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现状不容乐观,只在量上占优势,缺乏质的厚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大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主要从基础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投资开发,从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乡村发展面貌。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人力资源投资;社会主义矛盾
作者简介:薛洁(1979),女,河南济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虽然已经步入了工业化阶段,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未来问题,更是新中国自成立到现在一直努力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顺势而为,“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1]。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力得到了激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指日可待。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义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科教文化生活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实施乡村战略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1.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和趋势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于当前解决主要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人们的需要不再仅限于物质水平。对于处在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讲,已经过了物质紧缺的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需要已经由物质需要转换为对文化、生态、法治等方面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振兴乡村经济,更要振兴乡村文化、法治等,两者缺一不可。众所周知,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镇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发展速度,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社会公平缺位的一种体现。我国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也较大。乡村战略的提出,对于振兴农村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
2.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召开后,各地积极响应和学习其精神,召开动员会、宣讲会、各级领导班子下乡调查等,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层面,原因之一是乡村振兴关系我国农民的民生问题。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乡村稳定,国家才长治久安,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社会的决胜时期,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近年来的夙愿。小康社会在于“全面”,不仅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农村的农民生活水平也到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我国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慢慢地步入小康生活水平,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离小康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举措,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促使我国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的国家经济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也就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准确全面认清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阐述:
1.资源富足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总量来说是富足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巨大的耕地面积,需要较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需要过着依靠土地吃饭的生活。一方面,虽然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农业人口较多。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人口为5.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42.65%。[3]由此人均耕地面积就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意味着一定量的土地情况下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去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的劳动力就会出现闲置。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较少的人就能办较多的事,这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资源富足成为
2.受教育程度较低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总量来说较为富足,但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9.4%。[4]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农村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农村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较为闭塞,尤其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人口,一辈子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虽然偏远农村也有农村教师,往往这些教师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学识、见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一个先天性的因素影响着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农村的生存环境与大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别,工资待遇也远远低于大城市的工资水平,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去大城市的梦想,而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励志扎根农村,这也仅是极少数,依然改变不了农村教育资源落后的现状。以上两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较低。
3.农业生产技能缺乏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人口取得的“红利”确实可观,人多力量大的观念深入人心。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依靠人口数量是无法获得经济飞跃发展的,必须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才能立足于经济发展的不败之地。截止今天,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受传统农业技术的深刻影响。一些农村依旧是粗放式的农业耕作方式,缺乏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加之农村地区又缺乏农业技术培训类的学校,无法给农村人力资源一个良好的学习农生产技能环境。农村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他们送孩子读书就是为了高考,通过高考这条唯一的出路走出农村。对于辍学的孩子,家长并没有把他们送到职业技术类的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接受的农业技能培训不足,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提高,进而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绊脚石。
4.精神文化生活贫瘠
我国农村劳动力不仅在教育、农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农村,受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例如“养儿防老” “三纲五常” “封建礼教”等等,这些思想束缚着农村劳动力的思想。他们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对于政府宣传的主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比较冷漠。再者,农民长期被土地束缚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去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共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没有专门为农民提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设施。而在城镇社区,有为居民提供娱乐、健身的活动城所。例如,居民跳广场舞的场地、健身活动室、各种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农民除了在土地上劳动,没有条件享受到这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劳动力精神文化生活贫瘠无可厚非。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路径
1.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只是在量占有优势,而在质上处于劣势。我国目前还未形成有效健全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管理机制处于缺位状态。只有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去,才能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开拓创新的观念、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较高、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新型农民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主要做到:一是政府要注重对农民的培养,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二是农民自身的角度,要鼓励农民树立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念,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农民不仅解决了农村中的土地由“谁来种”的问题,还能解决“如何种地”的技术问题。
2.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
国民大计在于教育,科教才能兴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抓起,其是造福后代的长远之计,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具有推动作用。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是客观存在且棘手的现象,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交错导致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政府、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要积极合作、多重并举,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一是政府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公共财政支出中逐步加大财政支出,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政府还应该设立基金会,针对一些因教育致贫的家庭,要给予助学金支持,让农村的孩子都有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责任,还有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通过政府牵头,企业把投资转向民生这一块,投资农村基础教育,兴办学校,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三是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立志到边远的地方去,立志到农村去,去支援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只有抓好教育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才会有所提高,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才能振兴。
3.加强农业相关技能培训
目前,我国农业产品发展仍以中低端为主要趋势,大部分农村以粗放式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业耕作还未形成产业化、精细化的耕作方式。农民掌握的农业技能还是传统的耕作技能,缺乏现代的农业生产技能。简而言之,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一计之长,对于提高劳动力生产要素意义非凡。首先,政府应作为投资主体,把投资相关农业技术类的学校提上日程,进行高校分类的改革,把农业类的学校与综合类的高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凸显出农业类的学校的重要性。其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不能把农民看作是一份代表身份低贱的职业,农业生产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农民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角色,要把农业产品的种植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农村劳动力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积极的热情投身到农业生产中,积极参加农业技能培训,进而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4.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国城乡之间的精神文化建设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贫瘠。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農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够更加反作用于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做到:第一,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意识形态力度,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风”和“家训”。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增强。同时,除了意识形态的宣扬和灌输外,还应该加大科学思想宣传,解放农村人的传统思想。农村中很多农民相信迷信,比如,通过占卜等来预测未来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祭拜神灵上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让农民相信通过勤劳可致富。第二,要加大农村娱乐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兴建小型的广场,农民在闲暇时可以进行娱乐活动;兴建健身设施,为农民提供健身的场所。做到在农闲的时候,能够有时间和场地让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人,其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实施的质量。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因此,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开发,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8(01):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3]中国政府网.数据查询,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专题信息服务,总人口[EB/OL]. http://www.gov.cn/shuju/?29l7.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7-04-28).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essent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key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lies in the people.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is not optimistic, for the quantity far outweighs its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we should increase rural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mainly in basic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so as to train more professional farmers of new kinds and create a brand new look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ee rural issues;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Socialist contradiction
编辑 朱荣华