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对职业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启示①

2018-09-10 07:21董华
中国商论 2018年3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摘 要:通过对会计人才需求调研得到的数据分析,认识到了工匠精神存在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可以归纳为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四种精神的结合。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培养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方式和思路。并提出了校企联盟平台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新方向。

关键词:会计人才调研 工匠精神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12(c)-188-02

1 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不断的发生转变。对于一些重复性的低脑力附加值的工作有些地区甚至采用机器人技术加以取代。为了减少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增强其竞争力。需要更好的研究用人需求,从而改进教育模式。同时,也要进一步挖掘办学新模式,新时期新方法应对新问题。

1.2 调查对象

(1)具体企业调查:大连煤气公司、大连江博建筑有限公司、大连汉唐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并随机选取25名2016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和30名2017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又以回访的方式对辽宁轩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朝阳市征和化工有限公司、沈阳金之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营口汇丰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2)网络调查:通过对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国内知名网站,重点对辽宁省内会计基础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和数据整理。

(3)人才供给的数据整理。主要从辽宁近年来的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数据入手进行汇总整理。

1.3 调研方法和形式

对于具体企业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形式是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于网站采用典型调查法,调查形式是表格统计等。

2 调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问卷调查表格。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填写的;另一种是对回访对象(应往届毕业生)填写的。前者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的用人需求;后者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匹配情况。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通过E-mail,传真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3)第三阶段,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汇总整理。

3 数据统计与调研分析

3.1 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归纳

(1)专业知识:全套账务处理(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费用、成本等)、税务申报、熟悉用友软件的使用。管理票据印章、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其他相关会计工作。

(2)职业道德:自我约束能力强,遵纪守法。安于工作岗位。

(3)实操经验:第一,适应性强,能很快的全情投入工作岗位;第二,长于发展,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意愿强;第三,踏实肯干,具有较好的执行力,钻研业务,认真负责;第四,勇于求新,思维活跃,在解决问题上能有独立的想法;第五,乐于沟通,善于协作。如图1所示。

3.2 调研结果分析

对于会计业务的要求而言,目前我们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能够满足其需求。而对于素质方面的要求,经过归纳和整理,我们发现,这与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4 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特质

4.1 会计专业需要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而言,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职业精神状态。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的不错了,还要做的更好。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的精神。创新,强调工匠精神不是单纯的执着、坚持,而是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痴迷。

会计专业所学的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古以来就必不可少的技能,与其他有型的技能一样,会计专业也需要工匠精神。它表现为各种前文在调查中总结的素质要求——如踏实肯干、钻研业务、认真负责、勇于创新等。

通过与一线的企业用人部门负责人的沟通,我们发现,与这种素质上的要求相比,业务要求反倒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具体的业务可以有师傅带,或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有较为明显的成果。因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基础岗位的工作对理论的要求往往比较宽松。但素质要求却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培训出来的,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用人单位往往认为,这种培养成本太高,因此,学校应该肩负起这部分培养的责任。

事实上,学校也确实有这个责任。在李克强总理没有提倡“工匠精神”之前,我们的教育界也是强调素质教育的。但直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中强化素质教育的部分仍然是有限的。因为素质,或者说这里所提的“工匠精神”,是柔性的,不易测量的,是包含在层层知识外衣下的。

4.2 会计专业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时至今日,我们不能再因循守旧,把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了。要想创造出中国梦,就必须培养出一大群中国工匠!职业院校作为工匠的摇篮,必须得做点什么!

拿会计专业来说,就是敬业怎么培养?精益怎么塑造?专注如何形成?创新如何造就?

4.2.1 敬业

敬业的前提是要对所从事行业的有敬畏有热爱,然后才是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这需要如何培养呢?当然是塑造会计人,也就是让学生爱上会计这个行业。

有一些学生,他们选择专业并不是建立在对专业已然了解的基础上,而是“家里人希望”或者是“听说不错”等原因。这样的选择基础,当然不利于产生对专业的敬畏和热爱。作为学校,应该在入学时期就设立讲座或专题来加强其对专业的了解,称之为“动员”。可以通过介绍未来就业后收入水平,社會地位,上升空间等来吸引学生;通过介绍专业本身的构成和就业的岗位安排来拉近学生;通过一些行内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来促进学生。总之,通过这样的课题设置来让学生先“爱”这个专业,为后面的“敬”打下基础。这样的专题设置每个学期应该安排两到三次,形式可以是讲座,参观,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4.2.2 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作为会计从业者,每天和各种数据打交道,精准是基本的要求。这里的精益求精可以改称为“精益求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增加一些训练。

作为校方,可以设置一些训练精确性的课程或竞赛。比如设置出纳实务、点钞实务类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强化精准操作,在作业和实训中进行实地演练;再比如,每周设置翻打传票比赛,通过严格的惩罚措施和诱人的奖励让精准意识植入人心。

4.2.3 专注

这里的专注包括了耐心、执着、坚持等关键词。从中外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

但在当今这样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很多人都无法长期的坚持某一件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尤其如此,据统计,近三年来,某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能在第一个工作岗位坚持一年的不足全部毕业生的两成。用人单位的反馈也是如此,许多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反映学生没有耐心,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了,但如果能够坚持,后期的升职空间一般都比较大。

这方面校方可以做些什么呢?从思想上,加强工匠精神的灌输,可以通过对《大国工匠》这样的影视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行动上,本着加大压力可以提高专注力的原则,开展一些奖惩分明的专注力训练,采用阶梯目标式的专题训练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工匠精神中的持久性训练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培训可以得到的,在国外的一些百年老字号作坊中,工匠们的执着与专注是几代人思想意识的传承。但作为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现有条件,开拓出适当的培训方案,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4.2.4 创新

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没有追求突破和追求革新的意识,工匠精神会演变成守旧和偏执。

在这一点上,从基础教育时期我们就已经提倡了。创新是多维度的,不局限与会计专业知识本身。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追求突破的意识要比方法更重要。有了革新的意识,方法会接踵而来。从这一点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是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安排一些创新实践类课程或者培训,通过新产品新思路的熏陶,来改变学生的认识。在这里非会计专业知识的思维训练类课程开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潜移默化的意识转移,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

5 调研反思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我们发现倡导工匠精神的重大意义。工匠精神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可贵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教育教学机构,我们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于工匠精神是一种偏主观意识方面的存在,因而其培育具有一定的跨专业性。

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专注力培训班,持久力培训班等;然后再把专业因素添加进去,从而形成有效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另一方面,校企联盟的形式非常有利于提升会计人才供给的质量。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5.1 校企联盟可以为会计人才供给提供需求的靶向

校企联盟不是简单的订单培养,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企业与学校结合在一起,资源共享。在近距离的接触和资源共享过程中,企业直接提要求,提具体的建议,而且及时反馈,校方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和教育方式的改革。效果显而易见。

5.2 校企联盟可以为会计人才供给提供实践的环境

以往的学习结束后进入实习阶段,被校企联盟的平台改变了。学生们可以从入校开始就有目的的进入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见习,边学习边见习。使得学习更加接近工作,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1] 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 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6(5).

[3] 董刚.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教育报, 2015-12-22.

①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以校企联盟提升我省人才供给质量研究”(JG17EB050)。

作者简介:董华(1978-),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