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然 徐天悦
尽管关于全时便利店资金链紧张的传言尚未证实,但其姊妹品牌“全时生活”却先出现多店连关。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全时生活在天通苑、宋家庄、百子湾等多处开业没多久的门店或闭店或调改,均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作为与全时便利店同属复华商业旗下的品牌,全时生活定位社区场景,曾计划2018年在北京新开30家门店。
多家门店关闭
抢风口容易,守住难。近期,记者走访发现,开业不足半年,搭载餐饮业态的全时生活生鲜超市多家门店已经闭店。而就在几个月前,新零售风口下,全时生活部分门店才刚刚完成迭代升级,在原有生鲜、食品饮料等商品销售区域以外,增加了爱炉火锅、D5牛排、真真小吃等多个餐饮档口和堂食餐饮区,但贴近社区的新零售尝试显然并未能为全时生活“续命”。
记者走访发现,全时生活宋庄店门店内外招牌还是原样,但货架和商品已经不见,门店里只剩建筑垃圾。全时生活百子湾店的招牌依旧是“真真小吃&全時生活”,但原有的生鲜销售区域已经不复存在,货柜全部撤出,改成真真小吃餐饮。该店门口贴有“真真小吃正常营业,全时生活馆内部经营调整”的公告。据真真小吃店员告诉记者,全时生活已于9月初腾退,改成真真小吃餐饮门店。
据悉,全时生活与全时便利店以及新零售超市地球港、真真小吃等餐饮品牌均为复华商业旗下产业。全时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透露,全时生活为全时便利店“姊妹品牌”,根据定位,全时便利店的选址主要侧重商务区,社区场景则主要布局全时生活业态。记者今年5月曾从全时方面获悉,全时生活2018年计划在北京开30家新店。
变成烫手山芋
记者了解到,全时便利店已经成为北京市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借助这一品牌名气继续操刀生鲜生意入局社区市场,似乎也不失为一盘好棋。全时便利店与全时生活以“全时”品牌形象分别抢占商务区、社区场景,二者在采购、物流、供应链等方面的资源也能进行联动。
今年5月,全时集团还与北京市农业局农产品产销办签约合作,全时集团旗下全时便利店、全时生活门店内将销售以“北京优农”为统一品牌形象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不过,面对全时生活的闭店现状,全时集团内部却要“撇清关系”。据全时集团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全时生活已经于今年上半年从全时集团剥离,目前双方没有什么关系,全时生活的业务现在已经并入地球港。而地球港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全时生活与地球港的业务范畴和方向都不一样,所以均属于独立运营,没有关联。唯一能确认的是,目前,全时便利店、全时生活、地球港都还归属于复华商业。
生鲜超市业态虽然备受欢迎,但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一旦资金出现问题,便是最烫手的山芋。由于对资金依赖度较高,全时便利店的日子似乎也过得不是那么顺利。据部分全时供应商透露,由于近期全时给供应商的回款一直不及时,他们已建立供应商沟通群集体索要账款。另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便利店业内人士透露,“全时背后的投资出了问题,部分员工的工资已有两个月停发,不过目前集团正在力保全时便利店业务。”对于外界传言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全时内部相关人士则表示不方便回答。
社区生鲜难做
生鲜商品对于社区居民来说本是刚需,社区生鲜店也一度成为投资风口,搭载了堂食餐饮、生鲜零售等热点的全时生活却突然把门店关了,除了资金因素外,也有生鲜生意确实难做的原因。
生鲜传奇总经理沈华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生鲜门店背后的采购、物流等方面的支撑成本很高,当门店数量很少时,很难覆盖后端的供应链、物流成本,只有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机会出现盈利增长点。
纵观目前市场上社区生鲜店的入局者,永辉生活、京捷生鲜等,背后都是永辉超市、京客隆等有供应链基础的传统零售商,但即使这样也仍避免不了高额亏损。据永辉超市财报显示,孵化永辉生活与超级物种的永辉云创公司在2017年亏损高达2.27亿元,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3.89亿元。
由于生鲜商品本身具有高损耗特点,这需要门店具有很强的商品管控能力,既要及时调整动销最快的SKU,又能以最实惠的价格呈现给消费者。而全时便利店与全时生活生鲜超市的商品重叠度较低,全时生活在生鲜供应链方面几乎等于要从零建起。另外,在一些相对成熟的社区内,生鲜业态竞争也比较激烈,除了开了很多年的夫妻店外,还有各种新零售业态以及生鲜电商的020服务可以选择。以全时生活百子湾店为例,其周边2公里内的生鲜专业店就有6家,并且周边还有物美、永辉、家乐福等大卖场。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目前社区里不少生鲜店都是粗放经营的夫妻店占主流,这为品牌化、连锁化的社区生鲜店提供了发展空间。不过,要做好生鲜店也面临更多挑战,消费者对于生鲜商品的选择标准一般就是新鲜、便宜,这背后需要基地、供应链、物流配送等一系列支撑,这些系统性的基础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