将对医学人文教育起到关键作用[4]。

另外,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医学院校成功经验,让医学生尽早接触人文课,扩大人文课程的课时比的同时使人文课程始终贯穿于专业课中,因目前我国医学人文课多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增加人文课的多样性也十分必要,例如医患关系教育、健康与疾病的伦理科学、医疗管理等。

三、结语

对于医学生的培养,是一条漫长又艰巨的路途。我们不能制定太多好高骛远的目标,也不适合大刀阔斧的整改,只有脚踏实地地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与反思,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精英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2014-05-02)

[2]冯攀.加拿大医师能力框架对我国制定执业医师能力标准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61-63.

[3]周蓝波,周国平.美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470-473.

[4]燕娟.美国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6):689-692,746

作者简介:

王宇(1990-),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姜伯昭(1988-),男(汉族),辽宁大连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

孟婷婷,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汪丽聪 413424207@qq.com,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人才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