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英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在大学的体育专业课程中增设跑酷运动内容的可行性研究,为广大学生系统的学习跑酷这项运动的现实需求提供一个理论的平台。并且对设置体育课程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程;跑酷运动;教学
第一章 关于跑酷论述
1.跑酷概念的界定
跑酷运动作为时尚运动项目诞生于80年代的法国,英文为parkour,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parkour运动把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由于它的群众性和广泛参与性,跑酷很快的在世界各地流行,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的跑酷运动已融入了现在音乐、体操等艺术形式,动作更加变幻莫测,是广大青少年狂热追崇的业余爱好。
城市健身跑酷:通常把城市里以健身为目的的跑酷叫做城市跑酷。城市健身跑酷以跑酷的基本动作为表现形式,充分对去展示动作的均衡性与身体的协调性,其中包括了上肢、下肢、身体左侧和右两的平衡发展等等。动作设计要求包含有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跑酷动作,避免重复。
2.跑酷的基础身体技术
动作是跑酷运动的核心,對于动作技术,我们引用新华字典中的第二种释义,即专门的技能。体育中称动作技术为运动技术,运动技术即是指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3.跑酷运动的体育价值
(1)强身健体价值
从事跑酷这项运动的唯一工具那就是人体,所有人体的自然能力,比如跳、跑、攀爬等等全部都结合在了这项运动中,因此这也是一项能够开发人体潜在能力的极限体育运动。许多研究认为,参与极限体育运动,能够最大限度的去锻炼人体内的各个系统与器官,完善其生理功能,激活生物细胞,有效促进人体正常生命的进行。首先,跑酷运动要求动作必须要能在任何环境中实现,并且要富有控制力、优美舒展、具备运动的高效性,这一些特点对Traceur的身体条件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二章 跑酷运动在高校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1.跑酷运动普及程度不够
跑酷运动在进入我国2年多的时间之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直到2009年的10月份,我国已有注册跑酷的运动员达到了10万人,跑酷俱乐部200多家。但是这个数据相对于我国总体人口而言,跑酷运动从事者与爱好者还知识占据了一个很小的比例,被看作是亚青年文化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
2.对跑酷运动认识存在偏见
我国很多民众由于对于跑酷运动的了解还不是很多,所以对这项运动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跑酷运动只是飞跃、跳楼等等不顾一切的冒险,认为这项运动的从事者全部都是精神病,认为Traceur在城市中的随意“耍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安全等等。其实,真正的Traceur都是尽可能去寻找一些比如大学校园的僻静角落、公园等等这类场地从事跑酷运动训练或比赛,是在安全并且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面,持续不断的去超越自我。
3.跑酷运动具有危险性
毕竟跑酷运动属于一项极限运动,从事者在训练或比赛当中都要持续不断的超越自我,因此难免会受到一点损伤。通过对我国跑酷俱乐部的调研发现,基本上所有Traceur曾经都在训练或比赛当中受过一定程度的伤,而且有的队员在4年中就出现过5次骨折。
第三章 在高校课程中增设跑酷运动内容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高校课程中增设跑酷运动内容必要性分析
跑酷是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其固有的特性:没有固定模式、给人带来酷与放松的情感体验、不受场地限制,使得它的群众参与性较高。同时由于它需要参与者有很好的协调性,故对学习者来说又具有挑战性。
2.在高校课程中增设跑酷运动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高校创建跑酷课程的可行性是指高校具备开设跑酷课程的条件。
(1)学生对跑酷的态度
跑酷是当前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适合广大青少年追求前卫与个性的思想,同时学生中会跑酷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学生对跑酷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与探知心理。
(2)学生对现有跑酷教学资源的态度
现阶段还没有一所院校开设跑酷课程,从教学资源来看,全校选修课程内容中都没有跑酷选修课程,社会体育专业也没有开设跑酷相关课程,仅在田径课程中会涉及一些跑酷内容,学生对现有跑酷资源的态度。据调查某高校现有跑酷教学资源是否能满足您学习跑酷的需要”的回答中,有9%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有91%予了否定的回答,说明了该高校学生对学校现有跑酷教学资源不满。
结论
跑酷运动有利于群众体育(尤其是青年体育运动)的发展跑酷运动符合当代青年生理和心理的特征要求,同时满足追求自由、创新的时代要求,尤其对青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和锻炼意义。跑酷运动以青年为依托,通过青年的运动展现来吸引群众,从而促进运动理念的普及,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体育课程中许多运动都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传统运动项目,具有很高的保留价值,然而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受传统思想的捆绑,面临创新的极大困难,寻找新出路来突破这一瓶颈至关重要。将跑酷运动融入进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一条很有价值的选择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静晗,赵亮.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J].新西部,2010(10).
[2]王成科,覃林,甘涛.阳光体育视域下跑酷体育文化特征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3]石镇华.跑酷——新兴的商业体育运动[J].商场现代化,2010(28).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