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 宓军 赵齐民 杨一玺 周克 姜晓辉
[摘要]机械通风就是利用机械通风设施设备,在合适的通风时间采用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仓内粮食水分和温度,确保粮食在高温季节能够安全度夏的一种通风方式。本文通过采用不同通风方式来降低粮堆的温度和水分,从而实现粮食安全储藏,提高储粮效益。
[关键词]高水分玉米;通风;度夏
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u.20180314
中央储备粮聊城直属库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于储粮第四生态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12.7℃~13.7℃,夏季白天温度在25℃~35~C,夜晚温度在15%~25℃,冬季温度普遍在15℃以下。气候条件是聊城实行通风储藏的必要条件。
聊城直属库主要仓房类型为1998年建设的高大平房仓,建仓时采用的膨胀珍珠岩隔热措施,难以实现准低温储藏。机械通风的任务是降低粮堆的偏高水分和温度,尽量使粮食在干燥及准低温状态下度夏,减少损耗。分阶段通风技术就是利用仓房现有的通风条件,采用不同的通风方式,不需要增加其他设备和额外投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近几年通过对偏高水分玉米采用分阶段通风技术来降低粮堆水分含量,可以更有效地平衡粮堆温、湿度,实现粮食的安全储藏,减缓粮食的陈化速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及设备
0.75kW轴流风机、11kW离心风机(型号4-72-6c)、0.15m厚隔热泡沫板、马拉硫磷、敌敌畏、乙醇、粮食电动取样机。
1.2试验仓房
70号仓:长度36m,跨度30m,设计装粮6m,仓容量5 000t,储存2014年本地产玉米3 993t(2015年3月初入库),收购水分15.0%,杂质0.4%,等级为1等,70号仓为技术应用仓;71号仓:长度56m,跨度30m,设计装粮6m,仓容量6 070t,储存2014年本地产玉米5 050t(2014年11月底入库),收购水分14.8%,杂质014%,等级为1等。两栋仓房均为地上通风笼,风道间距5m,通风途径比为1.4:1。
1.3方法
1.3.1仓房准备
对仓房门窗进行隔热处理,在粮食入库前用敌敌畏+乙醇的混合稀释液,对空仓及仓内器材设施进行消毒,将马拉硫磷散于海绵垫,并将海绵垫放置害虫易感染的地方。夏季达到虫粮标准时,采用磷化铝熏蒸进行杀虫和抑制霉菌的方法进行处理,用药量按照仓房总体积3g/m3進行计算。
1.3.2粮温和水分检测
(1)粮食温度检测。粮温检测采用数字式粮情检测设备,共9列6排,上下分4层设点,通风期间及时检测粮温,便于了解粮温变化情况。(2)粮食水分检测。采用烘箱105℃和快速水分检测仪,分别对仓内仓角、主风道、支风道中间、仓房中间4个部位设点取样,上下设4层监测点,每层以各点的平均水分代表该层水分值。两仓通风前的粮温和水分情况见表1。
1.3.3操作方法
粮堆平整后,70号仓和71号仓用0.75kW轴流风机上行吸出式通风,均衡粮堆温、湿度;4-5月采用离心风机进行吸出与压入分阶段通风,均衡温、湿度。从通风开始到高温季节结束,每月全面检测一次粮温和水分,判断两种通风方式给粮堆所带来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通风方式。为粮油储藏。
2结果与分析
2017年3月30日通风结束后,70号仓平均温度最高为16.3℃,最低为14.3℃,平均水分最高为15.3%,最低为13.5%;71号仓平均温度最高为17.0℃,最低为13.7℃,平均水分最高为14.7%,最低为13.0%,具体的粮温和水分情况见表2。
2017年4月18日,70号仓进行11kW离心风机吸出式通风,3d后采用压入式通风3d,71号仓采用连续压入式通风6d,4月24日进行全仓温、湿度检测。70号仓混合通风后温度最高为17.6℃,最低为14.5℃,水分最高为14.1%,最低为13.8%;71号仓采用压入式通风,平均温度最高为18.1℃,最低为14.4℃,水分最高为14.2%,最低为13.5%。4月份温度和水分变化不大,具体的粮温和水分情况见表3。
2017年5月16日到5月21日再次进行通风,22日进行全仓检测。70号仓房通风后平均温度最高为23.6℃,最低为15.5℃,平均水分最高为14.7%,最低为13.8%;71号仓房通风后,平均温度最高为25.3℃,最低为15.1℃,平均水分最高为15.2%,最低为13.5%。5月份71号仓房温度和水分上升较大,具体的粮温和水分腈况见表4。
3效果评价
3.1技术评价
通过对70号仓和71号仓的粮温和水分分析,根据表1~表4显示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如下:70号仓采用压入与吸出式通风方式可以保证粮堆上层,即1层和2层在夏季高温季节的温度普遍比71号仓低2℃~6℃,在经过通风后的高温季节内,粮堆上层水分基本都能保持在15%左右,能够满足粮食安全保管需要,效果较好;同时,70号仓平均温度变化较71号仓更为平滑,上升幅度明显变小,通过通风的仓房,粮堆内部的温度和水分较为平衡,避免了高温季节上层水分和温度的快速上升,更能够有效地减少粮堆内部的湿热交换,避免了玉米过夏容易出现生霉、“点翠”现象。
3.2经济效益分析
70号仓采用混合通风技术,在7月份只需要采用挖沟的操作方式即可降低上层水分,而71号仓必须采用二次通风的方式才能安全度夏,从能耗上来看,70号仓耗电量比71号仓房少4 752kW·h,采用挖沟方式耗用人工成本为1150元,相对于71号仓节约费用3600余元。
4结论
(1)通过采用分阶段通风技术,可以保证粮堆内部温度更为均衡,水分变化幅度更小,减少粮堆内部的湿热交换,避免了玉米过夏容易出现生霉、“点翠”现象。
(2)通风后必须及时采取保温密闭、害虫防治措施,杜绝虫害感染。同时对仓房、门窗进行隔热改造,提升仓房隔热、保温、密闭性能。
(3)在保证库存粮食安全情况下,使用小功率风机进行混合通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储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