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仓的前世今身

2018-09-10 11:05王雨阳
产权导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器械健身房人群

王雨阳

从共享出行、共享雨伞,到滑稽的共享马扎、共享充电宝,共享经济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在资本的裹挟下不断变味,共享故事在不断凝练中越讲越好。如今,这个本就是打着共享之名行短期租赁之实的市场,又有了新标的物。这一次,战火燃烧到了一个更加绿色的领域:脱胎于国外成熟的24小时社区健身房,直白一点的名为“健身仓”,洋气一点的则形容为“公园盒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共享健身仓。

为什么是它?

共享也好,分享也罢;不论是出行,还是随身携带的物品,之前打着共享经济旗号,所刷屏的物件无一不是便携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而这一次,共享的事物不仅由流动变为了静止,在共享住房这个概念进场之前,共享健身仓可以安心的霸占一阵“史上最大”共享物品了。

硬件上来讲,其封闭的形态、标准化的设备、成熟的注册和支付系统,都让资本看到了它在成本方面的可控性,进而带来的在推广中极强的复制性。更重要的是,相比连锁健身房在区域性甚至全国方面推广时,会遇到的因地域不同,进而产生因管理团队、私教团队的服务水准存在差异之类的隐性的人力成本,打着时下最火的“无人”的招牌,共享健身仓无疑是最大限度地规避了这类隐性的风险。

此外,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健身房这种运动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采纳。看看每座城市的商圈、社区、学校周围街道上来自各健身房、私教工作室的地推人员就能判断出,健身行业处在风口中的哪个位置。如此火爆,还搭上自带流量的“共享君”,这是一张很容易画起来的大饼。

经济性考量!

热衷于共享的人们,多留恋其方便实惠;资本热衷的是边际收益、递延收益;所以,在经济性考量中,就会不断重复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不同故事。

在国外的社区24小时健身房中,只有在固定范围内居住的社区居民才有资格办理会员卡,所使用的人群有着严格的把控,并且有专人定时的去维护、打扫,其日常所产生的费用都涵盖在了所交的物业费中。而国内的共享健身仓则对标传统健身房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会费,打出了低价的招牌。然而实际上,以北京通州某小区的觅跑健身仓为例,其收费为每小时12元,假设一位有跑步习惯的长期用户使用,每天一小时,按一个月30天算,一年下来的费用也需要4320元,如此的开支,长期健身用户必然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同时,共享的概念已然进入了下半场,任何一个顶着“共享”这顶帽子进场的新事物都会在初期被人们以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且不论共享健身仓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一天成为共享单车在草莽时期那样的另一面“国民素质照妖镜”,单就其“无人”的这个招牌,就需要谨慎衡量一下利弊。狭小的空间内,面临着可能“囤积”大量的汗味,即便是安装有通风设施,这种形似集装箱的设施也不利于空气的流通与扩散,随之而来的还会有各种在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除去因保洁不到位而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之外,无人的健身环境中,更重要的隐患在于其安全性。可以预见,在共享健身仓扎堆烧钱的市场争夺前期,第一批尝鲜者中会有相当比例是好奇的人群。在这个过程中,如若发生因使用器械不规范而出现的事故,此时的无人管理的弊端就会被成倍放大。

若安排专职的保洁员与安全员在使用过程中去维护健身仓内外的安全,既会失去其密闭性、隐私性特点,又会加大运营成本,均背离了其设立的初衷。

公益性“专享”更靠谱

不管是北京的健身仓,还是上海的公园盒子,在资本眼中都是便于复制的、简易的健身器材搭配的轻操作模式,在现实中却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对健身有一定强度要求的人群。那些真正有健身诉求的用户,需要在健身房中使用更复杂、更有针对性的器械去挥洒汗水;另外,相比健身仓封闭的空间,传统健身房内开阔的场地,更有利于用户去释放情绪与能量,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而且,人类毕竟是情感动物、群居动物,虽然健身仓内可以达到与各种健身APP线上线下互动的效果,但传统健身房中各种在音乐与灯光中进行的热火朝天的课程,器械区内“明争暗斗”的力量与形体的比拼,这其中所营造出的氛围与环境,无疑是健身仓难以企及的。

事实上,健身仓这种形态,满足的只是健身人群中极小众的一部分:他们对健身的标准要求不高,简单的运动达到出汗的目的即可;他们对健身的时段比较随机,甚至更偏向于夜深人靜时;由于锻炼的强度在可控范围内加上时间很难与大众匹配,一定程度上,他们更喜欢在安静的健身环境中去“独处”,去思考。

充其量,共享健身仓更适合作为健康领域中,健身房、球场、泳池和户外运动中的一个有益的补充,绝不会成为健身行业的大趋势;更不会上演以小搏大的戏码,即便唤醒了部分平日没有运动习惯人群的健身诉求,这样的形态也绝不会成为人们的主流选择,反而会将其中相当一部分用户导流至传统的、功能更加齐全的健身房中。

共享的故事讲起来都很美好,未来,共享健身仓的数量也许会如资本所期待的那样遍布更多的社区,但也许走上一条政府扶持的公益路径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猜你喜欢
器械健身房人群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
肌肉锻炼机
日本流行“黑暗健身房”
人群中总有一个好看的
不好意思,去健身房我也不想和你撞衫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